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英雄》第一十一章 攻破省城
對擁有重兵防禦的桓台縣的攻堅作戰是張家隊伍第一次在類似作戰中死傷比大於“克雷西魔咒”幾乎一邊倒的輕松攻堅戰。(本章由77nt.Com更新)

 不管怎樣的城池,只要能夠在局部集中起足夠的拋射火力和攻堅火力,並配備實用而簡便的攻城器具,只要不是棱堡那類複雜的單純軍事堡壘就會被輕而易舉的攻破。整個青州的攻堅作戰從戰兵營到各參加進攻的戰勤人員,只有十余人負傷,三名戰士因為激烈的戰鬥中沒有察覺出嚴重的負傷而流血犧牲。這些傷亡中除了城頭激戰中傷亡於躲在工事中少數精乾分子的伏射外,還有幾個人是被己方的臼銃掩護火力所誤傷的。

 戰鬥結束的時候,時間不過剛過正午而已。

 作戰繳獲對於隊伍來說也是不小的,除了四五百件可以看的上眼的軍官所穿的鎧甲乃至鳥槍和仿製的臼銃外,還有搜出的上萬兩銀錢。

 “讓戰士們在城頭展開午休吧,留下一個步兵連群和兩個勤務中隊負責處理這些俘虜並負責屍體的掩埋。我覺得我們集結在這裡的主力不能把一切準備完畢,耽誤到明天才繼續展開進攻。追殲這一路上的殘敵應該盡快,否則那會給我們日後各縣的清鄉帶來不小的麻煩。”思索了片刻後張海對劉洪濤說道。

 追敵兩天以來的兩場大仗就消滅了近三萬之眾的敵人,接近在青州城下城西大營之戰的六成,但在歷次作戰中逐步增強的戰場感覺告訴張海,必然還有更大規模的敵人早已有秩序的向西撤去,必須以盡快的速度將殘敵打垮。

 “這一萬幾千名俘虜乾萬處理戰場的活之後怎麽解決?”劉洪濤問道。

 “城內的存糧還有不少吧?”張海問道

 “看樣子還算充裕,至少一個月內供應這些人是不成問題的。”

 張海並不是什麽擁有聖母心的人,以往俘虜到大量的敵人除了少數年少而有改造價值的吸收近隊伍,還有看起來貧困異常而又散漫的輔兵外大部分人都是直接處理掉。然而想到青州城內的許多事後張海卻又放棄了這個打算。(本章由77nt.Com更新)

 毫無疑問:隨著自己給予敵人沉重的教訓一個接著一個,敵人對自己也早已開始有布置乃至布局。吸收進這些隊伍中看似可靠的人做為預備的戰兵營是存在隱患和風險的,而上萬規模的殺俘則必然會給以後的綏靖地方帶來麻煩。

 “可以由一個連群負責押送幾千戰俘去鞏固桓台的防禦,等到青州周邊的張萬勇那裡將附近縣城鞏固後排人來聯絡接應的時候,再送這些人去青州負責舊城牆外棱堡化的改造。”斟酌之後張海決定道。

 似乎忽然想起了什麽,張海又讓炮兵連的人統計了下各連所攜帶的炮彈。隊伍出發的時候各門炮都攜帶了三個基數每炮90發,總計四千五多發各種炮彈。盡管兩次大戰的消耗就消耗掉其中的多一半,但剩下的彈藥依然可以維持一次大規模的作戰所需。

 “要是敵人經過我們的這麽多次教訓還敢意志堅韌的同我們頑抗?那我們還真該高看這朝廷一眼了。”對此李峰並不以為意的說道。

 “我們發射的不少低裝藥用於攻堅的九斤重彈損毀並不嚴重,特別是命中了城頭的木排工事有所緩衝的炮彈。營匠們必要的修整之後是可以重新使用的。這樣至少兩次攻堅戰的炮彈就不必發愁了。”看到城頭上一發還算圓度完整的重鉛彈張海似想起些什麽似的說道。

 三個營群的五千余名官兵僅僅在桓台縣進行了一個半時辰的短暫休整,便又在號勝中集結起隊伍準備重新出發了。

 重新出發並展開快速行軍的隊伍,在天還沒有全黑下來的時候就抵達了四十多裡外的鄒平縣縣城之下。

 可負責試探性進攻的輜兵戰士門直接在火把下用登城木板搭在鄒平縣城的牆頭的時候也沒有從城上投射下來的箭矢或石快。

 為了謹慎起間,張海等人命各弓箭排的戰士把一支又一支點燃的火把射上了城頭,並讓少量部隊從多處以飛勾登城探明情況才終於察覺此時的鄒平城頭早已空無一人。

 很顯然:不少潰敗來的士兵、那些將官們負責聯絡警戒的親信們的通報、讓聚集在這裡的殘敵早就已經聞風而逃了。

 在確認了城內沒有大股的伏兵之後,張海沒有打算停留,再此留下了李峰所在的第三營一個步兵連、一個戰勤中隊及一個輜兵中隊總共五百人左右做為縣城的守備人員。

 其余包括九個步兵連、三個炮兵連、十八個輜兵及戰勤中隊總計四千五百左右的張家新軍主力連夜繼續向西展開急行。

 為了行動的隱蔽性,也為了不讓濟南的殘敵逃脫掉,張海還是決定將隊伍分為三個營群三陸相距數裡的一千五六百人的隊伍展開前進。而在晝間則盡可能的隱蔽與休息,力爭經過兩個夜晚的急行,後天凌晨左右直接抵達濟南城附近。

 連續的追殲作戰雖然讓戰士們有些疲憊,但桓台縣面對大股敵輕易的勝仗,使得近衛營中的不少戰士的自信也從連翻的惡戰中恢復了不少。

 此時的濟南知府樊時英卻一刻也不敢懈怠,正連夜組織人手加緊修葺四周的城牆。

 自從兩天前山東督師楊國柱及虎大威等人青州兵敗,並以最快的速度同負責通稟消息的偵騎一同趕回濟南之後,就知道山東的大事有些不妙。

 第二天緊隨其後的各地客軍敗兵除了秦良玉等少量有覺悟負責斷後的部隊外,紛紛趕至濟南府。

 “收攏在城內重新整頓好的部隊一共有多少?”楊國柱知道面臨如此大敗,自己的官途也可謂到頭了,但青州的悍賊戰力之強,實力在這青州之時增長之快,卻讓包括他在內的不少為將之士也都憂心其今後朝廷的前景來。

 “大概五六萬人左右,披著甲的不到兩成。”

 “二十萬大軍,怎麽至今只有五萬趕到了濟南府?”

 因為這股悍賊並沒有強有力的騎兵,不少營以上的隊伍都在決戰那天得已安然撤退,在楊國柱的印象力,即便有一些逃散的士兵甚至是逃散的隊伍。可因為這些軍隊大多不是山東本地人,而是外來的“客軍”不該有那麽多的人至今還未歸。

 就在這時,桓台城外大戰的消息終於傳到了濟南府。

 “什麽?秦總兵那裡也在吃了敗仗,賊人的主力隊伍正在向西迅速猛攻?”當東邊傳來的消息經多方匯總逐步確實之後,連虎大威也有些坐不住了。

 一個念頭迅速就在楊國柱的心中生起:“面對這股神出鬼沒的悍敵,不能再抱有僥幸心理!隊伍必須盡快撤退,確保運河要道才是正途!”可城內的不少人還是有些顧慮。

 當桓台大敗的消息傳來之後,不僅僅是楊國柱,就連不少外地趕來的參將也有些坐不住了。“我們撤吧!再不撤就來不及了!”

 然而做為大多數人眼中“剿匪後方”濟南府中大量的家眷和財物卻不是說撤就能撤的。

 直到新朝元年八月初五,舊歷天啟三年八月十三天色似乎已經亮起來的時候,除了零散的車馬之外大股人員的有組織撤退才在濟南城西濼源門源源不斷的開始湧出。

 然而,迎接出城人群的卻是早已埋伏在西城門近一裡左右的距離上李峰所在的步兵第三營兩個連群三百余支臼銃如遠方響起的鞭炮一般接連不斷的銃炮轟擊、十二門青銅炮的輪番開火。

 殺傷的效率雖然算不上不可逾越,卻引起了西城門處爭相出城的人群與逃向城內的人群自相踐踏引起的混亂。

 趁此機會,兩個連的步兵由近一步縮小了與城門的距離展開了更為精確的射擊,在付出幾百人的死傷後終於沒有人敢向城門處湧去了。但城內的人在銃炮火力下關閉城門都成為了一種妄想。

 就這樣,城內的“五萬大軍”被人數僅有四五千人的張家新軍主力通過圍堵城門的方式困在了城內。

 當臼銃和弓箭火力完全可以完成對城門及其附近城牆的圍堵任務後,張海就在一次下命將各炮連逼近到更近的距離上對四座城門的城門樓展開近距離的直射,幾百發炮彈的轟擊之下這些城門樓似乎並不比桓台的角樓更為堅固,不到一柱香的時間便垮踏下來。

 隨後各炮連開始集中到東面的齊川門及南面舜田門之間的城東南角處,仿桓台的戰例以較低的裝藥展開沿城牆方向的火力準備以掃清城角附近的木排被覆工事。,

 李峰所在的第三步兵營群這此承擔主要進攻任務,張海原本以為進攻這麽多兵力防守的如此大的城池怎麽說都必然會有一場激烈的戰鬥。

 然而戰鬥進行的過程卻同桓台一樣順利,充足的火器準備使得整個隊伍在隻付出了十余人傷亡的情況下就擊潰了那些留守在城內的五萬大軍。

 只是四五千人的兵力還是太少了,面對大的多的濟南城,還是有超過兩萬以上的敵人最終突出了城外步兵松散而又間隙很大的包圍圓逃散而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