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英雄》第八十九章 陸軍水戰
  弟子們討論是救援鄒縣還是在附近發動百姓精選人手擴張聲勢的時候,張海卻有些沉默不語。還在少年時期的張海雖然沒有多少社會經歷,但從父親那裡耳聞外加前世逐步記憶起來的諸多知識卻讓他在與弟子們討論問題的時候能夠思考的更多一些。  “現在的我們不是考慮如何出擊,而是如何防禦的問題。”首先發言的確實張海的大弟子劉洪濤。

  一張根據張海對地形地理的大致印象外加父親在直隸山西山東一帶多年的知識激烈所繪成的草圖擺在了眾人的面前。

  “東昌附近的運河水流流向似乎是由南向北,我想知道的是是否整條河流上的流向均是如此?”劉洪濤問道。

  張海思索了片刻,只有一個大致印象:“大運河的水流雖然並非一直是由南向,但至少在鄒縣濟寧附近一直到黃河這段河道內的水流流向是由南向北,通常南來的船隻無需纖夫”

  身為張海的核心弟子在文化與算學方面都是經過言傳身教的,對於一些常識也有個大致的概念,如果真如師傅所說那麽如果敵人走水路,晝夜不停頂多一天半的時間就可以從濟寧一帶抵達東昌,而如果從東昌南下沒有纖夫幾乎不可能。

  “怕什麽?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在沒有大銃的前提下府城攻堅我們都不怕,還怕與敵人進行水戰?”張萬勇有些不以為然的說道。

  張海的眾弟子在水戰方面沒有多麽淵博的知識,但長期以來的作戰經驗使大多數人覺得陸上的明軍即便在最有利的狀態下也是不堪一擊,狹窄的河道上還怕與敵人進行水戰不成?

  然而張海對此時期的明軍水師卻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印象,不論當年梁路海戰之時對日本戰船還是在越南內河作戰,甚至哪怕是同此時期的西洋人交戰幾乎就沒有遇到過什麽慘重的大敗。這一方面是因為宋元明初以來的東方造船技術有著深厚的根底,即便在這時代也沒有同西方拉開明顯的差距,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此時代的西方在彈道學和火器的發展方面其實也是半調子。朱元障時代以來形成的以火器和火船代替接弦戰為主的作戰方式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不過,這卻難不到對此問題不是沒有全盤思考的張海,張海轉身向父親張林問道:“父親,這運河上的水深都向東昌城外這樣可以不會水的人也可以下水游泳麽?”

  “當年在武安老營寨的時候為父只是聽一位外出走水路的朋友大致聊過此事,除了江淮這樣的大河,南方河段也不過剛剛能把人沒入而已。如今不是汛期,又是在江淮以北,大部分地段的河深不過齊腰而已。水泊梁山那一帶的湖泊或許深不見底,但受製於運河與周遍河網也不可能有走海的大船,不過車輪船和艙山船如果並非滿載,也不是不可能在此時通過。”

  車輪船和艙山船是什麽張海不了解具體的數字,但大致有個印象,估摸吃水頂多就在十幾噸的樣子。內河能走的大船顯然也就是如此了,需知此時代大多數遠洋的海船也不過就是類似哥倫布麥哲倫時代那種幾十到百余噸的海船而已。

  如果想定敵船的最大排量是十二噸,標正的把它按入三尺河低大概需要數萬焦爾的能量。人力能夠在野外方便攜帶的重物約莫二百斤或一百二十公斤左右是極限,需要四個人抬或者人力車。這樣的重物若要至少達到五六萬焦爾的能量每秒三十米以內的初速也足夠了。這樣的威力相當於尋常五六千斤配重物四五丈臂杆的配重投石機,

即便達不到重心沉底所需能量的實際所需,也足以使船舶漏稅傾覆。  最大射程八十到一百米左右用黑火藥發射的“投石雷”是解放戰爭時期曾經於防禦戰中存在的土裝備,用五公斤左右的黑藥發射百余公斤的炮石雷也事實存在的。看來,若要對付這種尋常的小船或者火船拋石雷是最佳的選擇。

  如果是水戰,發射這麽大後坐動量的武器或許像一二號的福船那麽大的船才能承受,可陸地上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了。而且即便是陸地上的簡易土壘也比這些小船要堅固,對射起來可以完全不吃虧。

  默默將以前的估算結果心算的差不多,張海對眾人說道:“水戰與陸戰總是不同的,我們沒有在搖晃的船上近接作戰的訓練,甚至沒有相關的投射訓練。我們的那些臼銃雖然可以在近距離以密集火力殺傷對手,弓箭手也未必是敵人的那些投射兵可比。但我們中絕大多數人的箭彈連守城敵人那些木排都難以打船。和敵人在雙方都有工事依托的情況下拚直射火力,就算有為師還有幾個高手的幫忙,能有一比十的損失比就已經是頂天了。這顯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從張海的語氣中,眾人知道師傅早已胸有成竹,仔細的聆聽著接下來可能的部署。

  整個隊伍在休息之前重新進行了整編和部分調整。在戰鬥中表現最為突出,業務也最為精熟的三十名學塾弟子成為火器小隊的隊長,另外六十名為副隊長,吸收二百四十名體格偏差一些的俘虜兵編成三百三十人左右三十小隊的火器部隊,共編為六個中隊,六個最優秀的學塾弟子做為中隊長。

  二十個核心弟子及一百個習弓少年還有俘虜兵中對於弓箭已經有過一定基礎或有力量天賦的一百名年輕俘虜兵形成二十個小隊四個中隊二百二十人左右的基層弓箭部隊。

  張海、還有武藝最為突出的李峰,劉洪濤,外加跟隨自己歷經多次戰鬥已經有些作戰經驗的張萬勇和張林還有優選出的十余名核心弟子分為五個指揮組。指揮一個由兩個火器中隊組成的火器連隊外加四個混合連隊。

  楊秋霞及幾名負傷或輕傷中的核心弟子還有眾張家家匠負責規模二三百人的老營還有其他一百幾十名俘虜兵的管理。

  劉子雲等人已經在實踐中部分的證明了自己也交夠了投名狀,當張海還是覺得把這些人分李峰的指揮組更為合適,他們帶來的那些人則被安排在老營。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