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群英三國》第一百三十章 著力防蝗災
三個月的時間並不難渡過,尤其冬天降臨的時候,所有人都窩在屋子裡面不肯出來。誰也不會這時候出兵,哪怕今年的冬天比往年似乎暖和了許多。

 只是這並不代表,第一次討方就這樣結束,明年開春才是關鍵,到時候百姓正是播種的時候,這個時候若是遭遇戰爭,說不得一年的收成都成問題。

 好在方雲這裡,並不是很缺糧食,各種雜糧開始鋪開,領地內糧食並不缺乏。唯一的問題是,他明白當這些糧食散布了出去之後,那麽諸侯只怕也不會缺乏糧食。

 曹操只怕也不需要擔心軍糧不足,甚至於屯田策只怕都未必會再出現。若是棗袛因此被埋沒的話,那方雲最多為他默哀三秒鍾,然後大罵活該,早知如此為毛不來投靠他?

 看看人家任峻,如今已經成為了農業局的局長了,主要負責全領地的農業工作,在這個領域人家是當之無愧的,總好過他如今在曹操麾下,當個不死不活的小縣令。

 張郃軍在袁術退走之後,直接出兵,把下邳和廣陵都給收復了回來。本來打算把廣陵交還給陶謙,畢竟這是方雲的意思。然而陶謙卻以無法抵擋袁軍的借口,把廣陵郡也給讓給方雲。

 這些日子來,陶謙的身體幾乎是一落千丈,若是方雲或者華佗來診斷的話,大概知道,這是曹操攻打徐州,屠城挖墳使得他這個州刺史心中產生罪惡感,進而演變成心病所致。或許在陶謙的心中,曹操之所以攻打徐州,主要還是他派錯了人護送曹嵩所致。

 他也不想想,諸侯對領地的野望豈會因為。他把曹嵩安然的送回了兗州就可以避免的?最多延遲一段時間,但曹操不會放過徐州,甚至袁術和劉備都不會放過。

 徐州不僅是一個重要是產糧區。還是一個可進可退的戰略要地。最關鍵的是,這裡產鹽。同時徐州人尚武,這裡的百姓是最優秀的士卒來源。當然,和隔壁的丹楊郡比多少有點遜色就是了,那裡的出產的丹楊兵,那才是真正的天下聞名的精銳士卒。

 歷史上無論是袁術、孫策還是曹操,其最重要的兵源都來自丹楊郡,甚至徐州陶謙麾下曹豹和許耽兩人所統禦的丹楊兵部隊,更是徐州的中堅力量。

 問題在於。如今孫策就在那裡,而袁術只怕以後很難再得到丹楊兵補充了。

 陶謙的身體差,再加上他本身已經快五十歲了,這年頭死掉的人不在少數,所以他也擔心自己若是就這樣沒了,那麽他兩個兒子怎麽辦。長子陶商,智商是短板,喜歡武藝但尚未進入三流境界,上戰場那是純粹找死。

 此子陶應似乎還可以,但才十幾歲尚未成年。而且還被送去了晉陽那裡留學。如今姑且算是陪伴在劉辯身邊,充當天子近臣,實際上算是人質一樣的存在。

 但就算他回來。陶謙也不認為他能夠管得了徐州那些驕兵悍將,所以在病榻之上,他已經有了讓出徐州的意思。而對象不是別人,正是方雲。

 不管如何,他好歹也是大將軍。不同於曹操那種架空劉辯,實際上挾持皇帝以令諸侯的情況。方雲不僅得到了劉辯的認可,而且聽聞大部分時候在議事時,劉辯也會出席,而且也有非常大的主動發言權。所以陶謙認可了方雲的大將軍身份的合法性。

 如此,把徐州讓給他也沒什麽。反正治下的州主簿糜竺,還有陳登、曹豹等人。與方雲的關系也算不錯。糜竺和曹豹與方雲都有不錯的貿易關系,前者經營的是糧草,後者則是各種布匹物資,甚至是食鹽;陳登則因為是下邳陳氏的關系,多少和潁川陳氏有點親戚關系,而方雲的母系也是潁川陳氏,所以和方雲多少也有點親戚關系,好感度不低。

 至於其他如同笮融、臧霸之類,估計也只有方雲能夠強勢收服了。反正,他不認為自己的兩個兒子能夠收服這些文武大臣們。

 把下邳和廣陵讓出去,就是一個不錯的信號,但沒有把琅邪郡、東海郡和彭城郡讓出去,則是留下一個後路。若是明年自己還能夠僥幸活下去的話,那麽說不得還得為兒子爭取一下,不管如何,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另外一方面,得到了兩地,而且後方還是陶謙這個盟友的情況下,張郃也把方向向前推移,積極提拔地方士卒,以十年不變的許諾,換取他們的支持和承認。不過多少讓他們選拔一批哪怕是庶子的存在,過去晉陽留學。

 這批人不管是作為人質也好,還是作為人才的後備也不錯。卻不想還真的收攏到了一批人才,其中最為出色的就是彭城郡人嚴畯,其所著《潮水論》更是我國最早的潮汐學著作(已失傳),只是此番他去晉陽這種內地地區留學,是否還能夠有這部著作,就難說了。

 值得一說的是,在駐守的期間,張郃與曹豹結了親,娶了他的女兒曹氏;趙雲也在糜竺一番推薦下,迎娶了糜氏,這兩人果然是有緣的;楊鳳也娶了沛國一個甘姓家族的嫡長女為妻,卻是劉備的小妾之一甘夫人。

 好吧,三頂綠帽分別給了劉備和呂布,只是當事人卻毫無覺察,嗚呼哀哉。

 這個冬天,對於駐守在徐州的將士來說,當真是一個暖冬……不,這的確是一個暖冬!

 實際上暖冬這個詞不是什麽好詞,對於農民來說暖冬可是非常糟糕的。瑞雪兆豐年,唯有寒冷能夠凍死地底的蟲卵,使得第二年的收成能夠有所提高。但是今年卻很奇怪,冬天很暖,至少比以往要暖得多。

 這就意味著,蟲卵必然不能夠凍死,第二年將有大量的蟲子,尤其是蝗蟲孵化,然後開始肆虐。在原本的歷史上。自興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到建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這段時間,大漢各地都在爆發蝗災。這也是人口大量損失的一個主要原因。

 顯然,過了冬天。今年就是194年!

 哪怕是在去年,各地的蝗蟲情況就已經開始出現端倪,至少田野裡面的蝗蟲數目已經有所提高。任峻也專門對這個發現進行了匯報,只是當時方雲的目光主要是在對袁紹的攻打上面,對於這個報告並不在意。實際上他並不知道,東漢大蝗災的事情。

 畢竟,他對東漢的主要知識來自遊戲,最多興趣使然百度百科一下。對於三國所有人和歷史事件自然無法完全熟悉。

 東漢大蝗災,似乎聽過,但似乎僅限於兗州那一帶的樣子,所以對於並州等其他地方,他並不是很在意這點。他現在比較在意,自己的兩個後代的問題。

 就在入冬的時候,張寧和任紅昌也是紛紛臨盆,為他添了一男一女。

 由於是次子和長女,再加上方繼已經確立了嫡長子的位置,所以他希望的是兩個兒女能夠平平安安的長大就好。不需要為權力的事情頭痛。

 所以次子的名字叫做方安,希望他能夠安安靜靜的長大,安安靜靜的享福就好;女兒取的是‘平’的諧音‘萍’。叫做方萍。女兒不需要擔心爭家產,而且萍實也是吉祥之果的意思,希望她能夠健康吉祥就好。

 方繼那邊也成功斷奶,不過為了保持營養,方雲還特別要了一些羊奶來喂他。羊奶的成分更接近人奶,味道或許不怎麽樣就是了,但至少不必擔心引發牛奶過敏反應。

 入冬了,天氣挺暖和的,兩位剛剛生產的女子也能夠舒服一些。最重要的是也能夠提高兩個兒女的存活率,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上天的賜予。

 卻不想。第三天戲志才卻是慌慌張張的把任峻的一份報告遞給了他。

 這份報告是總結以前蝗災的情況和起因,寫出來的蝗災預警報告。在報告之中任峻指出。今年的蝗蟲數量已經有點超標,冬天又那麽溫暖,明年蟲卵的孵化顯然會進一步提高。到時候說不得不僅僅是並州,甚至於冀州、幽州和涼州,甚至說不得整個大漢都會陷入蝗災這種,必須要及早預防。

 在報告之中,還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深入翻土,把蟲卵翻出來趁著冬天凍死它們,不管如何如今好歹還是冬天,氣溫也在零度上下,若是讓蟲卵接觸到地表溫度,那麽多少還是可以凍死大部分的蟲卵的。

 同時也表示要做好預防措施,但具體如何預防,他卻說不上來,畢竟以前沒有類似的經驗和情況。或者說,他才疏學淺,沒有看過那麽多的書籍,所以給不出任何建議。

 這份報告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裡面列舉了所有的數據,而且還有具體的案例。這是方雲要求使用的行文標準,他不要聽空話和客套話,要知道具體的數據,至少也要言之有物。

 這個要求可以說是痛苦死了那些混日子的官員,再加上嚴格的考核制度,其實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員,也覺得方雲這裡的官難做。只是勝在薪水高,而且工作少,難得的是深受百姓愛戴,多少可以賺取一個不錯的名聲。

 甚至聽說方雲打算建立一個專門記錄所有有功人士的樓閣,名曰凌雲閣,以此來對應英烈墓。就為了能夠進入這個凌雲閣,下面的官員也算是拚了。

 既然這份報告沒有問題, 那問題可就大了!

 就算是方雲,也不得不放下對兩個兒女的眷戀,投入到了防災的第一線,甚至於還給曹操他們去了一封信函,讓他們小心這件事情,至於他們聽不聽,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只是到時候,不要謂言之不預就好。

 能夠給他們去一封信做警告,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麾下的百姓也是華夏子民,內戰如何打,和他們無關,不應該因為這樣就無視他們的生命。

 至於如何防治,方雲說不上太多,只能把所有的臣子召集過來,集思廣益了……

 ps:主角的女人不需要太多,實際上見都沒見過,就因為對方是歷史美女就迎娶什麽的,本身就有點兒戲。那不是愛,而是欲,和買個充氣xx沒什麽區別,何苦浪費那個精力?

 至於蝗災倒是真的,194-197年各地都在鬧蝗災,諸侯忙於征戰,對於蝗災的處理力度太低也導致這場蝗災持續了四年之久……多少人因此背井離鄉,甚至餓死在路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