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傳奇》第929章 落後的代價
代善在錦州三天時間就離開了,回到廣寧的時候,代善的精神很不好,議和是不是成功,他不好評判,到了錦州之後,出面和他議和的是大明朝廷的內閣次輔周延儒,這規格也不低了,熟悉大明朝廷官場的代善是沒有什麽話可說的,不過整個的議和過程都很是簡單,沒有太多的爭議,沒有什麽寸土必奪的激情,更是沒有什麽咄咄逼人的態勢,周延儒代表大明朝廷,對於很多的事情沒有表示反對,看上去好像心不在焉。小說

 說到底,此番議和明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八旗軍從廣寧和西平堡等地撤離,讓出遼河以西所有的地方,以此來換取大明朝廷與大清國之間的和平,至於說這和平的時間能夠持續多長,估計是天知道了。

 代善前往錦州和談,代表的是大清國和皇太極,本來他提出來這樣的稱呼,是有些惴惴不安的,畢竟大明朝廷從未承認過大清國,若是大明朝廷在這方面糾纏,代善也無法退讓,畢竟這個是皇太極最為堅持的東西,也算是議和的底線。

 殊不知周延儒根本不在乎這一點,盡管周延儒沒有說出來大清國的稱呼,但也沒有明確的表示反對,似乎這件事情無足輕重。

 說不清楚是高興還是憤怒,在錦州與周延儒議和的時候,代善總是感覺到不對勁,要知道他也是經歷很多事情的老人了,這是一件關乎到大明朝廷與大清國未來的議和,作為大明朝廷內閣次輔周延儒,對如此重大的事情都不是很上心,難不成說大明朝廷根本不會承認此次的議和嗎。

 強勢與弱勢之間的區別,大概就是如此,弱勢之人在強勢之人面前說話,不會讓對方特別的關注,甚至是不在乎,就算是你準備魚死網破。可人家捏住了你的命脈,實力明顯強於你,不管采取什麽其他的措施,你都不是別人的對手。

 這是一種藐視的心態。至少代善做出來如此的判斷。

 回到廣寧之後,代善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率領駐扎在廣寧和西平堡等地的八旗軍撤離,回到遼河以東去。至於說皇太極準備如何在遼河以東做好一切的防禦,這就不是代善需要關心的事情了。

 譚泰和索尼等人在遼東之戰失敗後,都暫時駐扎在廣寧,兩人對八旗軍撤離廣寧等地是堅決不讚同的,不過他們也提不出好的應對辦法,再說他們遭遇了慘敗,已經沒有多少的發言權,只能夠眼睜睜看著一切事情的發生。

 代善也不想率領八旗軍撤離,接受這樣的任務,絕不是什麽光榮的事情。

 不過已經與大明朝廷議和。代善也專門給皇太極寫去了奏折,現在就等著皇太極的聖旨了,一旦皇太極的聖旨到了,代善就必須按照與大明朝廷議和的決定,完全撤離遼河以西。

 滿人歷來以征戰廝殺為榮,從沒有誰願意率領八旗軍主動撤離已經佔據的地方,八旗軍佔領廣寧等地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在這些地方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以說廣寧已經成為大清國在遼東的主要堡壘,一旦失去廣寧等地。意味著大清國在遼東將無立錐之地。

 這個責任是重大的,一旦八旗軍撤離廣寧等地,恐怕在滿人權貴之中引發巨大的波瀾。

 代善必須要承擔這個責任,而且是義不容辭。他不能夠將矛盾引導皇太極的身上去。

 這恐怕是代善最為沮喪的地方了。

 代善內心的憤怒,不會告知皇太極,畢竟那是他自身的判斷,你說人家大明朝廷藐視大清國,那是需要證據的,拿不出來證據、僅僅憑著猜測做出來的判斷。一旦稟報給皇太極,那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了。

 代善前往遼東的時候,一再吩咐家人,若是沈陽出現了什麽事情,一定要及時稟報,就算是在錦州議和的時候,他也一直都想著這件事情,不過這些天過去了,沒有絲毫的動靜,代善在廣寧等待皇太極聖旨的時候,突然明白了,此時此刻沈陽不會有任何的動靜,皇太極心思極其深沉,在議和大事尚無定論的時候,絕不會大肆追究滿人權貴的責任,不過等到他代善回到沈陽的時候,恐怕皇太極就要出手了。

 聖旨很快抵達,皇太極在聖旨中間對代善提出了表揚,認為代善此番的議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時聖旨明確代善全權負責,將駐扎在廣寧和西平堡的八旗軍帶到遼河以東,而負責在遼河以東做好防禦事宜的,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接到了皇太極的聖旨,代善馬上下達了撤離遼河以西的命令。

 錦州,總兵府,廂房。

 鄭勳睿已經做好了準備,要返回京城去了,此番遼東之戰,以及後來的議和,耗費一個多月的時間,接近兩個月,接下來遼東就是遼東和遼南封鎖商貿事宜,這件事情鄭勳睿不需要守在錦州,隨著鄭勳睿返回京城,鄭家軍大部隊也將陸續返回,計劃留在西平堡、廣寧、錦州、寧遠等地的鄭家軍將士,總人數為三萬人。

 至於說下一步進攻沈陽的時間,需要根據情報來做出決定。

 議和的事宜,周延儒詳細給皇上稟報了,皇上對此事不是特別的關心,周延儒自身也不是特別關心,可謂是漫不經心,他很清楚,大明朝廷根本不在乎此番的議和,不管議和達成了什麽協議,大明朝廷都是不會遵守的,此番議和的唯一好處,就是鄭家軍沒有經過廝殺,就直接收復了廣寧和西平堡等地,完全佔據了遼河以西的地方。

 周延儒看了看身邊的鄭錦宏和楊廷樞等人,還是咬牙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兵不血刃收復廣寧和西平堡等城池,徹底掌控遼河以西的所有地方,表面看是好事情,其實這是皇太極和代善的緩兵之計,此次議和能夠讓八旗軍從容撤離這些地方,若是鄭家軍進攻廣寧等地,一樣是能夠收復所有地方的。。。”

 周延儒說完之後,鄭勳睿微微點頭。

 “周愛卿說的不錯,皇太極議和之目的,就是想著爭取時間,就算是沒有此番的議和,鄭家軍也能夠完全收復遼河以西所有地方,八旗軍在這些地方已經沒有抵禦的能力,皇太極更不會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這些地方。”

 “鄭家軍進攻這些地方,可能會給八旗軍造成一定的殺傷,但可能性不是很大,遼東之戰,八旗軍已經成為驚弓之鳥,一旦鄭家軍決定進攻,那麽八旗軍肯定會以最快的速度撤離,就算是鄭家軍佔據遼河以西所有地方,也不大可能再次對八旗軍造成重大的傷亡。”

 “遼東之戰,留給皇太極的教訓是慘痛的,皇太極此人,不可能在一個地方摔倒兩次,今後鄭家軍渡過遼河作戰,將要面對的全部都是硬戰。”

 “朕早就說過,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你們都是內閣大臣,日後處理政務的時候,牢記這一點,不要因為眼前的小事情,而耽誤大事情,先皇在位的時候,這方面處理就不是很好,不管是在處理流寇事宜,還是在面對滿八旗的時候,裹足不前,導致災禍愈演愈烈。”

 說到這裡的時候,鄭勳睿突然提高了聲音。

 “內閣必須牢記一點,國富民強才是根本,你若是沒有實力,說什麽話別人都是不會理睬的,你若是有了強勁的實力,別人不敢對你說任何不敬的話語,我大明朝廷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平定後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海外貿易以及商貿等事宜,也需要內閣格外的重視。”

 “我大明朝廷之前對於商賈的輕視,以及那些所謂的朝廷與民爭利的彈劾,今後朕不想看見了,東林黨人之出發點,朕不評判其對錯,可他們後來的做法,讓朕不齒,在南方勾結商賈,一旦朝廷準備征收商貿賦稅,他們就開口說什麽與民爭利,為商賈爭取利益,可他們卻睜著眼睛給已經不堪重負的農民增加賦稅,導致流寇橫行。 ”

 “治大國如烹小鮮,內閣做出任何的決定,都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任何的決策,最好是符合朝廷之利益,又能夠兼顧百姓之利益,除非是特殊情況,否則朝廷不要輕易去侵害百姓之利益。”

 。。。

 鄭勳睿這一次說了很多,其實內閣在他的影響之下,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改變,內閣的權力相對集中了,皇權更加的穩固,政令推行不會收到申毛毛阻礙,撤銷言官、強化都察院的職權,更是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鄭勳睿很明白,再好的制度都是需要人去執行的,故而在官吏的培養方面,是需要耗費極大氣力的,他在世的時候,能夠保證制度的落實,可一旦他閉上眼睛,將會發生什麽事情,誰知道,歷史上那些鼎盛的王朝,譬如說大漢和大唐,不也在很短時間之內就衰落了。

 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培養一大批嚴格執行制度的官吏,這將是永遠存在的任務。()《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