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傳奇》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
大清國皇太極病逝、其子福臨繼任大清國皇上的情報很快送到了大明京城。

 都督府和兵部正在全力籌備進攻大清國的事宜,這個消息的到來,讓鄭錦宏等人很是高興,在他們看來,皇太極的病逝,對於大清國將是沉重的打擊,朝廷大軍趁著這個時候進攻,一定能夠取得完勝,一舉滅掉大清國。

 乾清宮,鄭勳睿獨自看著調查署送來的情報,已經好長的時間。

 內閣首輔徐望華,內閣大臣、都督府大都督鄭錦宏進入了乾清宮。

 鄭勳睿放下手中的文書,對著兩人開口了。

 “朕一直視皇太極為最大的對手,可惜的是,天不假日,朕不可能與皇太極對決了。”

 徐望華和鄭錦宏本來是來賀喜的,聽見皇上如此說,他們都愣住了,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能夠有皇太極這樣的對手,也許是高手對決的一種快樂,可不管怎麽說,皇上一直都是以大明王朝的利益為重的,登基這些年以來,皇上不遺余力壯大水師,遠征海外,讓歐洲各國畏懼,剿滅日本幕府德川家族,扶持田川家族,讓日本重新陷入到戰國時代,讓大明與日本的海上貿易呈現出來井噴式的發展,皇上高度重視海外貿易和商貿的發展,讓朝廷與各級官府從中獲取大量的賦稅,這些都是大明王朝逐漸興盛的基礎和動力。

 至於皇上對農業之重視,對農民之關懷,以民為本的理念,更是銘記在徐望華等人的內心。

 徐望華和鄭錦宏的表情,鄭勳睿看的很清楚,他再次開口。

 “皇太極病逝。對於大清國是沉重的打擊,朕知道你們為這件事情高興,朝廷大軍馬上就要開始征伐大清國。缺少了皇太極這樣強悍的皇帝,大清國幾乎是群龍無首了。無法抵禦朝廷大軍,你們說說想法,或者說有什麽建議。”

 徐望華看看鄭錦宏,慢慢開口了。

 “皇上,臣認為朝廷大軍需要抓住這個機會,迅速渡過遼河,直接展開對沈陽的進攻,沈陽是大清國的都城。也是大清國的象征,朝廷大軍只要能夠拿下沈陽,大清國的人心就完全散了,就預示著大清國的徹底覆滅。。。”

 鄭錦宏沒有開口,只是在徐望華開口說話的時候,頻頻的微微點頭。

 徐望華說完之後,鄭勳睿臉上出現了不置可否的微笑。

 徐望華不再開口,他知道皇上臉上出現這樣的笑容,就是自身的分析不是很準確。

 果然,皇上很快開口了。

 “皇太極也是一代梟雄了。其創建大清國,讓大清國長時間屹立在巔峰,這樣的人應該得到尊重。朕早就說過,尊重對手才是尊重自身,為了表示對皇太極的尊重,朕決定推遲一個月時間,一個月時間之後,大軍才開始對大清國的進攻。”

 徐望華和鄭錦宏都沒有開口,臉上也沒有露出吃驚的神色,他們知道皇上絕不是以這樣的理由推遲出兵的,應該還有其他更加重要的原因。

 “皇太極病逝。年僅十歲的兒子福臨成為皇帝,這裡面究竟有什麽原因。朕也仔細分析過了,是大有文章啊。”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大清國成立的時候就被冊封為親王,可以看出皇太極對豪格的器重,按照道理說,皇太極病逝,豪格應該繼承皇位的。”

 “一個十歲的孩子,從來沒有上過戰場,也不知道權力博弈的殘酷,憑什麽做皇帝,朕看多爾袞就是大清國最好的皇帝人選,退而求其次,豪格也比福臨要強很多。”

 “出現這樣的安排,只能夠說明大清國的內部,出現了重大的問題,各種力量的較量,已經達到了頂峰。”

 “多爾袞不能給登基成為大清國的皇帝,這很好理解,因為皇太極的子嗣之中有人選,輪不到多爾袞,可作為皇長子的豪格也沒有能夠繼承皇位,這就有些意思了,說明有人不願意豪格成為大清國的皇帝,而且這些人的力量絕非一般。”

 “朕最感興趣的是福臨成為大清國的皇帝之後,大清國這些親王、郡王貝勒和貝子會是什麽看法,會做出什麽樣的舉動,福臨不可能真正掌握權力,那麽權力會掌握在誰的手裡。”

 “朕認為,福臨出任大清國的皇帝,不過是權力博弈的結局。”

 “接下來大清國這些有權有勢的人,肯定不會安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最好機遇就在面前,要說那些滿人權貴無動於衷,那才真的是奇怪了。”

 “大清國的內訌,必然會出現。”

 “這些滿人權貴想的太簡單了,以為讓一個小孩子出任皇帝,就能夠保住自身的權勢和利益,就能夠讓大清國穩定下來,異想天開,朕不得不說這些滿人權貴,絕不是以大清國利益為重的,他們在乎的是自身的權力,看輕的是大清國的未來。”

 “滿人權貴之間分崩離析的局面即將出現,這個時候,朕要說禦駕親征,準備要一舉滅掉大清國,你們想想,會出現什麽樣的情況。”

 皇上說到這裡的時候,徐望華已經完全明白了。

 “皇上,臣明白了,若是朝廷大軍選擇這個時候進攻,那麽大清國的滿人權貴就會摒棄前嫌,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鄭勳睿笑著點頭。

 “朝廷迅速散發出去消息,就說朕很是敬佩皇太極,值此皇太極病逝之際,朕也是要表現出來尊重的,朝廷大局暫時不發起對大清國的進攻。”

 內閣商議此事的時候,內閣次輔周延儒首先明白其中的奧妙,畢竟是經歷過朝廷諸多的權力鬥爭,周延儒對這些事情還是很熟悉的。

 內閣大臣在得知皇上的判斷之後,都是非常的敬畏和佩服。

 大清國,沈陽,大政殿。

 明軍暫緩進攻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沈陽,此事自然引發了滿人權貴高度的重視。

 一些頭腦簡單的滿人權貴,對此表示高興,就連大明的皇上,都敬佩先皇了,這豈不是大清國巨大的驕傲,就連肅親王豪格,對此都感覺到高興。

 不過大清國還是有明白人的,至少代善、濟爾哈朗和多爾袞,都不是很高興,要知道他們已經憋足勁了,準備在守衛沈陽還是搬遷都城的事情上面好好的爭論一番。

 可不要小看這番的爭論,這關乎到大清國權力的歸屬事宜。

 其實福臨登基之後,權力的爭鬥馬上就開始了,而主要的兩方就是濟爾哈朗與多爾袞。

 代善果然表現出來了再次的退縮,每次議事的時候,都以自身年紀大了,記憶有些不清楚等緣由,不發表任何的意見,至於說商議事情之中發生爭議,代善更是不會傾向任何的一方,而是完完全全的保持中立。

 代善這樣的態度,根本無法承擔四大輔政大臣之首的責任。

 濟爾哈朗與多爾袞之間,兩人的整體力量是差不多的,但濟爾哈朗還是有些差距,至少在滿人權貴之中,多爾袞的威望要高很多。

 濟爾哈朗本來是寄希望於豪格的,可是他很快發現豪格根本無法真正的依靠。

 豪格是先皇的兒子,就算是福臨繼承了皇位,不管怎麽說都是豪格的弟弟,若是多爾袞繼承了皇位,豪格恐怕沒有什麽好日子過,盡管說豪格沒有能夠繼承皇位,可退而求其次,已經是目前這樣的情況,豪格也應該要安心了。

 實際情況偏偏不是這樣,豪格對福臨繼承皇位的事情耿耿於懷,對福臨也沒有什麽好臉色,這讓濟爾哈朗非常的失望,好幾次濟爾哈朗從側面提醒了豪格,無奈豪格根本聽不進去,擺出來的總是一幅拚命的架勢。

 濟爾哈朗知道他無法聯合豪格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濟爾哈朗知道自己會成為多爾袞最為主要的對手,他們之間的博弈會在很短時間之內爆發出來,而他們兩人的博弈,關乎到大清國的未來,更是關乎到兩人和家族的未來。

 到了這個份上,濟爾哈朗不會退讓,多爾袞更是不會退讓。

 若是明軍馬上就展開進攻, 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很有可能暫時拋棄爭執,團結起來應對明軍的進攻,先皇剛剛逝去,沒有誰敢在這個時候提出遷都的事情,不管明軍任何強大,都是要拚力廝殺的,可明軍暫緩進攻的消息傳來,讓憋足勁的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瞬間失去了方向。

 也就是說兩人原來的方向是共同面對明軍的,大明朝廷和明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可明軍這個敵人忽然暫時的消失了,兩人之間的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了。

 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大明皇上鄭勳睿的厲害。

 事已至此,兩人必須要真刀真槍的爭奪權力了,能夠爭奪到話語權,能夠說話算數,就等於是大清國的太上皇,至於說年僅十歲的皇上福臨,包括福臨的母親莊妃,都是不可能真正掌握權力的。

 代善怕是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明軍暫緩進攻的消息傳來之後,他索性稱病在家,根本就不到大政殿去了。()《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