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傳奇》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
調查署獲取大清國以及沈陽方面的情報,已經非常容易,而且獲取到的都是重要的情報,大清國的漢人唯一的期盼,就是大明朝廷的大軍,能夠早日剿滅大清國,讓他們這些身在大清的漢人能夠揚眉吐氣,所以部分加入到情報網之中的漢人,不遺余力的搜集大清朝廷的各類情報,通過特殊的途徑送到大明京城去。

 大清國的滿人權貴,還沉湎在權力的博弈之中,這個時候絕大部分的滿人權貴都要選擇站隊,究竟是支持以濟爾哈朗為代表的一邊,還是支持以多爾袞為代表的一邊,或者是選擇中立,如同代善那樣,其他的事情,沒有多少人真正的關心,至於說情報泄漏方面的事宜,更是無人問津。

 這也不奇怪,濟爾哈朗和多爾袞這些滿人權貴之中頂尖的存在,都忙於權力方面的博弈,無暇關心其他的事情,就不要說下面諸多的滿人權貴了。

 從大清國來的情報,清晰的表明,濟爾哈朗與多爾袞之間權力的博弈,已經達到頂峰了,兩人互不想讓,都想直接或者見解的控制年歲尚小的皇帝,代善選擇了回避,有些時候也可能深陷其中,無法真正的超脫事外,至於說豪格,因為其糟糕的智商,幾乎被徹底拋棄,已經處於邊緣化的狀態。

 調查署的情報源源不斷送到京城來,徐望華、周延儒、熊文燦和鄭錦宏等人是很高興的,他們深信皇上的判斷,認為大清國必定在內耗之中快速的衰弱下去,到時候朝廷大軍發起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進攻,怕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佔領沈陽,徹底滅掉大清國。

 當然進攻是從遼東和遼南兩個方向同時展開的。

 大清國權力的博弈。也牽涉到了草原部落,畢竟臣服大清國的草原部落,也是很重要的力量。譬如說科爾沁部落,大清國皇帝福臨的母親莊妃。就是科爾沁部落出來的。

 所以說對草原部落的爭取,對禮親王代善的爭取,也是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不得不重視的事情,他們不可能孤軍奮戰。

 大清國權力博弈的轉折性標志,來源於滿八旗之中鑲白旗的一次躁動。

 豪格兼任鑲白旗旗主,這是當初皇太極的安排,目的就是要削弱多爾袞的力量,不過腦子裡缺一根弦的豪格。根本沒有抓住這次機會,身為正藍旗旗主,豪格應該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鑲白旗這邊,至少需要熟悉鑲白旗諸多的軍官,將絕大部分的軍官籠絡在身邊。

 可惜豪格采取的辦法,讓人大跌眼鏡。

 豪格居然打壓鑲白旗的各級軍官,大概認為這些軍官都是多鐸的心腹,或者是崇拜多爾袞的,要知道滿八旗歷來都有隻認旗主、不認皇上的習慣,鑲白旗的絕大部分軍官肯定是擁護和終於旗主多鐸的。不過多鐸已經死了,鑲白旗的軍官肯定是要找到依靠的,這個時候豪格兼任旗主。只要拋出橄欖枝,抓住鑲白旗的主要軍官,肯定是能夠穩住和逐漸掌控鑲白旗的,可惜豪格在兼任鑲白旗旗主之後,腦子裡面想到的就是削弱鑲白旗的力量,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除掉多鐸的心腹。

 這就導致了鑲白旗的反彈,當初皇太極尚在位的時候,沒有誰敢於跳出來,可是皇太極駕鶴西去了。那就不好說了。

 就在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之間的明爭暗鬥達到*的時候,鑲白旗幾乎所有的軍官都跳出來。他們控訴旗主豪格,認為豪格絲毫不關心鑲白旗軍官軍士。目的就是想著滅掉鑲白旗。

 本旗幾乎所有軍官控告旗主,這是大清國開天辟地的第一次,努爾哈赤創建滿八旗以來,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情,畢竟滿八旗的旗主代表的就是權力。

 多爾袞抓住了這個機會,命令朝廷做出了調查,調查之後形成的文書,列舉了豪格大量的壓製和隨意處置鑲白旗軍官軍士的行為,就連濟爾哈朗看見了這些文書,也是皺著眉頭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代善主持的商議,做出了決定,免去了豪格鑲白旗旗主的職務。

 不過究竟誰出任鑲白旗旗主的事宜,因為濟爾哈朗的反對,暫時沒有人選。

 如此看來,好像僅僅是豪格被免去了鑲白旗旗主的事情,不會引發多大的動靜,其實不然,大清國的天平已經發生了重大的傾斜。

 乾清宮,鄭勳睿拿著手中的文書,語氣頗為嚴厲的開口了。

 “內閣分析了很多有關大清國的情報,朕原來說推遲一個月進軍,如今已經過去了接近兩個月的時間,之所以一再推遲進軍的時間,主要還是因為時機不是很成熟,可如此重大的情報,內閣沒有能夠分析到其中的內幕,朕有些失望。”

 鄭勳睿語氣嚴厲是有原因的。

 內閣對大清國局勢的分析,出現了偏頗,內閣居然形成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大清國必定會在內耗之中急劇的衰落,甚至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到時候朝廷就能夠輕而易舉的滅掉大清國了。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所以在進軍大清國的時間上面,內閣兩次做出延遲的決定。

 鄭勳睿為了能夠讓內閣真正做出準確的分析,兩次同意了內閣的建議,不過現在他忍不住了,因為他已經看到了危險的出現,那就是大清國的睿親王多爾袞實際掌控了鑲白旗。

 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兩人都是大清國的俊傑,一人偏重於武,一人偏重於文,兩人為了爭奪權力,鬥得非常厲害,不過鄭勳睿很清楚,這場權力的博弈,很快就會結束的。

 從實力上面看,多爾袞明顯佔據了優勢,濟爾哈朗以前領兵作戰的時間不是很多,在滿八旗之中的威望遠遠比不上多爾袞,這也是導致濟爾哈朗在得不到支持的情況之下,一定會敗給多爾袞。

 但濟爾哈朗此人,頭腦非常的清醒,一旦權力博弈的大幕落下,他絕不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讓整個的大清國四分五裂,同樣多爾袞也有這樣的認識,絕不會讓大清國分崩離析。

 如此鄭勳睿可以斷定,不管是多爾袞還是濟爾哈朗,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掌控了權力,短時間之內是不會展開大清算的,而名義上的第一輔臣代善,關鍵時候夜也會站出來,阻止內訌進一步的激化。

 多爾袞與濟爾哈朗之間的博弈,已經讓大清國傷了元氣,特別是滿八旗鑲白旗軍官控訴旗主豪格的事情,大清朝廷是應該嚴懲此事帶頭人的,軍隊的穩固是國家的根本,非常時期,不管軍官有多少的理由,鬧事都是要收到懲戒的,想不到鑲白旗軍官的控訴和騷動,居然得到了朝廷的支持,這豈不是說滿八旗軍官今後對旗主不滿意了,都可以鬧事了。

 更加關鍵的是,鑲白旗的震動,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都是權力博弈的結果。

 大明朝廷在這方面有著深刻的教訓。

 如此情況之下,大明朝廷應該要出兵了,若是繼續等待下去,等到多爾袞的權力穩固下來,八旗軍的戰鬥力增強,則朝廷大軍將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傷亡代價。

 鄭勳睿直白的分析了大清國可能出現的諸多局面,最終落到一點,那就是大清國的睿親王多爾袞即將完全掌握權力,以多爾袞的能力,必定會想方設法的增強大清國的實力,做好充足的準備,迎候大明朝廷大軍的進攻。

 不能夠繼續耽誤時間了,朝廷大軍必須快速出擊,從遼東和遼南兩個方向展開全面的進攻,不能夠給大清國更多的時間。

 鄭勳睿嚴厲的訓斥,讓徐望華和周延儒都低下頭了。

 兩人最大的失誤之處,就在於相信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兩人很有可能展開火拚,如此大清國將一蹶不振,他們是依舊大明王朝以往的教訓來分析的,只不過皇上的看法和想法完全不一樣,認為大清國的滿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凝聚起來,抵禦外界的進攻,所以在大清國權力歸屬尚未完成的情況之下,展開進攻,就是最好的時機。

 在皇上訓斥之後,徐望華馬上承擔了責任,同時建議內閣馬上商議出兵的事宜。

 瑞元四年年底,大明內閣做出了決定,在瑞元五年正月的時候出兵。

 皇上的旨意更加的直接,朝廷大軍將於瑞元五年的正月初五正式出兵,開始對大清國的征伐。

 這一次出兵的時間和消息,都是嚴格保密的,除開內閣大臣與都督府的都督知曉,其余的文武大臣都不知道。

 正式出征肯定是需要保密的,上一次準備出征,包括暫緩出征,都是皇上決定要直接透露出去消息的,而且效果是很好的,此番真正的出征,就沒有必要告知天下了。

 從十二月下旬到瑞元五年的正月初五,接近二十天的時間,朝廷大軍開始了秘密的調遣,分批次的從北直隸各地出發,前往廣寧和西平堡等地,而真正出征的時候,從京城開拔的軍士人數不會很多。()《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