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傳奇》第952章 甕中捉鱉
大同一直都屬於邊關重鎮,距離山西太原府近七百裡地,其地位一直都是很特殊的。

 明初的時候,大同作為明朝剿滅元朝殘余勢力的重鎮,地位很是重要,魏國公徐達曾經再次駐扎,率兵剿滅殘元的兵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同的地位一次次變遷,最終定格為京城西北方向的屏障,大同不僅僅負責防禦草原的蒙古部落,還要防禦後金韃子。

 因為大同地位之重要,多年來都是繁華的,這裡商賈雲集,貿易四通八達,商鋪鱗次櫛比,不過這種繁榮的景象,隨著流寇的興起、大明朝廷的衰落而逐步的萎縮,特別是在朝廷無力支付軍士的軍餉、軍士迫於生計開始劫掠百姓的時候,大同的商貿遭遇沉重的打擊,以往的繁華不複存在。

 鄭勳睿登基之後,大同重新煥發生機,迅速成為內地與草原互市的重鎮,其商貿呈現出來井噴式的發展,其商貿的重要性逐漸超過了陝西的榆林等地,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大同的繁華富庶甚至要超過山西大同了。

 如此重要的地方,按說是應該重兵囤積的,不過朝廷沒有做出這樣的安排,大同的駐軍不過千人左右,地方的民生商貿事宜,全部由大同府以及州縣官府負責。

 朝廷如此安排也是有道理的,大同緊靠的草原部落,為草原土默特部落所控制,現如今的土默特部落,基本歸順朝廷了,與大清國很少有什麽往來了,所以嚴格說來,大同已經不是大明的邊關,其防禦型自然也就不是那麽重要了。

 再說大同的商賈和百姓。包括士大夫,對於軍隊的印象是很不好的,曾經軍士的劫掠。留給百姓的傷害太大了,為了能夠休養生息。也為了地方上能夠迅速的穩定,朝廷做出了大同不駐扎大量軍隊的決定。

 從大同這兩年發展的效果來看,朝廷的決定無疑是明智和正確的,大同府所攻陷的商貿賦稅,在整個的山西高居榜首,其發展的速度在整個大明都算是最快的。

 從一定程度上面說,皇太極選擇從大同入關劫掠,是異常正確的選擇。可惜的是皇太極的對手是鄭勳睿,這就讓大清國沒有任何反撲和掙扎的機會。

 鄭錦宏率領的兩萬大軍,已經抵達夏莊,這裡距離大同府不過五十裡左右了。

 臨時設立的中軍帳,鄭錦宏仔細看著地圖,他在思索八旗軍究竟會從什麽地方進入到大同,緊靠大同的草原,並非是土默特部落完全控制,這裡也有察哈爾部落的力量,而察哈爾部落是完全效忠大清國的。也正是這個原因,八旗軍選擇從大同進攻,具有突然性。

 草原部落除開鄂爾多斯部落完全效忠大明朝廷。其余的包括土默特、葉爾羌、吐魯番等等部落,只是傾向於大明朝廷,與大清國的來往很少了,但他們不會公開對抗大清國,這就讓草原的局勢變得有些複雜,而皇上的意思也是明確的,只有首先滅掉了大清國,才能夠徹底整頓草原秩序,狠狠打擊那些試圖獨立不臣服大明朝廷的草原部落。

 八旗軍進攻大同。最好的選擇是從土城出發,奔襲豐鎮。從豐鎮的方向越過長城,接著就可以直撲大同府城了。但土城在土默特部落的直接控制之下,八旗軍選擇從這裡進攻,是不是會暴露自身的行蹤,那是難以預料的。

 另外的一條路線,就是從察哈爾右翼前旗奔襲豐鎮,同樣從豐鎮方向越過長城。

 其他的瓦窯口、陽河口、虎路口等長城上面的關口,也可以選擇,但以偷襲為主的八旗軍,絕不會選擇這些地方,因為從這些地方越過長城,距離大同的距離太遠了,恐怕尚未對大同府城發動進攻,就走漏了消息,引發大同府的警戒,關閉了城門,要知道大同府城的城牆高大厚重,不是小規模的八旗軍可以攻破的。

 從這個方面來說,土城和察哈爾右翼前旗兩個地方,是八旗軍能夠做出的選擇。

 鄭錦宏偏向於察哈爾右翼前旗,認為八旗軍會選擇這裡作為據點,從這裡發動進攻,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豐鎮,接著進攻大同府。

 這也就意味著,鄭錦宏率領的大軍,主戰場不會在大同府城,而是有可能在豐鎮。

 如今正是冬季,長城以北風沙很大,很多地方都是荒無人煙,氣候條件惡劣,除非是迫不得已做生意的商賈,尋常的百姓基本不會離開關內,就算是離開關內,也會迅速到豐鎮這樣的集鎮之中去,在野外基本是死路一條。

 長期跟隨皇上身邊,鄭錦宏的想法不一樣,他絕不會允許征伐廝殺在大同府城展開,因為那樣做大同府城會遭遇到沉重打擊,盡管這樣做對於大軍設伏是最有利的,將剿滅八旗軍的戰鬥引到關外進行,這是最好的,大同府城已經整個的大同毫發無傷,不會受到絲毫損失。

 這樣做對於鄭錦宏的要求很高,對於他麾下將士的要求更高。

 但鄭錦宏做出的就是這樣的選擇。

 大軍從夏莊出發,繞過大同府前往豐鎮的方向,鄭錦宏親自給大同知府寫信了,告訴大同知府,朝廷大軍在豐鎮一帶駐扎,消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有絲毫的泄漏,同時大同府要封鎖豐鎮方向的商貿交流,不能夠將消息泄漏出去。

 鄭錦宏已經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偵查豐鎮、土城以及察哈爾右翼前旗的情況,這些斥候混跡在商貿隊伍之中,獲取到情報之後,會以最快的速度稟報。

 大軍不會輕易出關,除非是得到了八旗軍準確的情報。

 如此,鄭錦宏給大同知府寫信,畢竟兩萬大軍的規模是龐大的,有些時候需要官府出面來幫助遮掩。

 鄭錦宏是內閣大臣,親率大軍前往大同,接到信函的大同知府很是緊張,甚至不敢與屬下商議此事,他安排好府衙的諸多事宜之後,親自前往大同左衛,這裡曾經是軍營,鄭錦宏率領的大軍就駐扎在這裡。

 大同駐扎的一千軍士,分布在大同府城、大同左衛、大同右衛以及陽和衛、天成衛等五處地方,大同左衛、大同右衛、陽和衛以及天成衛分別駐扎一百人左右,其余軍士全部駐扎在大同府城。

 鄭錦宏選擇駐扎在大同左衛,可以保證不泄露大軍的秘密。

 大同知府秘密趕到了大同左衛,見到了內閣大臣鄭錦宏。

 鄭錦宏告訴大同知府,為兩萬大軍準備部分的備用糧草,因為行軍需要保密,大軍不可能攜帶很多的糧草,但決不能夠走漏消息,負責運送糧草到大同左衛的人要值得絕對信任,其余的事情,大同知府不需要關心,一旦有什麽事情,他會給大同知府直接下達命令。

 大同知府非常清楚鄭錦宏與皇上之間的關系,在大同左衛,看見了殺氣騰騰的朝廷大軍,他本能的感覺到有大事情發生,但他絕不能開口隨便詢問,至於說鄭錦宏安排的任務,他是要不折不扣完成的。

 鄭錦宏抵達大同左衛僅僅五天的時間,斥候就稟報了消息。

 察哈爾右翼前旗已經戒嚴,任何商賈都不得進入。

 接到了斥候的稟報,鄭錦宏大為吃驚,八旗軍的速度太快了,快的出乎了他的預料,在他的腦海裡面,八旗軍至少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夠抵達察哈爾右翼前旗或者是土城的,這才二十天的時間。

 看樣子皇太極早就做好了準備。

 大同知府運送的糧草僅僅到了一部分,不過鄭錦宏已經沒有時間等候了。

 時間已經到了臘月中旬,眼看著就要過春節了,大同府城是非常熱鬧的,不過這個時候,官道上的人不是太多了,商賈早就準備好了買賣的貨物,若是等到這個時候運送,那就不要想著做生意了,百姓這個時候基本都在家中,除非是到城鎮去購買年貨。

 如此情況之下,大軍行軍,蹤跡輕易不會暴露,而且這個時候大同府封鎖邊關,也不會引發太大的震動。

 鄭錦宏迅速給大同知府下達了命令,將剩余的糧草直接運往豐鎮的方向, 到時候自然會有將士前來接收糧食。

 急行軍開始了,為了盡量的保密,鄭錦宏命令大軍晝伏夜行,白天盡量的少露面。

 北方的氣候已經特別的嚴寒,大同已經下過好幾場雪了,如此嚴寒的氣候,對於諸多將士來說,是巨大的考驗。

 鄭錦宏命令所有將士,每日裡行軍的時候,必須喝下生薑水禦寒,血肉之軀是不能夠和嚴寒的氣候對著乾的,所有將士都要保持體力,準備好即將到來的廝殺。

 跟隨鄭錦宏作戰的副帥,是鄭家軍參將蘇蠻子,大軍從大同左衛出發的時候,蘇蠻子就主動請戰了,要求作為先鋒,與八旗軍廝殺,鄭錦宏答應了蘇蠻子的請戰,不過他也告誡蘇蠻子,此番作戰以伏擊為主,不能夠輕易的暴露行蹤,務必將所有的八旗軍都包圍起來,不能夠讓他們逃脫。

 駐扎在大同左衛的一百軍士,也跟隨前往豐鎮作戰。()《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