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傳奇》第951章 最為精確的部署
皇上做出了精準的預判和分析,接下來就是內閣、兵部、都督府以及調查署全力落實的事情了,代善依舊在遼東的廣寧,不過很快就會離開了,劉澤清一旦接到朝廷的敕書,就會明確態度,代善也就沒有留在廣寧的必要了。

 皇上的分析是絕密的情報,不能夠外泄,知道此事的也就是內閣大臣和調查署的徐佛家和楊愛珍等人,他們肩負的職責不同,必須要為征伐廝殺做好一切的準備。

 內閣商議的時候,對於八旗軍有可能進入關內劫掠做了進一步的分析,長期征伐廝殺的鄭錦宏做出了預判,他認為此番準備入關劫掠的八旗軍應該全部都是騎兵,總人數不會超過萬人,如此才能夠做到高速機動,遇見任何不利的情況都能夠快速撤離。

 八旗軍若是入關劫掠,明顯不會攻城拔寨,一定是在諸多的村鎮劫掠一番。

 所以朝廷大軍也要快速機動,以出動騎兵為主,神機營予以輔助,可能的情況之下,動用少量的炮兵,必須做好一切的準備,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剿滅入侵的八旗軍。

 鄭錦宏的分析,內閣首輔徐望華完全讚同,他也表明了自身的意見,那就是朝廷暫時不要對大清國展開全面的征伐,目前應該做好的事情,就是繼續嚴密封鎖遼東和遼南等地,堅決禁止與大清國的任何商貿往來,此番皇太極派遣代善前往遼東商議互市的事宜,以及可能派遣八旗軍入關騷擾劫掠等等,已經表露出來大清國遇見了巨大的麻煩,只是從調查署獲取的情報來看,大清國的麻煩尚未徹底爆發。

 朝廷大軍出擊的時刻,應該是大清國矛盾徹底爆發、國力最為孱弱的時候。

 內閣最終認為。八旗軍此番準備入關劫掠,不是什麽大型的戰鬥,剿滅八旗軍的任務。交給駐扎在陝西的第二軍完成即可。

 不過鄭錦宏力排眾議,決定親自率領大軍。前往山西大同,剿滅這一股入侵的八旗軍。

 說來也奇怪,八旗軍有可能從大同方向入關劫掠的事宜,不過是皇上做出的分析,可內閣對此深信不疑,認真的展開了商議和討論,絲毫沒有懷疑這種預測的準確性。

 瑞元三年十一月中旬,內閣大臣、都督府大都督、鄭家軍總兵鄭錦宏。親率兩萬騎兵,從京城秘密出發,前往山西大同,為了能夠保密,騎兵出擊的消息甚至沒有直接告知駐扎在陝西的第二軍,也沒有告知各級的官府。

 決定伏擊就不能夠打草驚蛇,萬一消息泄漏出去,那麽所有的安排部署都白費了此番面對的可能是八旗軍最為精銳的騎兵,也就是滿八旗的騎兵,其戰鬥力強悍。擅長遠距離的奔襲作戰,若是被他們警覺,人家跑得比兔子還快。想要追擊困難很大。

 鄭錦宏出發之前,專門前往乾清宮拜見皇上,聆聽皇上的安排部署。

 鄭錦宏將所有的想法以及作戰部署稟報皇上,這一次皇上沒有說什麽,只是告誡鄭錦宏,必須做好長途追擊作戰的準備,無論如何都要全殲入關劫掠的八旗軍。

 皇上完全讚同了鄭錦宏的作戰部署安排,這讓鄭錦宏很是高興,一次整體的作戰部署。能夠得到皇上的同意,那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鄭錦宏的目的地是山西大同。

 大同以前是邊關重鎮。更是明軍大量駐扎的地方,以前朝廷在山西大同駐軍。且設有大同總督和大同總兵,專門負責大同的軍士民生事宜,山西巡撫衙門是管不到大同事宜的,皇上登基之後,撤銷了大同總督和大同總兵,只是在大同駐扎了少量的軍士,且大同也直接歸於山西巡撫衙門管轄了。

 大同已經逐步轉向,從屯兵的重鎮邊關,一躍變成商貿發達的地方,這裡已經成為內地與草原互市的重要口岸,大量的商賈雲集此地,與蒙古部落做生意,賺取銀兩。

 八旗軍若是選擇從大同入關劫掠,的確會造成很大程度的恐慌,而且八旗軍只要偷襲得手,僅僅從大同劫掠的財物就不少了,甚至可能不用真正的進入到關內。

 皇上之所以分析皇太極會要求八旗軍從大同方向入關劫掠,也是基於這一點考慮的,不過皇上認為八旗軍的目的,不僅僅是在大同方向劫掠,還會入關,造成山西各地的恐慌,一旦大明的邊關出現危險,朝廷就必須要考慮邊關駐防的問題了,若是從各地抽調兵力,那麽大清國在遼東和遼南的壓力也會減輕了。

 沈陽,大政殿。

 代善還沒有回到沈陽,皇太極已經知道商談的結果,大明朝廷拒絕了在遼東和遼南互市的事宜,這雖然在皇太極的預料之中,但失望的心情還是短時間籠罩了皇太極。

 接下來就是出兵劫掠的事宜了,可供選擇的地方還是不少的,密雲、宣府、大同、榆林以及寧夏等地,都是可以的,八旗軍從草原的方向出擊,還能夠趁勢震懾草原諸多部落。

 皇太極很久以前就考慮此事了,盡管他內心已經有了最終的選擇,而且與范文程也大致商議了此事,可真正要派遣八旗軍入關劫掠的時候,還是需要慎重的,現如今可不比以前了,要是安排部署不得當,那麽入關的八旗軍就有可能遭遇到全軍覆沒的命運了。

 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來到了大政殿,他們看見了鋪在桌上的地圖。

 皇太極已經在地圖上面做出了標記,而畫圈最多的地方就是大同。

 皇太極簡單的給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說了他的安排,此番派遣精銳的八旗軍騎兵,入關劫掠,騎兵的人數不能夠太多,那樣會影響大軍的快速移動,騎兵不能夠戀戰,盡量不要與大明軍隊有什麽正面的接觸作戰,至於說從什麽地方入關,皇太極想著征詢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意見,從作戰方面來說,多爾袞算是大清國有勇有謀的第一人了,而從謀略和慎重方面來說,濟爾哈朗也算是大清國的第一人。

 皇太極如此的決定,沒有引發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吃驚,其實兩人內心已經有了判斷,皇太極派遣代善前往遼東去商議互市的事宜,他們就覺得後面會有相關的行動。

 濟爾哈朗首先否決了密雲和宣府等地,這些地方都屬於大明的北直隸,靠近京城,大明軍隊在北直隸多地駐扎,力量很是強悍,八旗軍若是從這些地方入關,恐怕遭遇到明軍大規模的圍剿,到時候能夠活動的地域不夠,危險性也大大的增加。

 多爾袞接著否決了寧夏,若是八旗軍計劃從寧夏入關,路途過於的遙遠,需要經過大半個草原,而且會從鄂爾多斯部落管控的地方經過,此番出擊的八旗軍人數不多,且主要的任務是入關劫掠,若是穿越鄂爾多斯部落控制的大片區域,很有可能與鄂爾多斯部落的軍隊展開廝殺,一旦鄂爾多斯部落向大明朝廷求助,那麽入關劫掠的機會就完全喪失了。

 如此剩下的兩個地方就是榆林和大同了。

 榆林沒有駐軍,大同駐扎有少量的軍隊,從這個層面來看,八旗軍選擇從榆林入關劫掠,效果可能更好。

 輪到皇太極做出決定的時候,他否決了榆林,原因很簡單,大明軍隊駐扎在陝西西安,時刻監控陝西境內一切的動靜,八旗軍若是選擇從榆林進入到關內,則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驚動大明朝廷和大明軍隊,而且這麽多年以來,陝西一直都是非常穩定的,這裡更是大明皇上鄭勳睿最為看重的地方,八旗軍選擇榆林做突破口,很有可能遭遇到空前的圍剿。

 唯一剩下的地方就是大同了。

 大同位於山西,正好在陝西和北直隸之間,這裡的防禦相對薄弱,而且大同現在已經成為商貿集中的地方,有大量的商賈以及貨物,八旗軍能夠偷襲大同得手,可以劫掠大量的財物,且給大明朝廷造成恐慌,一旦八旗軍在大同偷襲得手,可以派遣少量的騎兵深入關內騷擾,製造更大規模的恐慌,其余軍士則選擇暫時駐扎在大同,明軍若是大量出擊,則迅速從大同撤離,回到沈陽。

 皇太極的這個安排是無懈可擊的, 多爾袞和濟爾哈朗都表示同意。

 派遣起兵的總數,皇太極決定人數在萬人左右,且每個騎兵配備雙馬,這樣奔襲作戰的速度更快,也便於攜帶更多的錢糧。

 指揮作戰的人選,皇太極傾向於豫親王多鐸。

 多鐸正值壯年,生性驍勇,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又是滿八旗鑲白旗旗主,在八旗軍之中有著很高的威望,指揮此番關鍵的戰鬥,是最好的人選。

 濟爾哈朗表示讚同,多爾袞沉思一番之後,也表示了同意。

 此番作戰存在巨大的危險,盡管說皇太極做出了妥善的安排,多年安排部署和真正的作戰,這裡面的區別是巨大的,派遣一名大清國的親王率領八旗軍作戰可見皇太極對此事是非常重視的,不過大清國目前的局勢很是微妙,如此看來,皇太極派遣多鐸領兵作戰,其意義可能不一般了。()《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