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傳奇》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
代善再次來到遼東,商談大清國與大明朝廷在遼東互市的事情。

 駐守遼東的鄭家軍副總兵、都督府都督劉澤清,專門將此事稟報給皇上和朝廷。

 朝廷不可能同意與大清國在遼東互市,遼南也不可能,現如今朝廷的政策,就是要徹底封鎖大清國,讓大清國逐漸衰落下去,故而內閣毫不猶豫的否定了代善提出來的建議。

 經過了萬國來朝的事情之後,大明王朝的威信已經廣為傳播,這讓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有著強烈的自信,盡管說目前暫時沒有對大清國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可誰都相信,大明朝廷不要多長的時間,就要徹底滅掉大清國了。

 文武大臣對皇上的崇敬已經形成了習慣性的氛圍,不管多麽困難的事情,皇上都是能夠想到解決辦法的,朝廷也是能夠順利執行皇上旨意的。

 鄭勳睿的看法卻沒有那麽簡單。

 大清國很多的事情,調查署都獲取到了情報,情報的來源已經開始朝著大清國朝廷之中的漢人高層轉移,那些受盡滿人權貴欺凌的漢人,對大清國已經徹底失去了信心,能夠在這個時候為大明朝廷提供情報,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事情。

 鄭勳睿已經知道,身在大清國的漢人,身處絕境之中,基本沒有什麽活路,滿人權貴對漢人的排斥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只不過漢人在大清國歷來都是處於最底層的,沒有反抗的能力,更沒有反抗的勇氣,只能夠默默忍受欺凌,希望能夠在如此嚴重的災難前面活下去。

 大清國不可能出現李自成這類的人物,因為皇太極異常的驍勇。因為八旗軍過於的厲害。

 不過人世間的規矩,和大自然的生物鏈是一樣的,處於最底層的漢人。其實是大清國支撐下去的柱石,由於漢人的勤勞耕作。讓滿人能夠享受到很好的生活,一旦這些漢人被壓榨的活不下去了,或者是沒有能力繼續做事情了,不知道那些滿人的享受從何而來。

 所以從諸多的情報之中,鄭勳睿敏銳的發現,大清國已經在急速的衰落下去,只是皇太極可能都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

 代善到遼東來商談互市的事情,讓鄭勳睿猛的驚醒了。他發現自己再一次的低估了皇太極,其實皇太極已經發現了問題,而且也知道滿人權貴欺凌漢人會導致的嚴重後果,可能是皇太極從其他方面考慮了,認為滿人權貴欺凌漢人,尚未達到動搖大清國根基的後果,所以放任了這種事情的出現。

 皇太極必定是要找到解決問題辦法的,僅僅依靠代善前來和談,那是不可能的,皇太極可不是傻子。知道大明朝廷多半會反對的。

 既然知道大明朝廷反對互市的事情,皇太極何必派遣代善前來。

 唯一的解釋,就是代善前來和談。就是一個幌子,在和談的背後,皇太極有著其他的目的,而且皇太極相信自身的目的一定是能夠實現的。

 鄭勳睿開始分析情報署送來的所有關於大清國的情報。

 足足一天的時間。

 內閣已經做出拒絕互市的決定,就等著皇上的旨意了,讓眾人想不到的是,皇上居然沒有馬上下旨,而是獨自在乾清宮思考。

 同樣在思考的還有內閣首輔徐望華。

 徐望華早就養成了思索每一件事情來龍去脈的習慣,這都是跟著皇上學習的。代善前往遼東商議互市的事情,引發了徐望華的懷疑。明知不可行的事情,皇太極為什麽要做。大明朝廷保定的辦法就是徹底封鎖大清國,這一點皇太極肯定是清楚的,也就是說代善此次前來商談互市的事情,其實就是做無用功,大明朝廷是絕不會答應的。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裡面一定有蹊蹺。

 徐望華感覺到奇怪,不過內閣商議此事的時候,他沒有提出來,因為他也沒有想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不知道皇太極究竟會采用什麽其他應對的辦法,再說內閣商議的是否展開互市的事宜,暫時不需要分析其他方面的事宜。

 午時之後,徐望華求見皇上。

 進入到乾清宮,徐望華看見了正在沉思的皇上,更是看見了皇上臉上若有若無的笑容。

 “徐愛卿有何事。”

 “皇上,臣以為大清國的皇太極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皇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緊接著開口了。

 “徐愛卿所料不錯,只是這皇太極的注意力究竟在什麽地方,你可有分析。”

 “臣苦思苦想,沒有想到皇太極有什麽其他應對的辦法,臣還是有些佩服皇太極的,大清國尚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皇太極能夠提早發現其中的問題,也是不簡單了。”

 後面的話語,徐望華沒有說,他的本意是想著提醒皇上,再說時間很是急促,萬一皇太極突然出手做什麽事情,讓朝廷猝不及防,那就不劃算了。

 徐望華估計皇上也想到了這一點,可作為內閣首輔,他必須要盡到自身的職責,不管皇上是不是預計到其中的問題,他都是需要提醒的。

 “徐愛卿是想著提醒朕,皇太極此番突然的作為,很不簡單,朕思索了好一會,想到了一個詞語,那就是狗急跳牆,皇太極是朕認為的最為強悍的對手,大清國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崛起,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功不可沒,現如今大清國陷入到困頓之中,皇太極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必須要想到辦法,突破目前的困境。”

 “不過朕也有些奇怪,皇太極派遣代善前往遼東,豈不是擺明了要提醒朕嗎,大清國或者他皇太極想著動手了,按照皇太極的睿智,不可能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就算是想著要動手,也會直接行動的,沒有必要畫蛇添足。”

 “朕仔細思索之後,也算是找到了其中的答案,那就是皇太極的內心之中存在陰影,八旗軍曾經被迫從山海關撤離,皇太極最為心愛的重裝鐵騎覆滅在鄭家軍的麾下,這一切皇太極是不可能忘記的,所以他對我大明之軍隊是心存畏懼的,派遣代善前往遼東商議,就是皇太極內心矛盾的體現,朕要是預料不錯,皇太極還妄想著代善能夠和談成功。”

 徐望華頻頻點頭,皇上剛剛說到的疑點,也是他一直都想不通的問題,聽著皇上如此精辟的分析,徐望華只有佩服的份。

 “朕剛剛問你,皇太極會想到什麽其他的辦法,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內閣之中,唯有你想到了皇太極之意圖不簡單,這已經很不錯了。”

 徐望華的頭微微低下,盡管在皇上身邊很多年了,可是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方面,他根本無法和皇上比較,可以說根本不再一個層次上面。

 “朕做了很多的預測,最終都一一推翻了,思來想去,朕料定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八旗軍很有可能再次采取入關劫掠的動作。”

 徐望華吃驚的抬起頭,看著皇上,這是他認為最不可能的事情,盡管八旗軍驍勇,可是在朝廷大軍的面前,八旗軍沒有任何的優勢,所有的交戰都是以失敗告終的,怎麽敢於大膽的入關劫掠,難不成不要命了。

 “朕這個分析,你覺得奇怪吧,但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八旗軍入關劫掠,並非是想著與朝廷大軍作戰,他們會想方設法的躲避朝廷大軍的圍堵和追擊,而且利用自身擅長奔襲的特點,不斷的轉換移動,如此豈不是給朝廷大軍造成巨大的麻煩。”

 徐望華連連點頭。

 “皇上的意思,臣明白了,皇太極要求八旗軍入關劫掠,人數不會太多,一定是八旗軍之中的精銳,他們利用自身長於奔襲的優勢,擾亂北直隸或者是山西穩定的局面,給朝廷造成巨大的壓力。”

 “嗯,分析的很不錯,知道八旗軍有可能進入到山西或者是北直隸侵襲了,宣府、大同、榆林和寧夏等地,沒有什麽邊軍駐守,這些地方都是我大明王朝曾經的邊關,現如今也勉強算是邊關了,既然是邊關,又沒有多少的軍士駐守,那豈不是顯得空虛,八旗軍從這些地方入侵關內, 看上去很是容易,不會遭遇到多大的阻撓,也不會有太多的損失。”

 “朕和你的想法一樣,榆林和寧夏等地,距離過於的遙遠,而且草原的鄂爾多斯部落,已經歸順朝廷,八旗軍在草原會遇見太多麻煩,皇太極不會選擇從榆林和寧夏等地方進入關內的,剩下的就是宣府和大同了。”

 “從宣府進入到關內,那就是在北直隸劫掠,北直隸處於大軍嚴密的防守之下,想來皇太極也不會做出如此的選擇,剩下的山西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從大同進入關內,在山西境內劫掠,利用八旗軍善於奔襲作戰的優勢,避開朝廷大軍的追擊,劫掠到財物之後迅速離開,不做任何的停留,既能夠給以朝廷震撼,又能夠達到目的,何樂不為。”

 徐望華內心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被解開。

 “來而不往非禮也,皇太極如此的精於謀劃,朕若是沒有任何的回應,豈不是慢待了皇太極,這一次就讓八旗軍的精銳,悉數留在關內,不要回去了。”()《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