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傳奇》第414章 洪門的轉變
readx; 盡管婚期臨近,鄭勳睿馬上就要迎娶徐佛家進門,可這個時候,他想到的不是如何的籌備婚禮,其實也沒有精力去考慮婚禮的事情,這些事情只能夠讓文曼珊去處理。

 鄭勳睿的主要精力,幾乎都在火器局和洪門這兩個方面。

 經過了幾個月的運作,洪門的規模得到了極大的擴展,洪門剛剛開始成立的時候,其目的是為了能夠維系漕運的順利進行,但這只是表面上的任務,其實鄭勳睿就任漕運總督之後,已經耗費了很大的氣力整頓漕運,無數的黑幕被打掉之後,漕運迅速的恢復正常,一旦各項的規矩建立起來,漕運就順利很多,也就沒有那麽多的事情需要做了。

 洪門真正的作用,在於做一些鄭勳睿不好直接出面做的事情,現如今動搖東林黨人在淮北的根基,就需要洪門出面來做了。

 鄭勳睿選擇的突破口,是重新確定商貿賦稅的收取額度,開始做張居正和魏忠賢都做過的事情,以商貿賦稅來充盈府庫。

 這是大事情,操作起來需要特別的謹慎。

 不要看淮北的東林黨人、複社和應社的讀書人都低調了很多,可這裡還是東林黨人的根據地之一,特別是在揚州、淮安和廬州一帶,大量的士大夫和商賈聚集,他們富得流油,生意做的很大,且大量的兼並土地,卻不承擔任何的賦稅,沉重的賦稅全部都是底層的百姓承擔。

 士大夫和商賈之所以能夠愈發的富裕,卻不承擔任何的責任,原因就是他們的代言人東林黨人在朝廷之中掌控決策的機器,所做出的決定,悉數都是對他們有利的。

 鄭勳睿不反對士大夫和商賈富裕起來,他絕不會仇富,但富裕起來的士大夫和商賈,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說白了也就是承擔大量的賦稅。一味索取卻不承擔任何的責任,這樣的好事情不應該存在。

 南方的情形比北方稍微好一些,遭受的災害沒有北方那麽多,老百姓勉強能夠穩定下來。加之鄭勳睿出任漕運總督之後,幾乎全部更換了淮北四府三州的全部主官,淮北各地的官府,執政理念就需要以百姓為重,保證百姓至少能夠有飯吃。不至於餓死。

 可官府的收入來源有限,依靠的全部都是農業賦稅,這些賦稅能夠維持官吏的俸祿就不錯了,正常的開銷都無法全部承受,怎麽可能拿得出來銀子去救濟百姓,幾個月的時間下來,所有救濟百姓的開銷,都是總督府想方設法籌集錢糧解決的。

 這種局面不可能長期維持,否則總督府和官府最終會垮掉,無法救濟百姓。

 改變此等局面的辦法。就是大規模的征收商貿賦稅,而且是從流通的環節征收賦稅。

 淮北的地域很是特殊,這裡商貿的規模,居於大明之首,一方面是因為漕運的刺激,另外一個方面是因為地域的特殊性。

 也正是因為有了漕運的刺激和地域的特殊性,鄭勳睿才敢於在淮北動手,諸多的漕運碼頭都歸總督府管轄,這裡的商機是商賈無法拒絕的,就算是大規模的征收商貿賦稅。不少的商賈也不會選擇離開,他們在其他的地方,找不到如此好的商機。

 就算是有商賈選擇離開,那也不用害怕。會有更多的商賈來填補空白。

 至於說南直隸其他的地方,包括浙江等地,同樣會遭受到影響,除非他們的商品不通過淮北這片地方,選擇從湖廣、河南等地繞道進入北方,那麽總督府就征收不到賦稅。但這樣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湖廣與河南等地,流寇肆掠,而且離開了運河的支撐,一味的走陸路,商品運輸的價格大幅度的提升,這是商賈無法忍受的。

 從這方面來說,鄭勳睿是卡住了商賈的脖子,讓他們無可奈何。

 被士大夫和商賈兼並的土地,鄭勳睿一樣不會放過。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規定,有功名的讀書人,包括秀才,不管擁有多少的耕地,都是不承擔農業賦稅的,當然那樣做的前提,是有功名的讀書人,擁有的土地也不是很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士大夫和商賈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多,鑒於這樣的情況,張居正後來的改革,實施一條鞭法,對此做出了重大的改變,規定士大夫、官僚、進士、舉人和秀才,都要承受農業賦稅,他們能夠免去的賦稅不多,按照維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田地計算,維持生活的田地不征收賦稅,其余耕地同樣需要承擔賦稅。

 張居正的這個改革,後來遭受到士大夫階層的瘋狂反撲,最終夭折。

 其實大明的農業賦稅,額度是很低的,正常情況之下,農民完全可以承受,可惜數百年的傳承下來,被士大夫兼並的土地越來越多,士大夫不承擔農業賦稅,那麽有限的農業賦稅,就要平攤到老百姓的頭上了,土地沒有增加,賦稅無形之中增加,這導致老百姓無法承受,也導致更多的土地被兼並,一些破產的農民,寧願成為佃戶,為士大夫和商賈種地,也不願意自己擁有土地,更有一些農戶,將田地掛靠在士大夫的名下,將收入的一部分上繳給士大夫,也不願意承擔賦稅。

 鄭勳睿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全面征收農業賦稅,不管你是士大夫,還是尋常的農戶,全部都要承擔賦稅,按照朝廷計稅的額度,重新丈量土地之後,根據土地面積來征收賦稅。

 這樣做遇見的困難肯定是很多的,也會有太多特殊情況的出現,但做事情需要乾脆利落,特別是在初期建立規矩的時候,不能夠手軟,更不能夠考慮太多其他因素,否則事情就做不好,這個時候做事情,必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不合理的方面肯定是存在的,那就在今後實施的過程之中,慢慢改進。

 鄭勳睿打算這樣做,可以說是冒著巨大風險的,稍有不慎,就會讓自身陷入到萬劫不複之地,所以他沒有貿然動手,而是不斷做著相應的準備事宜。

 而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洪門,洪門是社會組織,也可以看作的是江湖組織,但帶有官方的身份,鄭勳睿所要做的事情,會引發巨大的波瀾,官府是不適合出面做的,由洪門出面最為合適,就算是有人想著彈劾,矛頭也不能夠直接指向官府或者是鄭勳睿。

 漕運總督府,東林書屋。

 徐望華、鄭錦宏、文坤、洪明成和徐吉匡等人,看著鄭勳睿,神情很是嚴肅。

 “我剛才說的事情,你們也都明白了,洪門所要承擔的職責,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征收賦稅的事宜是不是能夠成功,關乎到淮北、陝西和複州等地的未來,一旦洪門在淮北各地打開了局面,陝西和複州等地,同樣要采用此等的辦法,全面征收賦稅。”

 “做這樣的事情,承擔的風險是巨大的,你們都是我最為信任的兄弟,若是在事情開始之前,你們有誰感覺到困難,現在就提出來,完全可以退出,我不會責怪任何人,可一旦承擔了責任,開始做事情了,那就決不允許有退縮和遲疑。”

 “此次征收賦稅,分兩步進行,首先征收商貿賦稅,這是最為主要的任務,至於說農業賦稅,可以暫時緩一緩,十抽一的稅額,是明確的,誰都不能夠違背,若是有人在操作的過程之中,與商貿勾結起來,暗地裡胡來,那就按照鄭家軍的軍紀軍規,軍閥處置,決不留情。”

 “總督府和各地府州縣衙門,暫時不出面,一切的事情由洪門出面去做,這裡面的原因,剛才我已經分析過了,不過想要風平浪靜,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知道洪門的背後就是官府,就是總督府衙,就是我鄭勳睿,所以他們的矛頭,照樣是會對準官府的,還是那句話,江湖上面的事情洪門出面處理,官府的事情我出面處理。”

 “對於那些違抗的商賈, 甚至是士大夫,不管他們是什麽身份,處理起來都不要手軟,洪門按照江湖上的規矩去處理,讓他們傾家蕩產都無所謂,他們若是想著告狀,在淮北甚至是南直隸都沒有任何的機會,我們在前面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做了不少的鋪墊,至於說他們想著上京城去告禦狀,那也由他們去。”

 。。。

 鄭勳睿說的斬釘截鐵,語氣是冷酷的,應該說這麽長時間以來,他第一次用這樣的口吻說話,因為征收商貿賦稅的事宜,關乎到未來的發展,大明已經出現資本社會的萌芽,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打壓是愚蠢的,必須順勢而上,加以引導,同時規范資本運作的行為。

 其他人不明白其中道理,鄭勳睿是非常清楚的,資本社會萌芽之後,商賈將形成巨大的力量,有些時候足以與官府抗衡,甚至左右官府的決策,故而官府必須要盡早插手,確定相關的制度和規矩,讓商賈在制度和規矩的約束之下賺錢,同時官府也從中獲取巨大的賦稅。未完待續。

 ...()《明末傳奇》僅代表作者風中的失落的觀點,如發現其內容有違國家法律相抵觸的內容,請作刪除處理,的立場僅致力於提供健康綠色的閱讀平台。【】,謝謝大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