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277節 惹麻煩了
今年六月,左良玉逃到了九江,九江知府想讓左良玉分給他三百個士兵,被左良玉嚴詞拒絕了,結果知府跟左良玉就有了隔閡,知府始終拒絕左良玉入城,結果左良玉一氣之下在四周搜掠一空。

 於是九江出現了大量難民,九江沿江,許多人就浮江而下,一部分人就到了南京逃難。

 另外不止於此,除了九江,跟上遊的湖廣武昌襄陽等地,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佔領,也造成了大量的難民,這幾個月來,湧到南京的難民數量怕不有十萬,這還是因為這是大明,要是放在後世,這樣的災難下,恐怕幾十萬上百萬難民都止不住。

 對大明朝這樣的農業經濟過度來說,一座城市突然湧入十萬人,造成的結果只能有兩個,一個是抬高了物價,一個是壓低了工資,最終就是讓所有人謀生更加不易。

 這也是為什麽楊潮能夠招到一百個接受訓練的讀書人的原因,否則這些人肯定不會接受到軍營裡‘受辱’的。

 對南京的衝擊也影響到了楊潮,這些人沿江而下第一個目的地大多都是龍江關碼頭一帶,而楊潮開始修建水營碼頭後,匠頭白磊招募了大量難民,結果吸引來了更多的難民,到最後將龍江關哪裡的難民吸引過來了一大部分,基本上有上萬人聚集在這裡。

 但是白匠頭隻招募了三千人,這還是應楊潮的要求,才招募這麽多人,白匠頭原本只打算招個幾百人,後來擴大到一千人,最後到達三千人。

 楊潮是出於賑濟災民的心態。能給他們一份工作,等於給他們一口飯吃,可沒想到吸引到了太多的難民。都想在這裡找活乾,每天都在碼頭上徘徊。哪怕白匠頭給的工錢只夠勉強為生,可是他們依然期望能給白匠頭乾活。

 但三千人顯然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有活乾,碼頭上除了一部分是招募的工人家屬之外,另外還有大量的無業青壯。

 青壯沒活乾,整天遊蕩就容易出事,因此碼頭上打架鬥毆偷竊各種事情不時發生,搞得楊潮也很頭痛,調動軍隊鎮壓這些人。楊潮還做不出,而且也沒有應對這種事情的經驗,弄不好搞成屠殺就不好了,朝廷責罰還是小事,關鍵楊潮的良心上過不去。

 但是不管不顧的話,今天敢偷竊,明天弄不好就要殺人了。

 楊潮緊急跟江寧縣商議,縣令也不知道該怎麽辦,難民太多了,衙門也巴不得撇乾淨關系。因此只是敷衍楊潮,根本就沒有實際行動。

 楊潮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不斷的增加工人名額。但是遠遠趕不上難民數量,而且你加的越多,吸引來的人就越多,隱患也就越大,除非楊潮能將十萬難民都雇傭了。

 可是雇傭十萬人,哪怕以每月一錢銀子,那也得增加一萬兩銀子的支出,工錢還是小事,問題是增加工人之後就要相應的增加材料。工具,以及管理的匠頭。一個月沒有三五萬兩是下不來的。

 而且十萬人在碼頭上乾活,每天的糧食供應。居住問題,甚至飲水,都是大問題,弄不好就是疾病,然後就是瘟疫,雇傭這些人乾活,那就得提供簡單的房屋,哪怕是個窩棚,也是不菲的支出,至少又是上萬兩銀子,然後是防病防疫,楊潮都沒有什麽經驗。

 楊潮本想推脫,可是突然心裡一動,他不是個輕易被困難嚇倒的人,沒有經驗不是正好積累嗎,自己現在確實沒有管理十萬人的經驗,可是不代表日後沒有,現在楊潮手下只有不到一千人,不代表以後不率領千軍萬馬,現在逃避這種大規模人力組織的困難,將來依然要正面面對。

 現在出現了問題,還只是影響到難民,將來如果十萬大軍出現問題,那可是影響到戰爭勝負,國家興亡的。

 於是楊潮不但沒有退縮,反而主動去找了史可法,匯報了一下新江口這裡的問題,表示自己願意為朝廷分憂,雇傭大量百姓去修建碼頭,結果史可法一高興還給楊潮調撥了一大批石材,並且給楊潮調撥了幾十個工部的匠頭。

 有這批匠頭後,就有條件組織大規模施工了。

 結果難民一日一日的湧向新江口,人數從一萬人不到一個月就增長到了三萬人,增長的勢頭還在繼續增長。

 同時租用了上千艘船,一個月租金就得十萬兩銀子,這還是因為其中多數是小船,一艘趕繒船那樣的大船,一個月沒有上百兩銀子是租不下來的。

 這可是十分要命的事情,楊潮已經算是很能掙錢了,航運都已經被他做到了一天一千兩的極限,可一個月也不過三萬兩,金釵樓一個月能掙到一萬多,但是金釵樓的股份楊潮隻佔了三分之一,就是借用康小寶那份,一個月最多也就分到一萬兩,另一個產業交易所依然在發展中,一個月能給楊潮帶來的利潤忽略不計,千把兩銀子而已。

 所以楊潮一個月也就是四萬兩上下的進項,士兵軍餉是不能少的,而且還要應付軍中各種消耗,比如文書的薪水,武器裝備的維修等等,每個月至少得準備五千兩銀子,圩堤修建,軍營休整等等,又需要五千兩,這樣楊潮每個月的活動資金其實就只有三萬兩而已,可是才雇傭了三萬來人,就已經超支了七八萬兩銀子了。

 仗著海州運回來的十來萬兩銀子,金釵樓累積分紅的五萬兩銀子,以及航運去年的盈余,倒是有個二十多萬兩,能夠支撐三個月還行,三個月之後就只能破產了。

 但是三個月顯然是不可能建造完工的,以白磊的預計,就是雇十萬勞力,也至少得一年時間,有時候並不是人越多速度越快的,新江口水營碼頭這麽大的規模,一年時間都算奇跡了。

 而且就算完工了,這十萬人怎麽辦?到時候他們又面臨失業,誰知道會鬧出什麽事來。

 這些都是楊潮要考慮的,哪怕楊潮生來不怕麻煩,但是也有些頭痛了。

 但禍總是不單行,就在楊潮苦惱資金來源的時候,反而是自己的現金牛產業,航運業偏偏出現了麻煩。

 十月下旬的一天,突然楊潮的三艘船灰溜溜的回到碼頭上停靠,一個個士兵灰頭土臉的走下船,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似乎鬥敗了的公雞!

 三艘趕繒船和四艘淺船停靠在碼頭上不到一刻鍾,就看到楊潮急匆匆帶著十幾個親兵到了碼頭。

 “怎麽回事?”

 楊潮一到碼頭,立刻就登船檢查了情況,張大桅沮喪的跟著楊潮。

 “大人!是誠意伯。”

 “我知道是誠意伯。”

 簡單情況楊潮已經知道了,他來碼頭是看看具體情況的,他聽說誠意伯劉孔昭在燕子磯附近擺開了三十多艘大船,將楊潮的船隊截住,還開炮轟擊了船隊。

 “船看來沒有大礙?你確定沒有人受傷?”

 楊潮查看了一番後,發現幾艘船也就只有外殼有一些劃痕,都不用修複。

 張大桅道:“我們的人都沒事,不過有幾個商戶比打死了。”

 劉孔昭的船隊炮打楊潮的船隊,楊潮可不是只有幾艘戰船和後面的漕船,還跟了幾十艘商船的。

 劉孔昭爵位誠意伯,是開國功臣劉伯溫的後代,是大明王朝最顯赫的家族之一,劉家也是歷任水軍提督。

 以前南京的操江提督是顧肇跡,顧肇跡這個人雖然也不是什麽好官,縱容小舅子崔嵬為禍一方,但是當時楊潮有熊明遇照著,加上手裡的實力夠硬,倒是跟顧肇跡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虜兵入寇之後,大明王朝的官場來了一番動蕩,東虜入寇的時候,各種矛盾壓著,東虜一撤兵,朝上大量言官集中彈劾顧肇跡,說他在戰爭期間,江南一帶張獻忠屢次攻擊到安慶一帶,可是坐守采石的顧肇跡一次都沒有出兵。

 顧肇跡因此被皇帝罷免,這當然也有政治鬥爭的原因在裡面,聽說顧肇跡跟周延儒關系密切,周延儒上台他也出過力, 顯然他是受到周延儒的牽連。

 顧肇跡離職後,繼任的就是這個劉孔昭,相比顧肇跡只是不作為,劉孔昭的行動力還是很大的,而且這個人膽子很大,他上任前皇帝召見他的時候,他就很大膽的向皇帝哭訴,說文官壞事,他到了江南水軍之中如果有文臣監督,必然受到掣肘,很難辦好事情。

 皇帝已經對文臣失望透頂,連信任的周延儒都是那種貨色,因此竟然答應了劉孔昭,去掉了操江提督衙門裡的文官禦史。

 崇禎實錄中如此記載:“劉孔昭泣陳,文臣製肘,事權不一,故有是命,然孔昭實無片長,惟以空言鼓動主上,上遂信之,竟停文臣摻江之命。”

 去掉操江提督衙門的文人,等於將長江下遊一帶的水軍掌控權,都交給了劉孔昭一個人,劉孔昭於是立刻就成了江南最有權勢的一個人,而且以他敢跟皇帝痛斥文臣都無用的架勢,顯然是一個不會給文官衙門面子的人,因此就是史可法都奈何他不得。

 但是楊潮實在不知道自己哪裡得罪了劉孔昭,惹來這麽一個大麻煩,這才是真正的大麻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