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80節 詐降
“吾雖穿著韃子的衣服,但我是大明忠義伯!爾等身服漢家衣冠,卻一個個要給蠻夷做奴才!”

 楊潮大聲喝問,王鐸跪在地上,始終沒有起來,但是身子已經在發抖了,這絕對不是怕的,而是出自內心的羞愧。

 旁邊的錢謙益則一臉平靜,只是眼睛深處閃動著,似乎在琢磨著什麽。

 “諸位大人,起來吧,小心跪壞了貴體!”

 楊潮冷哼一聲。

 但是沒人起來,一時間的變故這讓這些應變能力本來就不夠出色的文人,此時根本不知道該怎麽辦,本來他們一心是來歡迎新主的,一個個心裡都幻想著在新主子面前繼續高官厚祿,繼續享清福了,可是突然間,這個新主子竟然不是新主子,而是大明的忠義伯,這讓他們徹底迷茫了。

 而兩邊的軍隊也有些慌亂,他們以為是韃子來了,奉命跪在兩旁展示恭順,可是突然變成了忠義伯,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這些可是士兵,有人習慣性的想拿起武器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跪地免死!”

 頓時他們旁邊就有人喝令。

 這是楊潮的士兵,他們一到城下,就開始分開,一個個站在士兵和官員的中央,拿著武器虎視眈眈的看著這一批士兵。

 “好了,都起來吧,跟本爵一起進城。”

 楊潮此時聲色柔和了一些,這些狗官此時還需要安撫一下,讓他們配合自己穩定南京,有他們配合南京只要不亂,就能等到自己的援兵回來。

 楊潮甚至親自將王鐸扶起來。

 王鐸起來後,其他人才一個個站起來。

 “勞煩眾位大人。跟本爵一起進宮吧。”

 這時候楊潮又說到,接著大步穿過人群,在護衛的保護下。走進了城門。

 “大人們,請吧!”

 呂末則在後面向那些愣在原地的官員們做出一個手勢。

 百官此時完全身不由己。只能在楊潮士兵的監督下,一步一步往皇宮敢去。

 “李良,你帶一千人去我家,但凡敢衝擊楊家的,無論是亂兵還是暴民,殺無赦!”

 進城後,楊潮立刻就命令老親兵李良,帶領一千人去自己的家中。將一家老小保護起來,對楊潮來說,保家衛國自然重要,但是自己家人也很重要。

 楊潮騎馬在前,文武百官步行在後,很快就到了皇宮,進入武英殿。

 這時楊潮讓人搬來了一張張桌子,然後是筆墨紙硯等物。

 “各位大人,勞煩各位給城內軍隊下個命令吧,本關現在要接防南京城。從此刻開始。所有軍兵,悉聽本爵調遣!”

 很快蓋著大學士大印,鎮守勳臣大印。還有各個總兵簽署的軍令。

 “呂末派人把軍令張貼到各個城門,讓人手持軍令去城牆上接防,有不聽軍令的士兵,立斬不赦!”

 楊潮立刻分派任務,讓呂末帶人趕往城牆上下各處要地,立刻將城中軍隊指揮權握在手裡,對此楊潮已經有過經驗了,在淮安就是這麽做的,只是這樣的組織還很脆弱。勉強能夠控制住軍隊不亂,根本做不到有力的軍事行動。

 “王大人。請寫一些安民告示吧,告訴百姓。我軍援兵已到,曉喻百姓不要慌亂。”

 眾文官也不敢反對,一個個立刻抄寫安民告示,同時蓋上相關官員的大印。

 “各位大人,辛苦大家就在這裡講究幾天吧,兵凶戰危,圍城之險解除前,敢擅離者,殺無赦!”

 最後告訴這些官員,楊潮然後走出了大殿。

 皇宮中此時顯得有些雜亂,據說得知皇帝逃走,百官要降的時候,城內確實亂了片刻,附近百姓不少衝進了皇宮,搶了不少東西。

 後來趙之龍派兵彈壓,才穩住了局勢,可是宮中的皇家寶貝,還是被搶走了不少。

 “不知道揚州那裡如何了?如果按照我的計劃,明天就該有第一批援兵回來了吧。”

 “如果他們一時回不來,也得早做打算啊。”

 站在武英殿門口的禦階上,正面是西角樓,右前側是武樓,背後是西華門。

 楊潮卻無心欣賞宮中風景。

 而是在心中反覆的思索著。

 上次在揚州的時候,他說自己作對了一切,卻還是讓多鐸攻進了揚州城,當時他不理解,後來他反應過來,其實他做的根本不夠,他當時孤軍深入,卻太過自信,根本就沒有做過緊急預案,沒有考慮過,萬一揚州失守的時候,該如何應對。

 當時楊潮沒想過揚州會失守,也不認為揚州會失守,因為太過自信,也因為從來沒想過揚州失守的情況。

 但是吸取了經驗教訓之後,這次楊潮就不會那麽大意了。

 跟清軍接觸了這麽多次後,楊潮承認八旗主力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跟自己帶領的軍隊相比,雙方互有長短,自己的軍隊長於布置軍陣進退有據,而清軍的單兵素質更高,至於軍紀,雙方半斤八兩,都是正規軍的水平,而明軍反而更像是一隻土匪軍,其他農民軍等等,就更不用說了,談不上軍紀這個詞。

 緊急預案第一步,就是清軍突然攻城的情況,如果清軍突然來攻,楊潮當然還是積極布防;第二步,如果清軍沒有來攻,自己抓緊時間布防的情況下,還可以采取一些主動行動;第三步,如果在自己所有的籌劃失敗的情況下,也要做好撤退的準備,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甚至楊潮自己可以戰死在南京,但是家人必須安全的轉移。

 預案第一步已經在實行了,有南京文武頭目的配合下,還算順利的接管了城牆防務。

 皇宮內外的守軍也接受了楊潮的指揮,畢竟楊潮的名頭在那裡擺著,沒有勳臣指揮後,中低層軍官也樂意接受楊潮這樣一個軍功赫赫的人物領導,說起來他們自己也是十分慌亂,是戰是和根本就沒有主意,基本上也就是盲從上層人物的決定而已。

 預案的第二步,楊潮已經派遣宋坤帶兵去了大勝關,大勝關是南京的最後一道屏障,哪裡不失守,清軍就無法兵臨城下。

 第三步,就是派李良帶兵到楊家,保護楊家被亂民衝擊的同時,也是打定主意,萬一南京守不住,這一千精兵,加上楊家本來的兩百衛兵,能夠找機會逃走。

 宋坤帶著軍令,同時帶著一百精兵到了大勝關,大勝關副將沒有任何反對就將防務交給了他,表示接受宋坤的指揮。

 而很快,他們就看到了八旗兵,為數三百的一隊八旗騎兵拿著阿濟格的信件,趕來大勝關,他們要接管大勝關。

 顯然阿濟格早就確認南京城會投降,可是他還是十分謹慎,不將大勝關拿在手裡,他還真的不敢放心的率領大軍前進。

 宋坤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就打開城門,將這些八旗兵放進了大勝關中。

 交上了大勝關的兵冊,做出一副完全聽令的姿態。

 晚上還宴請八旗軍官,等這些軍官在宋坤的奉承下,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突然感到脖子一涼,他們的頭顱就已經搬家了。

 與此同時,在各處軍營中,勞軍完後,醉意朦朧,剛剛進入夢鄉的八旗兵同時受到了襲擊,沒有任何抵抗之下,竟然都交出了自己的人頭。

 至此,大勝關副將才知道,宋坤根本不是南京派來帶領他投降的,而是要帶領他守城的,震驚的同時,也只能接受了這個結果,反正是打是和很多人都很迷茫,只要有人領頭,不需要他們做艱難的選擇,他們此時願意盲從。

 當這些帶著辮子的人頭送入南京城後,楊潮讓人騎著戰馬,向城中士兵展示這些人頭,告訴他們,自己已經殺了韃子的人,韃子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如果讓韃子攻進城中,肯定會像揚州那樣屠城。

 同時向這些士兵保證,如果他們用心守城,忠義伯一定會帶領他們大敗韃子,就像忠義伯曾經在海州,在揚州做的那樣。

 有人頭在,又有屠城的恐懼,加上楊潮戰績的例子,城中衛兵們,漸漸升起一股對楊潮的迷信,或者說重壓之下找到了一根稻草,緊緊的抓住,不敢不相信!

 城內軍心為之一穩!

 第二天, 楊潮有余力可以向大勝關派遣兵力了,派了一千人過去。

 但是同時通知宋坤,如果勢不可擋,可以放棄大勝關,往南京撤退。

 大勝關雖然是南京最後一道門戶,但是老實說這裡並不是什麽雄關。

 大勝關在南京著名的三山處,所謂三山,高不過二十九丈,換算下來不到百米,是三個小土包而已,不過她地理位置倒是重要,因為這三山就在長江邊上,三山外有多處沙洲,這一段江水流蘇緩慢,水面寬廣,而且有新林浦、板橋浦等小河從山下入江,所以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能判斷出來,修建在三山附近的大勝關,其實是一個江防關隘。

 歷史上其實他的名字叫做大城港,朱元璋從此登陸佔領了南京後,取名為大勝港,接著修建關卡,就命名為大勝關。

 所以這裡其實是防江不防陸,因此楊潮並不打算在這裡跟清軍決戰。

 其實若論防禦堅固,還有比得上南京城的城池嗎,南京,才是楊潮最後的決戰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