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君,二郎和六郎過來請安了。”這邊話音才落,簾子掀起,二等丫鬟紫薇進來回稟。
“老太君才還唉聲歎氣呢,這不是二郎和六郎就來給您承歡來了?”顧媽媽笑著說道。
“這兩個孩子雖然好,可確實妾侍生的,倘若當初奶奶個托生在老二媳婦的肚子裡,我這會子也就沒有這麽多的感慨了。”
聽見兩個孫子來了,石老太君面上笑容更多了一些,可卻到底還是頗有些遺憾。
二郎是趙仲康的二兒子,生母妾沈氏,六郎是趙仲康的三兒子,生母妾邱氏。這兩個孩子倒都是極好的,懂禮數有分寸,唯獨有些遺憾之處就是這兩個都是妾侍生的。
妾侍沒有來凝暉堂請安的資格,因此,二郎是隨身帶著丫頭,六郎卻是由乳娘帶著過來。
二房如今就只有這兩個男丁,石老太君自然也是喜歡,命人端了果子過來與他們二人吃。
二人謝了祖母,這才從丫鬟手中接了果子過去,二郎年紀大些,倒只是把果子捧在手中,六郎小小年紀,既然祖母給了,自然是抱著開始啃起來。
石老太君讓乳母把六郎抱在自己身邊坐著,一面又問二郎的功課如何等等的話。
二郎今年九歲,因為李氏只有一兒一女,想著便是庶子也總是兒女將來的助力,所以並不曾苛待過庶出的兩個兒子,反而是和她親生的一般對待,到了該入學的年紀也早早就安排入學,如今二郎入學三年,基本的啟蒙已經算是完成了。
這兩個孩子雖然是妾侍所生,可因為嫡母的照料得當,反而出落的落落大方,一點都不小家子氣。
石老太君瞧著這兩個孫子,倒是老懷安慰。雖然是妾生的,可教導的好也能頂門立戶光宗耀祖,何況老二還年輕,將來再娶一房妻室,總還能有嫡子。
“老太君,李家舅太太來了。”
石老太君正在和兩個孫子說話話,丫鬟紫薇進來回稟道。
“親家太太前兩日才來過,怎麽今日又來了?且事先也沒有下帖子。”
石老太君也有些疑惑,就算是當年李氏還在的時候,李家的人來往也沒有這麽頻繁,如今難道是因為擔心府中不能善待令姐兒不成?不過這也是在所難免的,孩子才沒了母親,舅母擔心也是正常。
要是舅舅家裡不聞不問,才顯得冷淡了。
李家舅太太為什麽來,兩個小孩子並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到了最後,回答的依然是顧媽媽。
“許是三姑娘前些日子求了舅太太什麽,今日舅太太才會過來吧。”她這也純粹就是猜測,李家舅太太今日為什麽來,而且來的時候不曾下了帖子,這讓她也有些疑惑。
放眼京城,誰不知道,李家大太太是最懂得禮數的,今日如此冒冒失失的前來求見,難道是有什麽特殊的原因?
“不管是為了什麽,且先請進來吧。”石老太君便只能如此安排,接著又回頭對兩個孫子說道:“你們舅母來了,等磕了頭你們再回去吧。”
妾侍所生的孩子,並不能當姨娘的娘家是外祖家,而是以嫡母的娘家為外家,管嫡母的父母叫做外祖父外祖母,嫡母的哥哥兄弟為舅舅。
因此二郎和六郎也都見過李家舅母,並不是很陌生,因見祖母這麽說,便都應了。
少時,便見施氏穿著一生素淨的衣裳走了進來,倒是和以往的打扮有些不同,這雖然算不得失了禮數,可是這樣的打扮來做客,尤其還是見老人家,便有些不大好。
只是施氏卻像是沒有看到石老太君和旁邊顧媽媽的眼神一樣,只是端端正正的走到石老太君的面前,依然是如舊行禮,一舉一動讓人無可挑剔。
可到顧媽媽在一旁看著,今日舅太太到底面上有些不大好看,卻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麽事兒。
倒是二郎和六郎兩個乖巧,等舅母給祖母行禮之後,忙就上前給施氏行了大禮。
施氏也管不得許多,只是讓丫鬟扶了起來也就罷了,連一句關心的話語都沒有。
石老太君就有些納罕了,平日裡施氏到了定國公府,雖然說不上是妙語連珠,但是這樣陰沉沉的神色卻是從來沒有過。以往便是見了二郎和六郎,雖然不如見了大郎和令姐兒,也少不得要拉住了說幾句話,一人給個銀錁子玩才算,怎麽今日如此冷淡,莫不是有什麽事兒?
石老太君隻覺得咯噔一下,忙就命杜鵑送了二郎和六郎出去。
“舅太太今日怎麽有閑暇過來了, 可巧令姐兒被她父親帶著出去了,這才走,要是舅太太早些過來還能見到。”
雖然不知道是施氏是因為什麽面色不愉,可石老太君還是堆起笑容說話。
施氏看看石老太君,這才覺得自己今日面色大約都是鐵青的,終究石老太君是長輩,自己這樣的做派傳出去了,反而讓人說自己不懂禮數。自己不過是個婦人,也就罷了,可要是因此連累了老爺的官聲,便是自己的不是了。
因此,施氏到底扯出來一個笑容,雖然不大好看,可比起之前冷如冰霜的臉面,到底好看了許多。
“今日來,倒不是為了找令姐兒,而是有事情要和老太君商量。”帶著僵硬的笑容,施氏把今日的來意說了。
這倒是讓石老太君越發猜不透施氏今日的目的了,按說有事情商量,也不至於就是如此表情啊?
“有什麽事兒舅太太隻管說,只要是我這裡能應的,絕對沒有不應的道理。”
趙仲康出仕之後,似乎是有些官運不順,可舅爺正好相反,這一路走過來,官運亨通,不過是三十幾歲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卻已經是當朝二品,據說今年還會升,要是再升那可就是從一品了。將來老二的前程只怕還要舅爺拉扯。
“原是這幾日和我家老爺商量,令姐兒年紀小小便沒了母親,總該早些為姑爺再續一房妻室,也好讓令姐兒和六郎二郎有人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