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太君有心說兩句,到了最後卻始終是什麽都沒說,只是微微歎氣而已。
有些事情,即便自己是母親也不能多置喙。或許過幾年就會好了,這呂氏不是個好的,總有一天能看清楚。
倒是趙嬿婉這時候走進來,讓氣氛松快了一下。
“嬿姐兒怎麽才來,差點就晚了,才老太君還問起你呢。”三太太忙就開口道。
這姨娘教養出來的姑娘就是沒規矩,自家這幾個姐兒哪個不是早早兒就來了?偏生這位還端著架子呢。以後若還是如此,只怕有她的苦頭吃,這位新太太聽說早就有些潑辣的名聲,能容得下這樣放肆的庶女才怪。
眾人順著三太太的話朝著門口望去,果然就見趙嬿婉正板著臉站在門口,只是她的發上怎麽戴著和令姐兒一模一樣的發鈿?
趙嬿婉此時也已經看見趙令儀的頭上也戴著蝴蝶穿花鈿,面上得意的笑容當場就不見了,只是冷著一張小臉兒,狠狠的盯著趙令儀頭上的發鈿,好像要在趙令儀的頭上看出窟窿來一般。
眾人隻想著這大喜的日子,誰招惹她了?好端端的擺出這種姿勢,也不怕觸了霉頭?
他們那裡知道,趙嬿婉才為自己搶了趙令儀的發鈿而得意,這會子就看到趙令儀的頭上戴著同樣的。
她不是個笨的,若是此時還看不明白那就是傻子了。
不必想也知道,她頭上這一對是贗品了,宮裡頭的那一對現在就在趙令儀的頭上了。只是什麽時候蝴蝶穿花鈿有這麽多了?父親都沒有辦法弄出另外一對來,趙令儀是怎麽得到的?
趙嬿婉隻覺得頭上忽閃忽閃要飛起來一般的蝴蝶,這會子和蒼蠅一樣,讓她惡心難受。
“嬿姐兒來了就先過來吧,別耽誤了你父親和母親敬茶。”
石老太君怎麽能沒看見兩個孫女兒頭上一人一對蝴蝶穿花鈿?雖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可從令姐兒面上閃過的驚訝和嬿姐兒滿臉的怒氣也能想到,這其中有什麽。
只是現在卻不是鬧這個的時候,一切等敬茶之後再說。
趙嬿婉壓下心中的疑問,走到趙令儀的旁邊站定,只是目光還是會有意無意的瞄上趙令儀頭上的發鈿。
趙令儀在她一旁站著,自然清楚她目光所向,卻也隻做不知道一般。
趙仲康和竇靜則二人雙雙拜見了石老太君,給石老太君敬了媳婦茶,又接了石老太君的見面禮,兩個人這才起身。
而府中其他的人都比二老爺要小,自然也就不用跪拜,只是彼此見禮,又各自給了見面禮而已。
到了最後,便是晚輩們拜見。竇氏也早就準備好了見面禮給各房的孩子,自然,二房的孩子比大房、三房和四房的孩子禮厚重些,二房的四個孩子中,又是趙令儀的比其他的三人厚重兩分。
竇氏倒是個會做人的,該有的禮數面面俱到,又不落人話柄。
看著新媳婦如此妥帖,石老太君安心了不少,看起來也是個有些心思的,如此自己倒是不用太擔心以後二房的日子會混亂。
石老太君現在不怕媳婦會算計,不怕媳婦厲害,就怕新媳婦是個軟弱沒主張的,到了最後反而被妾侍製住,那定國公府就是真的丟人現眼了。
而趙嬿婉自然也看見了這位新母親給趙令儀的要比給自己的好,她怎麽能情願?誰不知道,這府中的東西,除了祖母院子裡的,其他的那裡不是她揀選完了才給趙令儀?自己可是姐姐,
怎麽能被妹妹壓住?若是今日被趙令儀壓過一頭,以後豈非就都沒地位了? “母親,您的紅包給錯了吧。”趙嬿婉仰起精致的小臉兒衝著竇氏發難。
眾人聽著這話都是一愣,紅包給錯了?這好像不太可能,明明這些東西都是按照規矩給的。
“嬿姐兒你又胡鬧什麽呢?”石老太君面色不愉的說道。
這母女兩個要是有一天不鬧騰出些事兒就不痛快,連今日這樣的日子,這嬿姐兒也敢大呼小叫的?索性沒有外人,倘若是有外人在,可不丟人了?
“祖母,我可沒有胡鬧呢。您看看,母親給令姐兒的紅包可比我的厚重呢,明明我是姐姐,這難道不該是我的?”
趙嬿婉指著趙令儀手中的紅包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就只差沒有伸手去拿那些她原本以為該是她的東西了。
趙令儀一副好笑的模樣兒看著趙嬿婉,這趙嬿婉真是奇葩了。她怎麽就能這麽自信,自己手中這比較豐厚的紅包就該是給她的呢?難道她真的覺得,她要比自己出身更加高貴些?
前世的時候,怎麽就沒發現趙嬿婉有這樣奇葩的性子呢?還是因為前世她本是嫡女,所以自己也覺得她這麽做沒錯呢?
今生身份發生變化,倒是該讓她知道,自己才是定國公府當之無愧的嫡枝。
“你給她們的紅包,你自己說說吧。”石老太君忽然就把這問題拋給了竇氏。
東西既然是竇氏給的,石老太君索性就讓竇氏自己去解決這問題,反正這樣的事情,以後或許會發生很多,不妨從現在開始就先看看,這竇氏會怎麽處理這問題。
“是,母親。”都是溫溫婉婉的對著石老太君行禮以後,這才面帶微笑的看著趙嬿婉說道:“你便是嬿姐兒吧?”
“我是。”趙嬿婉可沒有絲毫的懼意,只是抬頭高傲的說道。
母親可說了,眼前這女人和趙令儀那個死鬼娘一樣,是搶了母親地位的人,不用對她客氣。
“既然你是嬿姐兒,那這份禮就沒什麽錯了。原本,我給令姐兒預備的禮就重了兩分。這原本也是世家的規矩,我雖然才進門,對府中的人和事都不太了解,可也不敢在大面上有錯。”竇氏這前半句的話是對趙嬿婉說的,後半句卻是給在場眾人聽的。
石老太君原本想著這竇氏為了息事寧人,大概會給趙嬿婉補上一樣東西,兩個人的禮也就差不多了,可是她卻沒有想到,都是卻說給趙令儀厚重兩分的禮是世家的規矩。
世家看重嫡出的孩子,這是不成文的規矩,也從來沒有人嘗試著去打破這規矩,卻也沒有人就這樣直接的說破這個話。竇氏果然是個爽利的性子。
竇氏這一番話說出來,別說是在場的其他人,便是趙仲康也側目看著自己新娶進門的妻子了。
“父親——”趙嬿婉如何肯就這麽算了,所以她轉頭就去找自己最強有力的後盾。
果然,趙仲康便道:“你是他們的母親,原本就該是要一視同仁才對,你怎麽能厚此薄彼?”
趙仲康這話就是給竇氏沒臉了,可竇氏好像一點都不介意的樣子,只是笑著回道:“二爺說的是,妾身便是她們的母親了,自然就會當作自己親身孩子一樣好生教導。因此這規矩便不能不教給她們,就算是我們府中不講究嫡庶之別,可是別的府中難道就能沒有嫡庶不成?若是現在不教導她們擺正自己的位置,到了將來只怕鬧出笑話還不自知。妾身如此說,也是為了她們姊妹們好,二爺覺得呢?”
竇氏說話溫婉,可是字字句句卻都是不留情面的,話裡話外更是指著趙仲康沒有規矩,縱容庶女。
若不是這嬿姐兒被縱容至此,一個庶出的女兒,如何敢在這般時候說出這樣的話來?
對於趙家寵愛妾室庶女的事,她早就知道,也早就有打算,若不然此時還真是不知道該怎麽應對了。只是自己到底還是低估了,趙家的嫡庶不分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嚴重些。
竇氏四兩撥千斤的回答,讓在場的人都有些驚訝,不由的重新打量起她。
趙令儀此時對這位新母親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果然就是非同凡響的女子,難怪能在家中糟了大禍之後還把弟弟妹妹們教養長大,且能成才。
竇家的大爺和二爺兩個也算是成才的了,竇家大爺今年二十歲,卻已經放了外任做了縣令,雖然只是七品,可若是做得好,將來升遷的機會可多著呢,越過趙仲康的級別也是指日可待。
而竇家二爺十六歲已經中了秀才,將來只怕也是個有些造化的人。這與竇氏的教導是密不可分。
石老太君看上竇氏,除了竇氏本身是出自名門的之外,便是看重她這方面做的好,說不一定能好生交代府中的哥兒們成才。且將來竇家的兩位爺要是有了前程,對自己府中也有益處。
“老二媳婦說的是,我們這樣的人家,最講究的便是規矩兩個子,若是連這兩個字都沒了,這府中的日子只怕也就要亂了。”石老太君不吝嗇自己讚許的目光,這也算是公開的給竇氏撐腰了。
趙仲康還想說話,可看到母親帶著警告意味的眼神以後,便再沒吭聲,心中隻想著回頭給趙嬿婉補兩樣東西算了,為了這麽一點小事,當真不值得鬧起來。
趙仲康怎麽能明白內宅女子們的心思?今日若是竇氏給趙嬿婉補上一樣東西,讓她和趙令儀得的一樣多,來日,便只能一直都按照這樣的規矩。可是今日竇氏先絕了趙嬿婉的這份心思,來日,這府中便是嫡庶有別,趙嬿婉再怎麽也不能爬到趙令儀的頭上去。
他不能體會,也沒有別人對他這麽說,所以這事居然就這麽壓下來了。
沈氏見了小輩們以後,又拜了李氏的牌位,接著便是今日很要緊的一項,妾侍們給竇氏敬茶。
原本這樣的規矩放在竇氏的清平院也就是了,可石老太君不知道出於什麽想法,竟然讓在凝暉堂敬茶。
隨著丫鬟一聲傳喚,很快就有幾個人低眉順眼的隨著丫鬟走進門來。
這幾個人很快就給石老太君和趙仲康二人行完了禮,又對著竇氏福身道:“妾拜見太太。”
竇氏現下就端坐在石老太君的右下方,和趙仲康遙遙相對的位置,因見了這幾個人行禮,便抬手虛扶一把道:“不必多禮,起身吧。”
三人起身在一旁站定,一個個都低眉順眼的,所以瞧不清楚面上的表情。
一旁有小丫鬟端著紅漆盤子過來,上頭擱著幾杯茶。
二郎的生母沈氏上前到了跟前,這一次卻不是福身,而是跪拜。
她跪倒在丫鬟們擺好的蒲團上,轉身從紅漆盤子中取了一杯茶高高舉過頭頂,然後字字清晰的道:“妾沈氏敬太太茶。”
沈氏這一套動作自然,語氣平和,態度也是恭恭敬敬, 讓人說不出一絲不是來。
本來她以前就是做丫頭的,規矩一直都不錯。後來做了姨娘,雖然太太不要求,可她卻一直都恪守規矩,不肯有半分逾越。
再加上她本來是個無欲無求的性子平穩妥當的,因此今日拜見新主母,她也不覺得有什麽不甘心的。
好歹,這府中誰做主母,終究不會是自己罷了,所以給誰敬茶實際上都是沒差別。
她隻盼著這位主母能是個好性兒的別苛責自己和二郎就成。
竇氏自然也早就打聽過府中幾位姨娘的情況,知道這一位雖然有一個兒子,可卻是省事的。因此便從她手中接過茶,輕輕抿了一口,這才放在一旁,又命丫鬟把一個小匣子交到沈氏手中。
沈氏接了小匣子,讓身旁的丫頭收了,這才謝恩起身。
這就算是一套程序走完,沈氏之後,便是邱氏。
邱氏雖然比沈氏年輕,可因為也是不得寵的,再加上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居然在對待新太太這件事情上和沈氏差不多一般的心態平和。
何況,她只是看不慣呂氏,只要這太太不是呂氏,別人都無所謂,終究早就知道,這府中不可能一直沒有太太,不過是遲一日早一日罷了。
自然邱氏敬茶也就不會有什麽波瀾,竇氏也依然賞了一個小匣子。
說起來,這趙仲康身邊只有三個妾室連個通房都沒有,女人還真是不算多。
可便是不多,也夠鬧騰的了。
最後這一位呂氏,就不是省事兒的人。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