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稱雄》第七百五十三章
皇帝又要禦駕親征了。

 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京師百官耳中。

 一開始,大家還半信半疑,覺得不太可能。大家都以為皇帝是要禦駕親征中南半島呢,這前線不是打的很好嘛,破了南越的都城升龍府,破了東籲國都阿瓦,又破了真臘副王城普利安哥,破了東籲南方重鎮大光,破了廣南阮氏王城順化......

 這不打打的挺好嗎,怎麽皇帝還親征幹嘛?

 難道是要去打南洋的荷蘭人?荷蘭人現在還死守著爪哇的巴達維亞不肯投降呢,可聽說爪哇的馬塔蘭和萬丹兩國都願意出兵助大漢攻打巴達維亞啊?

 等最後消息傳出,說皇帝這次禦駕親征不是南征,而是西征之後,官員們都齊齊失聲了。

 西征?西征征誰?

 征準噶爾,征衛拉特,哦,原來是漠西蒙古人,但這些漠西韃子不是很老實的呆在西域嘛,也沒聽說他們犯邊越界啊?

 有消息靈通的,這個時候幫大家解了個疑惑,原來準噶爾現在已經成西域霸主,拳打沙俄,腳踢哈薩克,這還又準備滅了葉爾羌,連之前歸順大漢的烏思藏和碩特固始汗,和遠走裡海之濱,在伏爾加河下遊建立汗國的土爾扈特人都又拜了準噶爾汗巴圖爾琿台吉做衛拉特汗國的大可汗,他們甘做小可汗。

 原來是這麽個消息啊,看來這些個漠西韃子確實能折騰。

 但百官們轉而又奇怪,這跟大漢有半個銅元的關系?

 那什麽沙俄、哈薩克、葉爾羌,甚至就算是烏思藏,那都跟大漢有什麽關系?

 巴圖爾琿台吉與他們之間的攻伐,那頂多算是狗咬狗吧,反正西域離中原十萬八千裡呢,只要他們不越過嘉峪關,不越過金山山脈,不越過昆侖山,隨他們怎麽打去就是。

 可大漢天子卻要禦駕親征,西征衛拉特人。

 於是乎,許多官員都覺得太奇怪了,皇帝莫不是在京師呆的有些膩,想出去威風威風吧?

 在這件事情上,京官們出人意料的都態度一致,覺得西征衛拉特,有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之疑。

 有些官員話更直白點,漠西有啥啊?沙漠、高原,烏思藏的犛牛,吐魯蕃的葡萄乾?那點玩意,大漢缺?

 大漢有漠北漠南,根本不缺牛也不缺馬,奶肉和皮毛,多的是。

 有那閑功夫,不如抓把勁把中南諸土著給乾趴了,把南洋島夷給滅了,中南那麽多肥沃的土地,南洋上的香料、礦產,這些收入囊中多好。

 似乎現在大漢的官員們都比較務實不務虛了,大家都比較在意實利。

 說白了,這些官員都覺得漠西沒油水,打仗劃不來,搞不好會虧本。

 這麽能算計,劉鈞聽到東廠的奏報後都不知道該感到高興還是高興。不過他起碼沒不滿,畢竟這些官員很務實,也沒有說是怕打仗,只是覺得不劃算而已。

 厭武懼戰,這才是最可怕的。

 大漢連年征戰,但幾乎都是對外作戰,且連連勝績,不但開疆拓土,也確實帶來了許多戰爭紅利,上到官員下到普通百姓,都不懼戰,都不怕打仗。

 不過就算七位總理參讚都不支持西征,更反對禦駕親征,可哪怕整個京師的官員們都認為不該西征,可劉鈞並不理會他們的反對。

 開國天子總是有這樣的強勢,尤其是對於劉鈞這樣掌握著絕對權利的皇帝來說,總理參政們的反對,也無法改變他的決定的。

 好在軍方的將領們都出奇的保持了一致沉默,他們沒有跟著文官集團們湊熱鬧。皇帝說要打仗,那他們就打仗,皇帝說要親征,那他們就跟隨皇帝一起打。

 皇帝指哪,他們就打哪。

 他們不插手政事,但軍隊的事情,打仗的事情,他們覺得也絲毫不用理會文官們。

 “朕現在倒覺得自己有種一意孤行,剛愎自用的感覺了。”

 軍機處會議上。

 劉鈞面對著一眾參讚軍務的大將,以及那些列席的大將,搖著頭笑道。

 左樞密使加總理參政兼參讚軍務王謙對著皇帝低下頭,在這次的站隊中,他無疑站錯了隊。

 右樞密使張山笑著道,“治理國家,我們武人外行不懂,但論到打仗,那些文官也是門外行。現在朝廷上下都講民生經濟,這些文官都快鑽到錢眼裡去了。打仗,除了開疆拓土,發戰爭財,也還得保家衛國。漠西蒙古崛起的如此迅速,我等身為帝國將領,必須防范於未然。”

 “漠西蒙古今日之實力,絕不能小覷,若不能趁他羽翼豐滿之前滅他,只怕將來必成我大漢心腹之患。”

 許多文官們都只看到漠西沒油水,卻看不到衛拉特擴張之迅速。

 就如同當年隋朝之時,高句麗稱霸遼東,嚴重威脅到中原王朝,楊堅楊廣父子兩人都有意征遼,可許多官員卻反對征遼,認為遼東在關外之地,威脅不到隋朝。甚至到了後來隋滅後,都還把責任推到楊廣征遼導致。

 雖然隋滅國,與征遼確實有關,但當時高句麗確實已經嚴重威脅到中原了。這也是後來李唐建立後,李世民也要親征遼東,而且李世民死後,高宗李治也用兵遼東多年,最終滅掉高句麗為止。

 濟濟一堂的高級將領,都表態全力支持皇帝西征。

 “此次西征,朕將親征。”劉鈞站在沙盤前,直接放話,“朕的戰略布局只有十二個字,先北後南,先遲後速,緩進急戰。”

 西域的地形像一個巨大的葫蘆,南闊北窄。

 因此北疆易守難攻,南疆易攻難守。

 深入西域作戰,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大漢的海軍發揮不了作用,而且補給運輸也是個問題。如果大漢直接拿下北疆,就可以做進軍南疆的後勤基地,進退自如,還可以截斷沙俄可能的支援。

 而先遲後速,緩進急戰這兩條,則是因為西域路途遙遠,後勤供給困難。

 緩進是為了保障後勤,急戰則是要快速擊破叛軍,大漢再財力豐厚,可打大規模的決戰,後勤糧草不是問題,但運輸的壓力也極大。

 這場戰爭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場戰鬥,這將一場大戰。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劉鈞準備調集一支大軍,兵力少了,根本沒有勝算。如今的衛拉特,那可是中亞霸主。調集個三四十萬人馬,估計都不成問題。大漢主動進攻,客場做戰,兵少人不夠人塞牙縫的。

 劉鈞準備調三鎮漢軍,六萬精銳,另加上護駕的兩萬侍衛親軍,這次將出動八萬精銳野戰軍。

 此外,還將召漠北漠南蒙古諸侯率部從征,劉鈞準備征十萬蒙古騎兵出戰。此外,還要征召兩鎮日本軍六萬出戰。

 另調十萬西北地方守備部隊負責運輸軍械糧草。

 全部部隊將達到三十四萬人馬,大軍分為三路。三路的統帥都已經選好了,傅山、劉允升、鄭芝龍三員大將各統一路。

 作戰的核心戰略思想已經制定了,但具體的戰術制定,則還需要由蔡遠統領總參謀處負責。

 “給諸位四個月的時間準備,明年夏各路兵馬出嘉峪關。在此之前,兵部負責準備糧草器械,總參謀處負責收集軍情,制定戰術,五戰區負責調兵遣將。”

 進攻的時間選在夏天,也是因為秋高馬肥,秋天時對遊牧型的漠西蒙古諸部最有利。但是夏天的時候,剛經歷了一冬一春後,此時的騎兵還沒恢復到最盛之時。

 軍機處會議結束,劉鈞單獨留傅山說了幾句話。

 “你回來後還沒有去見過太師吧?”

 “回陛下,是的。”

 “你是太師的親傳弟子,當年太師蒙冤,你率山西數百生員入京奔走營救。你們師生的感情是人所共知的,就算如今他是內閣首輔,你也不用那麽顧慮,該走動還是要走動。你出宮後就去太師府上一趟吧,見見太師,陪他吃頓飯,順便也與太師說下西征的必要性。”

 傅山提著兩壇紹興女兒紅來到袁府,酒是禦酒,皇帝讓他帶上的。

 袁繼鹹在書房裡看著書,聽說弟子青主來拜訪,便披著一件大氅站在書房門口,等著傅山進來。

 傅山一手提著兩壇女兒紅,一手拎著兩個荷葉包。

 他慢慢的走進來,站在門前對著老師笑笑。

 “陛下賜的禦酒,真正的十八年女兒紅,這個是我路上買的五香醬牛肉還有香乾。”

 袁繼鹹接過,對下人道,“把牛肉拿去切下,把蘸料拿碟裝下,香乾也切下,再拿兩個杯子來。”

 家人把牛肉和香乾切好裝盤送進來,便退出去了。

 袁繼鹹給弟子倒上酒,上下打量著他,“出外統兵一年,變瘦了,也變結實了。”

 “在外面帶兵,確實挺鍛煉人的。”傅山笑笑。

 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袁繼鹹十分感慨。“想當年,我在山西做學政之時,能收你這弟子,真是三生有幸。”

 “學生能拜入先生門下,才是真正的三生有幸!”

 師徒兩你望我我,我望著你,卻一時不知道從何說起,不由的沉默著。

 “你原是生員,此後我推薦你隨陛下從軍征戰,之後一直都是陛下統兵的左膀右臂,一轉眼,你都已經從朝中樞密使,到地方總督,都做了個遍了。青主,有沒有打算退出軍政轉回文職?”

 “暫時沒有想過。”

 袁繼鹹道,“我今天五十五,你今年應當是三十三了吧?”

 “是,弟子今年虛歲三十五了。”

 袁繼鹹點點頭,“我覺得你留在軍界有些可惜,以你的才能,應當轉為文職。若你有意,現在內閣就有個合適的職位,兵部尚書正空缺待賢,我覺得你十分合適。以你文武全才,又是陛下妹夫, 兵部尚書做一兩任,完全可以擔任次輔,等乾滿兩任,那時你也不過剛五十歲,正好可以接任首輔重任。”

 “多謝恩師,不過陛下已經授我為西征軍一路統帥之職。”

 “陛下還是決定了要西征?”

 “是的,陛下將禦駕親征,明年四月兵出嘉峪關,計劃發兵三十四萬。”

 又是一陣沉默。

 袁繼鹹歎息一聲,“陛下決定了的事情,無人能夠更改,青主,你真的也覺得這一戰非打不可?”

 傅山沉吟了一下,才答道,“是,準噶爾勢力擴張的太快,已經吞並了哈薩克,若再讓他滅掉葉爾羌,那時必然東犯。現在我們不先發致人,到時必後發製於人!”

 “你說的也是,就算大漢不主動出手,準噶爾也終有一日犯我大漢。空抱著一絲僥幸,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打吧,早打早安定。”袁繼鹹終於算是對西征表達了讚成態度。啟用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