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鳳穿殘漢》第40節 攘與和
"尊王攘夷?蔡安貞這是要以齊桓公自居乎。(本章由77nt.Com更新)"

 面對來自東萊的奏報,曹操帳下不少幕僚紛紛露出了了然於心地冷笑。"尊王攘夷"的口號聽著固然大義凜然,卻終究不過是拾在前人牙慧。更何況齊桓公乃是春秋五霸之首,蔡吉以齊桓公自居擺明了就是要割據一方。也就比劉表、孫策、劉備之流多塊遮羞布而已。論胸襟可比不上以一統天下為己任的曹操。

 相較帳下謀士的不屑,曹操此刻的表情卻是慎重異常。雖然他與蔡吉接觸的次數並不多,但通過蔡吉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曹操能敏銳感受到對方同自己一樣都胸懷一顆平定天下之心。所以蔡吉提出"尊王攘夷"既可能是在借機推諉,以便坐觀他與劉表大戰。也可能是真像齊桓公那般妄圖"封泰山,禪梁父"。更有可能兩者兼備。蔡安貞絕非常人,齊桓公沒能做到的事,不代表她也不能做到。

 思慮之此,曹操抬手打斷了幕僚們地竊竊私語,轉而向坐在右手邊一直沒有發話的荀謀主攸征詢道,"公達,如何看待此事?"

 荀攸沉吟了一下,拱手進言道,"回主公,當務之急因先查明袁譚是否真勾結鮮卑南下?兵力如何?可有其他人依附?"

 曹操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旋即便向負責情報收集的行軍長史劉曄問道,"子揚,幽並二州可有戰報傳來?"

 "回丞相,此二州尚無戰報。"劉曄說到這裡,似乎想起了什麽,又跟著補充道,"並州牧高乾倒是曾奏報,有保塞胡欲內徙並州。"

 "保塞胡內徙?哼,欲蓋彌彰。"曹操冷哼一聲。眼中刹時泛起了一股殺意,"子揚,傳令元長看緊高乾。"

 眼見曹操只是讓司隸校尉鍾繇看緊高乾,一旁的謀士常林不由湊上前向曹操提醒道,"丞相明鑒,荊州大戰在即,偌袁譚真如蔡安貞所言引鮮卑人南下,那王師豈不是要腹背受敵?故林以為,且不論此事是真是假,丞相可遣一員心腹大將領兵坐鎮並州。如此一來既可安定並州軍心民心。也可敲山震虎。"

 常林的進言博得了在場多數幕僚的一致認可,唯獨荀攸和劉曄兩人沒有表態。也難怪,這世上在聽到將有十萬異族入侵自家地盤消息後還能坦然處之的可不多。就算明知對方號稱的十萬大軍可能也就兩三萬的規模。但只要一聯想到蠻夷那燒殺擄掠的脾性,就足以讓人坐立不安。

 可誰知道曹操卻抬起頭環視了一番在場,不以為然道,"有蔡安貞坐鎮幽並,孤又何須分兵北上。"

 "丞相何出此言!偌蔡安貞乘機吞並並州。那可如何是好!"另一個年輕的謀士王象驚道。

 王象和之前的常林是曹操通過開科取士選拔到的第一批人才。此二人不僅同為河內人,並且都出身貧寒。特別是王象自幼父母雙亡,被賣入大戶人家充當仆隸。但他不甘心當個一輩子放羊的奴仆,於是就在私下裡偷聽主人授課自學。終於有一天王象偷看主人藏書被抓。主人聞訊後要將王象毒打一頓,此時當地名士楊俊恰好路過。楊俊見而嘉其才質,當即就為王象贖了身。並幫他聘娶安家。王象則在楊俊門下繼續求學。此番曹操在鄴城開科取士,王象積極應考取得了殿試資格。雖然他在殿試中的排名並不高,不像拔得頭籌的楊修那般光彩照人。但憑借著勵志的經歷。王象最終還是被曹操選拔為了幕僚,而他的恩師楊俊則被曹操舉薦為了縣令。

 像王象這樣連寒門都算不上的學子能一路走到今日的位置已實屬不易。可相比世家名門出身的謀士,王象等人大局觀明顯要差許多。至少王象和常林都沒看出以曹操目前的實力無法支撐南北兩線作戰。

 相比地廣人稀、物產匱乏的並州,荊州不僅土地肥沃、人丁興旺,且還不用像幽並二州那樣時不時遭受鮮卑、匈奴、烏桓等胡虜侵擾。一旦拿下荊州曹操便能擁有穩定的糧倉。充足的人力,屆時擴軍遠征將不再話下。此外還能以荊州為落腳點。南下滅吳,西進入蜀,北上取漢中。總之對於曹操來說目前荊州的重要性遠勝於並州。

 當然這種漲他人威風,滅自家士氣的話是不能隨便說出口的。卻聽劉曄用不以為然地口吻替曹操開脫道,"那得看蔡安貞能否先丞相一步平定幽並。胡虜凶殘狡詐,反覆無常,非一朝一夕可定。反觀荊揚,劉表乃坐談客,孫策性急少謀,劉備拙於用兵。此三家在荊揚各懷鬼胎,待丞相揮師南下,便可逐一攻破。"

 曹操看了劉曄一眼沒有搭話。確實,此次南征荊州,他是把寶壓在了劉表、孫策、劉備三家互鬥上。打算先剿滅徒有虛表的劉表,再轄大勝之勢將劉備、孫策逐一擊敗。此間袁譚、高乾以及鮮卑人偌能拖延住蔡吉那是最好。若此三人不堪一擊令蔡吉輕取幽並,曹操也會在拿下荊州後同其算帳。反正從曹操落腳許都那天起,他便已然做好了應對四方之敵的準備。

 想到這裡,曹操昂首傲然道,"就算蔡安貞倒戈相向,孤亦不懼與其一戰!"

 建安七年三月,曹操抱著最壞打算屯兵南陽郡治宛城,另遣曹仁為先鋒別攻汝南諸縣以便與宛城形成夾擊之勢。面對來勢洶洶的曹軍,劉表並沒有積極應戰,而是一面堅壁清野,一面召集大量民夫兵卒在襄陽新野一線築高牆、挖深壕,引漢水環城,意圖以水師和城寨來與曹操打一場消耗戰。

 且就在曹操和劉表按照各自的風格調兵遣將之時,遠在東萊的龍口科考已然放榜。由於前日蔡吉當眾亮出"尊王攘夷"的口號,本屆對策就乾脆以此為題讓應考的考生各抒己見。

 說起來"攘夷"可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華夏民族對待非華夏民族的態度一直都在"攘"與"和"之間不斷變換著。先秦時華夏民族用地理來區分不同民族,有"中國四夷,五方之民"之說,即地處中原的中國為華夏,中原的四方則為夷、蠻、戎、狄。當時的中國人認為只有"攘夷狄"才能"安中國"。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便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嶺長城,戎卒億計,大有將四夷徹底驅逐出境的架勢。然而連年的對外征戰,最終卻動搖了秦帝國的根基,令秦二世而亡。之後漢朝吸取秦的教訓,對四夷采取以攘為輔以和為主的政策。

 以蔡吉即將北上"保衛"的並州為例,西漢宣帝時一部分匈奴人降附漢朝,被安置在長城以北的草原地區。人稱南匈奴。東漢初年,經漢廷許可南匈奴移居長城以南的並州,並逐年南遷。到如今南匈奴已遷居至汾河河谷。即後世的太原市以南。然而匈奴人在東漢的南遷並非出自暴力入侵,而是並州漢人自耕農銳減的緣故。據西漢末年的統計並州各郡縣人口約45萬戶,192萬人。而近一個半世紀後的東漢中期,相同地區的人口記錄約為11萬戶,69萬人。待到西晉統一之後。並州的人口記錄已不到6萬戶,按每戶五人來算,竟不足30萬人。

 兩千年後人口已達十多億的漢族或許很想象自己有一天會變成少數民族。但在漢末這卻是在幽、並、涼諸州真實上演的現實。這些州郡的漢人自耕農逐年減少,漢廷為保證稅收便接受羌、氐、匈奴等部族移民內遷。此消彼長之下,漢人總人口雖然依舊佔優,但在幽、並、涼三州卻已成為少數民族。華夷之間的矛盾也愈發尖銳起來。所以一提"攘夷"。來自北方的士子皆殺氣騰騰,恨不得將外侵的鮮卑人連同內附胡一並殺個乾淨。

 相比之下,由於南方的氣候與水土適合農耕民族發展。這時代的漢人在東南、華南地區正呈現擴張之勢。像是東吳的孫策就曾多次出兵征討山越。所以談到攘夷,孫權依舊主張攘和並施。特別是那日在聽過蔡吉有關西域佛教的介紹後,孫權對用宗教控制夷狄產生了濃厚興趣,使得他的策論在眾多試卷之中顯得頗為特立獨行。然而正是這篇特立獨行的策論讓孫權拔得頭籌,不僅成了令人羨慕的狀元。還獲得了與齊侯一同品茶論道的資格。

 這一日,孫權早早地來到了齊侯府上。茜色袍服配以翠色腰帶令他鮮亮得好似一隻招搖過市的錦雞。讓前來迎接的曹丕頗感不適。

 但不適歸不適。曹丕還是一路將孫權領到了侯府聽濤閣下,並禮貌地向對方拱手道,"齊侯就在頂樓。請孫郎君自行上樓。"

 孫權仰頭看了看五層樓高的聽濤閣,拱手謝過曹丕後,便信步踏上了樓梯。東漢人喜建高樓,三四層的方形樓閣在富貴人家極其常見,且每層有鬥拱承托的挑簷,其上置平坐陽台,不僅采光好通風佳,人在上面還能欣賞到一些平日裡難得一見的風景。像是此刻登上頂樓的孫權,耳邊就隱約傳來了陣陣波濤之聲。

 "可是孫仲謀公子?"

 突如其來的點名讓前一秒略有分神的孫權心頭猛然一驚楞在了當場。但他很快就認識到自己身份已然曝光,又身處五層高樓之上,任何狡辯、反抗、掙扎都已徒勞無功。思慮至此,孫權反倒是放松了心情,邁步走到樓閣中央朝點穿他身份的蔡吉俯身揖拜道,"東吳孫權參見齊侯。"

 蔡吉望著孫權在片刻間完成從驚慌到鎮定再到落落大方的變化,不禁在心中感歎對方不愧為後世赫赫有名的吳大帝。既然孫權如此坦然地承認了身份,蔡吉也不會小氣到去追究孫權隱瞞身份之事。畢竟根據段娥眉的監視,孫權和魯肅這幾個月在東萊並沒有打探到實質性的情報。魯肅還在鹽場被段娥眉耍了一把。所以這會兒的蔡吉也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般,抬手讓人為孫權奉上了茶水,“公子請坐。”

 孫權倒也不怕茶裡有問題,端起茶盞若無其事地品了一口道,“好茶。”

 蔡吉則像是面對普通士子一般朝孫權道賀道,“恭喜公子高中榜首”

 “能得齊侯賞識,乃權之榮幸。”孫權擱下茶盞欠身奉承道。

 蔡吉卻根本不吃那一套。話說她即將北上幽並,臨走前不處理一下面前的這位孫二公子可不行。就見蔡吉故作惋惜地下起了逐客令道,“可惜公子乃吳之棟梁,此番曹丞相劍指荊揚,公子怕是要南歸東吳,助令兄一臂之力。”

 “東吳武有兄長坐鎮,文有周公瑾輔佐,何須在下南歸。 ”孫權擺了擺手道。他這話一半是在裝腔,一半倒也是心中真實想法。在孫權眼中兄長孫策是他無法超越的對象。當然他也從未想過要去取代兄長。能輔佐兄長為孫氏一門打下一片基業是孫權一直以來的夙願。只可惜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論武勇論文采孫權都並不出眾。現在回東吳也不見得會被兄長委以重任。反觀蔡吉雖與曹操結盟,卻以“尊王攘夷”為借口拒不參與南征荊州。可見其與曹操的關系並不如外界傳言的那般密切。若自己能在關鍵時刻為孫蔡兩家牽線搭橋,甚至令蔡吉與曹操反目,那可比征戰沙場更能助兄長一臂之力。本著這一想法孫權當即厚起臉皮向蔡吉請求道,“權倒是想留在齊侯身邊學習安邦之道,不知齊侯可否應允?”

 蔡吉沒料到孫權會選擇留下,一面端起茶盞掩飾自己的詫異,一面沉聲向其警告道,“孤與曹丞相結有姻親之盟。曹丞相若向孤討要公子,孤可不便推辭。”

 “權知曉。”孫權曖昧地拱手一拜道,“齊侯就當多一員質子。”

 蔡吉見狀一時間雖還鬧不清這是孫策故意派弟弟來給當質子向自己示好,還是孫權私自行事另有圖謀。不過能與東吳牽上線也不見得是樁壞事。於是蔡吉品了口茶,頷首道,“那就請公子隨孤前往幽並走一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