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三國志》第六十九章 琅邪諸葛恪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人。他體格肥胖,是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在年幼時就被認為是神童,後來在表現也是相當出色,在陸遜死後接替其駐守武昌,孫權死前,將孫亮托孤給他。

  【才思敏捷的諸葛恪】

  諸葛恪傳在二十歲就被任命為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人侍奉太子孫登講授道藝,並與他們交為朋友,後從中庶子轉為左輔都尉。歷史上諸葛恪非常聰明,才思敏捷。

  據說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臉長似驢,孫權大會朝臣時,讓人牽一頭驢進殿,用長標簽貼在驢臉上,在標簽上題寫“諸葛子瑜”幾個字,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諸葛恪看到後跪下說:“懇請讓我用筆加上兩個字。”孫權同意並給了他一支筆。諸葛恪在標簽上續寫了“之驢”二字,在座的人都歡笑起來,於是孫權將驢給了諸葛恪。

  又有一天見到諸葛恪,孫權問他說:“你的叔父(諸葛亮)和你父親(諸葛瑾)哪個強些?”諸葛恪回答說:“我父親強些。”孫權問其原因,諸葛恪回答說:“我的父親知道該為什麽人做事,叔父卻不知道,所以我父親要強些。”孫權又歡笑起來。

  後來蜀國的使者來到吳國,群臣都來會見,孫權對蜀使說:“這個諸葛恪向來喜歡騎馬,您回去告訴您們丞相,為他送一匹好馬來。”諸葛恪便馬上跪拜致謝,孫權說:“馬還沒有送來謝什麽呢?”諸葛恪答說:“蜀國是陛下的外面馬廄,今天有此恩詔,馬是一定會送來的,我豈敢不謝恩?”

  歷史上孫權在張昭面前多次弄了一個灰頭土臉,但年少的諸葛恪卻能在張昭面前不落下風。

  有一次孫權叫諸葛恪給大家依次敬酒,斟到張昭面前,張昭已有點醉意,不肯再飲,對諸葛恪說:“這不是敬老的禮節。”孫權說:“你能叫張公理屈辭窮,那麽他就不得不飲這杯酒了。”於是諸葛恪反詰張昭說:“從前太師薑尚九十歲,還執旗持鉞,仍未告老。如今領兵作戰的事,將軍您在後,飲酒吃飯的事,將軍您在前,怎能說這不是敬老呢?”張昭終於無話可說,於是飲乾杯中的酒。

  據《江表傳》記載,曾經有白頭鳥聚集在宮殿前,孫權問道:“這是什麽鳥呢?”諸葛恪答道:“這是白頭翁。”張昭認為自己是座中年齡最大的,懷疑諸葛恪利用鳥來戲弄他,於是說:“諸葛恪欺騙陛下,未曾聽過有鳥名叫白頭翁的,試一試讓諸葛恪再找出一隻白頭婆來。”諸葛恪說:“鳥名鸚母,不一定就有與它名字配對的,試一試讓輔吳(張昭)再找出一隻鸚父來。”張昭不能回答,在座的人都歡聲大笑。

  【智定山越】

  諸葛恪曾多次要求自己領兵平定居於丹陽山上的山越人,諸葛恪認為丹陽山勢險峻,民風果敢剛勁,以前雖也在那裡征發過兵眾,但征的不過是邊緣縣分的平民,很少有深遠腹地的人。想去把那裡的兵員全部調發出來,並說,只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萬人。

  朝中官員議論紛紛,都認為丹陽地勢險阻,地形四通八達,那裡的百姓自製兵器,崇尚習武,出山就為強盜,朝廷出兵征討就躲回山中不見蹤影,自漢朝以來就無法管制,當時的人皆認為不太可能,連父親諸葛瑾亦認為不會成功,更說:“恪兒不會使諸葛家興盛,反而會令家族遭受災禍。”

  嘉禾三年(234),由於諸葛恪堅稱他必會成功,

於是孫權提拔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撥給他手執棨戟的騎兵三百人,授官儀式完畢後,孫權還特意命令擺好儀仗,興作鼓吹,引導簇擁者他回家。  諸葛恪到任後,采用武力圍困與招撫並用的方針,發放公文給四郡所轄屬縣的長官,命令各郡嚴守疆界,嚴肅法紀,已歸順的山民,一律設屯聚居。隨後,調集各路將領,派兵據守險要峪口,修築圍困工事,不與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搶收田野成熟的稻谷。山越人新谷無收,舊谷食盡,因饑饉而被迫出山歸降。

  諸葛恪下令:“山民揚棄惡習,接受教化,應當安撫。遷到外縣的山民,官府不得隨便懷疑,加以拘禁。”山民周遺,過去橫暴為惡,如今困迫無路,隻好出山,心仍存異志,準備伺機為亂,臼陽縣長胡伉知他心思,把他綁送到郡府。諸葛恪認為胡伉違反了“不得拘禁山民”的教令,將其斬首。山民聽說胡伉被殺經過,知道官府只是想讓大家出山,沒有別的意思,於是大批山民扶老攜幼,紛紛歸降。三年後,諸葛恪先後收服山民達十萬余人,和預期的完全相同,他將其中壯丁四萬余人編入軍隊,自己統領一萬人,其余的分給了其他各位將領。

  孫權嘉賞諸葛恪的功績,派尚書仆射薛綜赴軍慰勞,拜諸葛恪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諸葛恪請求率兵在廬江皖口屯田。他到皖口後,派輕兵襲擊舒縣,俘獲該縣百姓,然後回軍。諸葛恪還向遠處派遣偵察人員,察看道路和險要關隘的形勢,想要攻取壽春。孫權認為時機不成熟,沒有同意。

  諸葛恪智取丹陽山越之事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政治聲望,雖然他的功勞看似不大,但因為諸葛恪是在眾人一致不看好的情況成功的,使得很多人對他的態度開始反轉。

  赤烏八年(245),諸葛恪得知丞相陸遜嫌棄自己,便寫信給他,講述不能求全責備,應以大局為重。不久,丞相陸遜去世,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並代替陸遜領荊州事。

  不過諸葛恪在內政方面還是有所缺板的,孫權曾經任命他為代理節度,接替去世的徐詳掌管部隊的糧食供應,但這個工作往來文書繁瑣,諸葛恪就不太喜歡。

  據《江表傳》記載,諸葛亮聽說諸葛恪代替了徐詳,寫信給陸遜說:“家兄(指諸葛瑾)年紀大了,而諸葛恪性格疏漏,現在他主管糧食供應,糧谷是軍中最要緊的東西,我雖然在遠處,也暗地感到不安。請足下特別為我轉告至尊。”陸遜告訴孫權,孫權立即轉讓諸葛恪領兵。

  Ps:我個已經發現了本卷基本上每篇都是十七章的, 從這裡開始就是後孫權時代了,估計也是十七章,不是的話我也會爭取寫成十七章。

  注:

  與丞相陸遜書曰:“楊敬叔傳述清論,以為方今人物雕盡,守德業者不能複幾,宜相左右,更為輔車,上熙國事,下相珍惜。又疾世俗好相謗毀,使已成之器,中有損累;將進之徒,意不歡笑。聞此喟然,誠獨擊節。愚以為君子不求備於一人,自孔氏門徒大數三千,其見異者七十二人,至於子張、子路、子貢等七十之徒,亞聖之德,然猶各有所短,師辟由喭,賜不受命,豈況下此而無所闕?且仲尼不以數子之不備而引以為友,不以人所短棄其所長也。加以當今取士,宜寬於往古,何者?時務從橫,而善人單少,國家職司,常苦不充。苟令性不邪惡,志在陳力,便可獎就,騁其所任。若於小小宜適,私行不足,皆宜闊略,不足縷責。且士誠不可纖論苛克,苛克則彼賢聖猶將不全,況其出入者邪?故曰以道望人則難,以人望人則易,賢愚可知。自漢末以來,中國士大夫如許子將輩,所以更相謗訕,或至於禍,原其本起,非為大仇,惟坐克己不能盡如禮,而責人專以正義。夫己不如禮,則人不服。責人以正義,則人不堪。內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責,則不得不相怨。相怨一生,則小人得容其閑。得容其閑,則三至之言,浸潤之譖,紛錯交至,雖使至明至親者處之,猶難以自定,況己為隙,且未能明者乎?是故張、陳至於血刃,蕭、朱不終其好,本由於此而已。夫不舍小過,纖微相責,久乃至於家戶為怨,一國無複全行之士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