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三國志》第六十二章 公孫淵背盟
公孫淵奪位上台之後得到了曹魏的認可,曹睿不聽劉曄勸諫承認了公孫淵在遼東的領導地位,公孫淵上台後積極和孫權聯絡,雙方關系漸深。? w.suimeng.lā

 孫權在漢末三國時期的外交能力是相當強悍的,曾經一度將劉備、曹丕等耍的團團轉,然而善泳者溺於水,後來孫權在遼東的外交方面也栽了一個大跟頭。

 【公孫淵上台】

 太和二年(228),公孫淵逼奪叔父公孫恭之位。魏明帝曹睿承認了其地位,拜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當時遼東太守公孫淵奪位之後,擅行自立,派遣使者上表陳述。劉曄認為公孫氏是漢朝時所任用的,所以世襲遼東太守官位,由於山水海陸阻隔,地處偏遠,所以胡夷之民難於製馭,世襲權位日子很久。現在如果不將公孫淵誅殺,以後必定造成禍患。如果他們懷有二心,又依恃武力,那時要再行誅殺,事情就難辦了。不如趁他剛剛上任,既有自己的勢力,也有自己的仇人,出其不意,兵臨城下,開設賞賜招募的條件,可不勞動軍隊而平定,然而曹睿未聽。

 【初次討伐】

 公孫淵上台之後,孫權也派出使者和他聯絡,二者關系漸深。黃龍元年(229),孫權於武昌正式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吳,同年孫權派校尉張剛、管篤出使遼東。

 公孫淵本人也是暗地懷有二心,多次與吳國聯系,特別是太和六年(232),吳主孫權派周賀率舟百余護使臣渡海抵遼東,誘招遼東太守公孫淵背魏聯吳。曹叡得知後欲討伐,朝臣以為公孫淵受封重爵,與吳隔海,不會舍近求遠,奉主吳國。孫資分析後,力主加兵遼東,殲滅吳軍,使公孫淵畏懼不敢叛逆。於是同年明帝曹睿遣殤夷將軍田豫循海路、幽州刺史王雄循陸路,一起進攻盤踞遼東的公孫淵。

 散騎常侍蔣濟勸諫說:“但凡不是意欲吞並本朝的敵國,不是反叛本朝的臣子,都不宜隨便征伐。如果攻而不克,是逼其為反賊。所以說‘虎狼當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虎狼擋住道路,不要急著去消滅狐狸。先除掉大害,小害自然就會停止)就算攻克其地,他的百姓不足以強國,他的財產不足以富國,若一旦失敗,卻又徒招公孫淵的怨恨。”曹叡先不聽,還是派田豫等進攻,最後只是略有斬獲。

 當時朝廷想派人領兵征討,一時又找不出合適人選。中領軍楊暨推薦田豫,於是任命田豫以汝南太守職都督青州諸軍事,持朝廷符節,前往征討。這時,東吳派人與公孫淵相勾結。魏明帝曹睿認為敵人強大,又要渡海打仗,於是下詔讓田豫停止進軍。

 那個時候恰好孫權也派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乘船渡海到遼東,向公孫淵求購馬匹。田豫認為敵船將要返回,加之天晚風急,敵人害怕風浪,漂到東邊又無岸,肯定會在成山靠岸的,而成山沒有藏船的地方,只能沿海岸停泊。他巡察山勢,阻住險要路段,列兵把守。於是進入成山,登上漢武舊觀。敵船返回,無路可逃,果然遇到狂風,很多船都觸礁沉沒,敵兵隨波浪爬到岸上,魏軍抓獲了很多俘虜。起初,很多將領都嘲笑田豫在這裡空等敵人。等敵人被擊敗後,他們又都爭相出謀劃策,請求追到海上去截取船隻。田豫擔心那些可走的士兵會決一死戰,不同意他們的意見。吳將周賀於成山被斬殺。

 【公孫淵背盟】

 曹睿雖然最後還是停止了田豫和王雄的軍事行動,但對於公孫淵依然產生了很大的打擊,由於畏懼曹魏,公孫淵在吳國嘉禾元年(232)派遣校尉宿舒、閬中令孫綜向孫權稱籓,並獻上貂馬,以求外援。

 公孫淵的這個舉動使得孫權異常的高興,畢竟孫吳建國最晚,國力不如曹魏,資歷不如蜀漢,還曾經被迫向曹魏稱臣,這時能得到公孫淵的投靠還是有著很大意義的。

 於是在嘉禾二年(233),孫權封公孫淵為燕王,大赦天下。並且在同年三月,孫權送宿舒、孫綜返歸遼東,並派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領兵萬人,帶上金銀財寶奇貨異物,加上“九錫”之禮的全套用品,經海路送給公孫淵。

 孫權的這個舉動,當時並不為大臣們所認可。舉朝大臣,自丞相顧雍而下全都規勸孫權,認為公孫淵其人不可信,對他的恩寵禮遇不要太過分,只需派遣官兵數百人護送宿舒、孫琮回去即可,孫權到底還是沒有接受規勸。

 然而公孫淵得知這個消息以後,他也蒙了。為什麽?孫權跨的步子太大了,公孫淵根本就不敢接受孫權的冊封,他只要接受了燕王的稱號,就等於徹底和曹魏決裂了,這並不是公孫淵想要的,公孫淵派出使者向孫權稱藩,是企圖得到孫吳的支援,希望孫權幫助他牽製曹魏,而不是自己徹底投靠孫權和曹睿對著乾,畢竟當時孫吳弱遠在千裡之外,而曹魏強近在咫尺,公孫淵不是沒有自知之明,他不敢真的和曹睿撕破臉。

 沒準公孫淵看來,你孫權派了這麽多軍隊過來,還封我當燕王,沒準就是拿我當炮灰呢?而且孫權還真有可能就是這麽想的。

 於是公孫淵背盟了,他誘斬吳使,吞下了東吳的部隊和珍寶,然後將吳國使者的首級獻給明帝。

 明帝知道後很高興,孫權一次性損失萬余部隊,丟了面子還失了裡子,這可不是一個小虧。於是他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還讓公孫淵繼續持節任遼東太守,統領諸郡。

 歷史上公孫淵的這次背盟行動是相當成功的,對於遼東集團而言,他們首先要保證的是自身的安全,而不是稱王稱帝,公孫淵的先祖公孫度當年那麽囂張都沒敢直接稱王當靶子,公孫淵也不傻啊。

 公孫淵通過出賣孫權的行動重新獲得了曹魏的信任,再次緩和了雙方之間的關系,這個買賣是很劃算的,畢竟公孫淵為什麽要聯絡孫權,向其稱藩,不久是害怕曹魏討伐嗎,現在出賣了孫權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何樂而不為。至於孫權的感受,反正江東隔著大海又打不過來,管他幹什麽!

 注:

 吳書載淵表權曰:“臣伏惟遭天地反易,遇無妄之運;王路未夷,傾側擾攘。自先人以來,歷事漢、魏,階緣際會,為國效節,繼世享任,得守藩表,猶知符命未有攸歸。每感厚恩,頻辱顯使,退念人臣交不越境,是以固守所執,拒違前使。 雖義無二信,敢忘大恩!陛下鎮撫,長存小國,前後裴校尉、葛都尉等到,奉被敕誡,聖旨彌密,重紈累素,幽明備著,所以申示之事,言提其耳。臣晝則謳吟,宵則發夢,終身誦之,志不知足。季末凶荒,乾坤否塞,兵革未戢,人民蕩析。仰此天命將有眷顧,私從一隅永瞻雲日。今魏家不能采錄忠善,褒功臣之後,乃令讒鬥得行其志,聽幽州刺史、東萊太守誑誤之言,猥興州兵,圖害臣郡。臣不負魏,而魏絕之。蓋聞人臣有去就之分;田饒適齊,樂毅走趙,以不得事主,故保有道之君;陳平、耿況,亦鷪時變,卒歸於漢,勒名帝籍。伏惟陛下德不再出,時不世遇,是以慺慺懷慕自納,望遠視險,有如近易。誠願神謨蚤定洪業,奮六師之勢,收河、洛之地,為聖代宗。天下幸甚!”

 孫權詔曰:“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假寢。思平世難,救濟黎庶,上答神祗,下慰民望。是以眷眷,勤求俊傑,將與戮力,共定海內,苟在同心,與之偕老。今使持節督幽州領青州牧遼東太守燕王,久脅賊虜,隔在一方,雖乃心於國,其路靡緣。今因天命,遠遣二使,款誠顯露,章表殷勤,朕之得此,何喜如之!雖湯遇伊尹,周獲呂望,世祖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豈複是過?普天一統,於是定矣。書不雲乎,‘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大赦天下,與之更始,其明下州郡,鹹使聞知。特下燕國,奉宣詔恩,令普天率土備聞斯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