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三國志》第六十一章 2代君主公孫康
公孫康之公孫度的繼任者,遼東集團的第二位首領。~~щww~suimеng~lā歷史上公孫康本人的能力也不算差,也比較有自知之明,他上台時,曹魏已經做大,所以公孫康最終選擇了臣服於曹操。

 公孫恭在其兄長公孫康死後上台,對魏朝更為依附,本人也是相當的弱勢,後來因病成為了閹人,失去了生育能力,還最終被侄子公孫淵所奪位。

 【臣服曹操】

 在公孫康時代,曹袁之爭已經基本塵埃落定,雖然袁氏還在掙扎,但明眼人已經看的出來曹操一統北方已經是定局了。

 公孫康上台之初,曾經派韓忠去封速仆丸(亦稱蘇仆延、峭王)單於封號,企圖拉攏北方少數民族為幾用,於此同時牽招也作為曹操的代表出使峭王營中,兩使者對立,結果韓忠差點為牽招所殺,自身最終狼狽離去。

 公孫度死後僅一年(205),曹操就派張遼安撫海濱一帶,張遼擊破了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公孫康失去了其父經營多年的東萊諸縣。

 大概在同年,據《三國志·涼茂傳》記載,公孫度對涼茂及眾將領說:“聽說曹公遠途出征,鄴城沒有防守的準備,現在我想用三萬步兵、一萬騎兵,直攻鄴城,誰能抵禦!”眾將領都說:“對。”公孫度又看著涼茂說:“您認為這主意怎麽樣?”

 涼茂回答說:“近來海內大亂,國家將要傾覆,將軍您擁有十萬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觀看各方的成功與失敗,作為君主的臣下,本來應是這樣的嗎?曹公憂慮國家的危機敗亡,憐憫百姓的疾苦危害,率領正義之師為天下人誅殺凶殘的民賊,功勞巨大,德行廣被,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了。因為國內剛剛平定,百姓初步安頓下來,所以沒有責罰將軍的罪過罷了!而將軍您卻想要興兵向西進攻,那麽生存與滅亡的效驗,不要一個早晨就可以決定。將軍您好自為之吧!”眾將領聽到涼茂的話,都震驚心動。過了許久,公孫度說:“涼茂的話對啊。”

 裴松之對此評價此傳雲公孫度聞曹公遠征,鄴無守備,則太祖定鄴後也。案度傳,度以建安九年卒,太祖亦以此年定鄴,自後遠征,唯有北征柳城耳。征柳城之年,度已不複在矣。

 所以當時涼茂的話很可能是對公孫康說的,而不是公孫度。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征烏桓。八月,大破烏桓及袁尚軍。遼東單於速仆丸與袁尚、袁熙投奔公孫康,跟隨他們的還有數千名騎兵。有人勸曹操乘勢追擊,曹操說:“我將讓公孫康送來袁尚、袁熙的人頭,不必再勞師動眾。”便從柳城班師。

 袁尚、袁熙等人去遼東後,本來商議準備乾掉公孫康,然後取而代之,但沒想到公孫康先下手為強,二者紛紛被抓,速仆丸也沒能逃掉。

 而公孫康不久後就殺了袁尚、袁熙,連同速仆丸的人頭一起送給曹操,將領中有人問曹操:“您已退軍而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這是為什麽?”曹操說:“公孫康一向畏懼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們就會合力抵抗;緩和時,他們就會自相殘殺;是形勢使他們這樣做的。”曹操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授任他為左將軍。

 【大破高句麗】

 高句麗從伯固在位時,就不斷侵擾遼東,又接納了逃亡的胡人五百多家。建安十四年(209),公孫康出軍進攻高句麗,攻破其都城,焚燒邑落,伯固子拔奇埋怨國人,自己為長子卻不能繼承王位,便與涓奴加各率自己統領的部署三萬余人向公孫康投降。

 後來曹魏將領毌丘儉也是兩次率兵征討高句麗,攻破丸都,幾亡其國,可與公孫康後先輝映。

 在東漢末年,韓濊強盛,郡縣不能約束,百姓大多流入朝鮮半島。後來,公孫康將屯有縣以南的荒地劃分為帶方郡(朝鮮京畿道、並忠清道之地),派公孫模、張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討伐韓濊,原先的居民才稍稍離開一些。

 據其子公孫淵所說,公孫康還曾經斬殺過江東孫權的使者。

 在公孫康時期,曹操已經一統中原,逐步佔據北方,早已經不是公孫度那時群雄割據的局面了,而公孫康僅以遼東之地最終選擇依附曹操就是必然的結局了,畢竟雙方實力差距太大了。公孫康作為公孫度的繼任者,雖然失去了營州,但收拾了袁氏兄弟,擊敗高句麗,打敗韓濊,作為一位君主表現也不算差了。

 公孫康歷史上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公孫晃和次子公孫淵,不過他在孩子尚且年幼的情況下就去世了,死的可以說比較早,他的弟弟公孫恭就因為兩個侄子年幼,成為了遼東第三代君主。

 【三代弱主公孫恭】

 相比自己的父親公孫度和兄長公孫康來說, 公孫恭可以說遼東君主中最為弱勢的一位了。黃初二年(221),魏文帝曹丕稱帝後,派使者就地授任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封爵平郭侯;並追贈公孫康為大司馬。

 公孫恭對於魏朝也是更為依附,他把自己兄長的長子公孫晃作為人質送去了洛陽,這點曹魏要求江東至少三次,江東都沒有以弟或者以子為質。

 在漢朝時期有名為任子製的制度,公孫恭將公孫晃送去洛陽就是以此為名義,所謂任子製,顧名思義,就是任用子弟為官的一項制度。據《漢官儀》所載,漢政府規定:“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產若子一人為郎。”意思是,兩千石以上官員,只要任滿三年,即可任“同產若子”一人為郎官。此制度肇始於西漢哪位皇帝已無明確史載,但是從《漢書》查證,至少在漢武帝時就已通行。

 不過公孫恭因病喪失了生育能力,幾乎成為閹人,身體虛弱不能治理國家,所以他本人應該沒有後代。太和二年(228)已經長大成人的公孫淵脅逼他退位並且將其囚禁。

 ps:感謝大家的支持,這周末中午都加更一章,爭取本周結束遼東篇。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