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與南宋同行》第267章 人性化的城管方式
 現在張國安還真不知道呂文德和劉整之間發生了水軍摩擦。

 在平章賈似道的操縱下,諸如《民聲報》這樣的小報,一律不許講這些事情,雙方都當成啥事也沒有發生過。

 所以,張國安任由半大小子們在商業上折騰。

 郭子仁和古劍山兩個人,先前就商量過了用“流求島商品展銷會”的辦法來推銷貨物。

 但是張國安對他們說過,這樣的展銷會,更重要的是擴展自己的影響,最好讓天下的所有人都知道有個流求島,上面有好貨可賣,隨去倒賣一把都會掙到錢鈔。

 這個和大家事先商量過的計劃有關。

 他們先前在考慮發展的時候,對那種關起門來偷偷發展自己的想法嗤之以鼻!

 有這樣的想法的人,一定是小白,還是沒有過經歷的小白,請記住吧,一個大村子是發展不起來事業的。

 發展離不開人,離不開與外界的大規模來往,創造和創新能力要有,消費和交流的能力也要有,這是一體兩面不可能分開的問題!

 沒有人能在一個海島上自己隨隨便便就建起了一股強大的勢力,必須要和外界有廣泛的合作和交流。

 閉關鎖國的結果,只能是使自己下行發展,只能使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弱,當然,靠喊口號一樣的打氣,那是自己騙自己。

 所以,能讓別人主動來流求島,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有利可圖!

 流求島商品展銷會的目的應該在於這裡,而不是簡單地售賣貨物張國安給他們講明白了這道理,也得到半大小子們的真心認可。

 古劍山就說:“沒有商人主動來,我等上哪裡去收稅?用什麽來養越來越大的流求衛隊?”

 郭子仁也說:“靠我等自己去購買貨物太麻煩,若是有一百個一千個商人主動送上門來,我等才會真正發展起來啊!”

 因為這樣,張國安放心了,其實僅靠他這裡的一個地方,在現在的階段無論如何也滿足不了這個大宋的市場需求。上億人的大市場,更不用說是還有海外呢?!

 所以,讓他們知道這裡有好貨就成現階段還正是天然地造成貨物緊缺的階段,形成自然的饑餓市場了。

 鄂州城的出產也很多。最有名的便是銅、鐵、石炭、石膏之物。

 大宋時期,這裡的鋼鐵冶煉就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說到這裡插一句,流求島盡管先前已經從黃島和板橋鎮繳獲了不少的銅鐵之物,但是,仍然不夠流求島發展之用的。

 前文講過。南宋現在一年產鐵的底線約為五萬噸左右,這還是在丟了北方的徐州重鎮之後的產量,當然,這對上億人口的南宋也不算啥。

 但是,張國安隨口說過一句,流求島何時人均能擁有一噸的鋼鐵產品,才算這裡是經過了發展的初期了。

 這把古劍山和郭子仁哥倆個嚇了一跳,我的天神,人均十石的好鐵?!流求島天天進來人員,但是哪裡可以天天購入好鐵?!

 由此。好鐵要越多越好的想法,現在已經深入大家的心裡了

 這一次流求島商品展銷會設在了鄂州城南草市,在那裡擺了一趟長長的攤位,海船上的水手們都下來幫忙了。

 南草市位於鄂州城南門外的鸚鵡洲前,上方是南樓,市街沿長堤向西偏南伸展,延袤達數裡之長,南北向的跨度至少五裡以上。

 南草市是重要的商貿港口,河運發達,商舶雲集。所以是一個極好的停泊之處。

 南市民居稠密,人口密度很大,居民以經商貿易者為主,自然可以順利的推銷自己的產品。

 現在。這個南草市與鄂州城合起來構成一個大規模的城市,所以在這個時空就成為長江流域廣大地區的交通與商業中心。

 郭子仁在一個街口掛上了貼著“流求島商品展銷會”的橫幅,遠遠的看去,非常醒目。

 其實這個橫幅本身也是一個產品,流求棉布,它以一十三米的長度。一米二的寬度吸引著有心人的觀察,何地有如此寬幅的棉布??

 這種形式的展銷會也許是鄂州城沒有過的,但是,大宋商人們則表示完全可以理解這種形式。

 甚至有的水手還能模仿商家唱推銷產品時的調子。

 一時間整個場面都是熱熱鬧鬧的。

 張國安敢於讓自己的半大小子們到各大城市辦這個什麽展銷會,不是冒險,而是這個時空商業精神是非常正常的。

 他早都親自經歷了,不怕的。

 大宋的歷代政府都有通過立法保護商販合法權益,從宋太祖開始,就曾多次下令,不得苛留行旅,齎裝非有貨幣當算者,無得發搜索,又詔榜商稅則例於務門,無得擅改更增損及創收。

 這和張國安在流求海關的要求是一樣的。

 張國安相信,郭子仁不會遭遇沒事找事的城管,因為大宋政府對商販是人性化管理和支持。

 在唐代及以前,商人只能在規定的地點即設有圍牆的坊市內從事交易活動,坊市閉門以後及開門之前,無故行走者將受到被打20鞭子的處罰。

 到了宋朝,由於商業活動增加,城市布局已打破了唐代坊市界限,城鎮和鄉村集市均可隨處擺攤開店,營業時間不受限制。

 大宋政府不但不予干涉,甚至明令保護。

 宋太祖就專門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來不得禁止。”

 由於朝廷的保護,城市小販更加活躍,大街買賣晝夜不絕,所以郭子仁也擺攤開始展銷,很正常也沒有人管。

 但是大宋的城市管理者同樣會遭遇相同的問題:商販侵街,影響市容交通。

 為此,大宋政府設立了相當於現在城管的“街道司”。

 街道司雖然也有維持城市的衛生、整修與日常秩序的職責,但絕不會成天驅逐小商販,鬧得雞犬不寧。

 可是小販侵街佔道問題屢禁不止,大宋政府為了顧及小販的生計,一般不主張輕率粗暴地懲處小販。

 他們集思廣益,絞盡腦汁,最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在街道兩旁適當距離,豎立“表木”,作為禁止侵街佔道的紅線。

 紅線之內,允許設攤、開店,侵出紅線之外就要受罰,而且這條紅線還是可延長的,攤位足夠用了。

 《清明上河圖》裡的虹橋兩頭就立有四根“表木”,橋上兩邊,小商販開設的攤位,都在“表木”的連線之內,中間留出通行的過道。

 這樣,既照顧了商販的生計,又不至於妨礙公共交通很簡單地就解決了,根本也不會造成雞犬不寧的現象。

 郭子仁擺的攤位就是表木之內,所以,沒有人管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