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與南宋同行》第268章 大宋的商販日子好過
郭子仁微笑地看著自己的貨物迅速地被商販們買光了,根本不用自己操心。%樂%文%小說 ww.し

 他們不零賣的,隻走量,除了大商戶,比如像呂家那樣提前來購入的,剩下的都是普通商販了。

 大宋的普通商販日子過得不錯呢。

 其實不管哪個時空吧,決定商販收入的第一因素是利潤,而政府的稅收又對其利潤產生著重要影響。

 大宋的商稅有兩種:對經過收稅點的過往商販收取的稅稱“過稅”,稅率2%;對店鋪與城鎮攤販收取的稅為“住稅”,稅率3%。

 另外,對於某些少數特定商品,政府要收取10%的實物作為抽稅,但應稅商品在抽稅後不再征收過稅和住稅。

 表面上看,過稅稅率較低,但由於相同貨物可以在不同關卡重複收稅,因此實際過稅往往高於住稅。

 各項加起來,商稅有時超過了商品價值的10%,這絕對是不低的!

 當然,要是比起那面的世界裡隱形稅的收稅方式來說還是低很多的,原因嘛你懂的,此時大宋全國戶均商稅額不到五百文吧。

 而且大宋南渡後,對於米谷、茶鹽、柴炭等生活必需品,不分常時與非常時,除了有專賣的外,都免除一般性商稅。

 比如像《水滸傳》中武大郎這樣的小販,不大會去經營那些抽稅商品,並且由於本錢小。很少有能力承接長途販運的業務,一般只在市鎮內或相距不遠的幾個市鎮。

 大宋政府明確規定。不得無故在離城五裡外向過往商人收稅,違者杖責八十。

 所以,小販所能承擔的過稅微乎其微,3%的住稅和少量過稅負擔對他們的收入並不構成實質性影響。

 所以啊,盡管武大郎老婆偷人,導致家破人亡。但作為一個大宋時代的賣炊餅。也就是饅頭的小販,武大郎過的是小康生活:租得起臨街兩層小樓,平時酒肉不愁。

 這樣的生活不過是由武大每日挑兩筐饅頭沿街販賣掙來的,他一沒被收重稅,二沒有衙役踢攤子,日子過得平靜悠然。

 當然,如若不是登徒子西門慶,恐怕這一家人也能安樂祥和地把小日子過下去。

 這也許更多的是個人的悲劇啊。

 郭子仁算了算,自己在長江水道上過了六個關卡。超過了百分之十八的稅了,如果不是知道自己實際的成本,這真是夠高的了,所以尋常商販萬萬是承擔不了長途販運的成本。除非是大商戶。

 正因為這樣,普通商販絕對喜歡類似這樣的送貨上門,對他們來說,區區百分之五的住稅就解決了一切,所以,他們加價一些就轉手賣了。

 一開始時,呂家商業的大掌櫃提出要全包了。郭子仁抿著嘴禮貌地拒絕了,因為他們的目的不以掙到錢鈔為主要,還要推廣流求島這個名子。

 所以,他們要接觸那些普通商販們。

 一個商販也許承擔不了去流求島進貨的成本,但是,他們如果組團去,成本就下降了,只要他們的利潤足夠多。

 當時,呂家商業的大掌櫃好奇地看著這個半大小子,說:“少年郎,出門經營皆為錢鈔,為何不統統交與我呂家?”

 郭子仁對這個長者叉手回禮道:“我家主臨行前有過交待,讓天下之人盡識我流求島的商貨為先”

 呂家商業的大掌櫃呵呵笑了起來,說:“少年郎的家主,可能供應上全天下的商貨?譬如那流求棉布?那鯨魚燈油?”

 郭子仁驕傲地說:“只要那棉花夠用,只要那人手夠用,我流求島可以做到!”

 呂家商業的大掌櫃看著郭子仁的表情,心裡馬上信了幾分,這個少年郎的表情絕不似偽作啊

 呂家商業的大掌櫃捋著花白的胡須說:“少年郎,可曾聽過我呂家的名頭?”

 郭子仁馬上恭敬地說:“原先在臨安時,便久聞大名”

 呂家商業的大掌櫃說:“你流求島上需要什麽?說說看。”

 郭子仁連忙說:“好鐵,銅鉛或是寒水石都要,而且需要棉花,越多越好。”

 前文說過,大宋時期,棉花很早就由福建一地經南北兩路推廣到內地,主要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現在可以用棉布實物來交稅,棉花已經得到推廣。

 雖然在現在,已經丟了北路產區,但是在長江流域,還是可以隨處見到。

 呂家商業的大掌櫃仰天大笑,說:“除了銅之外,其他的都好說可以用它們換回你家的貨物?”

 郭子仁連連點頭,說:“正是,正是。”

 呂家商業的大掌櫃沉吟了一會兒,說:“少年郎,送你一樣好處,等你回航時,跟我家海船走吧,他們是戰船,可以不用交稅了”

 郭子仁先是大喜,說:“甚好!”

 但是,馬上又想起了流求海關來了,說:“但是要到了流求海關,可要交海關稅了,就是我家家主的經營,也是分毫海關稅都不能差的!”

 呂家商業的大掌櫃眼睛裡波光閃動,他不是差這些稅錢,而是感到好奇,說:“聽你先所言,你家家主自稱是流求島島主自己也要收自己的稅嗎?”

 “是的,在那裡無人可以不交稅這稅錢用於公共建設了。”

 呂家商業的大掌櫃笑了,他搖頭表示有趣,但是不想再理會下去了。

 然後兩人商議了一下, 呂家商業的大掌櫃決定派人前去,特別是那流求棉布和鯨魚油,他準備多多換回一些來。

 流求棉布一出現在大宋市場,立刻就引起了眾多商家的注意,特別是那種四尺寬幅的一種。

 這種棉布布面上有細密的經向條紋,布質厚實,表面遠比大宋棉布平滑。

 而且顏色多樣,用水浸後搓洗一番,竟然不輕易掉色!

 盡管安靜認為大宋的棉布質量差,但是植棉所需勞動量少,而且棉織品比絲織品堅韌耐穿,大宋農民當然願意種棉花,而大宋百姓當然選擇棉布而不用絲麻布了。

 這裡不是說棉布完全替代了絲麻物,畢竟有各個階層的不同需要。

 流求棉布的價錢正好處在絲和麻的中間價位,所以一推出來,在哪裡都是熱銷。

 所以說,呂家商業的大掌櫃如何能看不出這流求棉布的重要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