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與南宋同行》第50章 東山水晶鏡的作用
  吳大鵬們進了臨安城後,按照計劃,他們在臨安城禦街的盡頭處,找到了一家邸店,不大不小的,不會引人注意。  臨安城禦街,是臨安城裡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是整個臨安的中心大街。

  據《鹹淳臨安志》等文獻記載,鋪設臨安禦街一共使用了一萬多塊石板,十萬多塊香糕磚。

  這條禦街南起皇城北門和寧門,也就是那面世界的萬松嶺和鳳凰山腳路交叉口外,經朝天門,就是現今的鼓樓、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觀橋即今貫橋到今鳳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帶。

  這就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全長約4185米。

  它是大宋在南宋時期的皇帝朝拜祖宗時的專用道路。

  據說,皇帝車隊走過時因為怕壓壞石板,每次都要把石板拿掉,並鋪上沙子。

  這條禦街對百姓來說也很重要,因為它兩旁集中了數萬家商鋪,臨安城一半的百姓都住在附近。

  這條“十裡”禦街可分三段:首段從萬松嶺到現在鼓樓,是臨安的政治中心,靠近皇宮、朝廷中樞機關,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集中,消費與購買力最強,因此,這裡的店鋪大多經營金銀珍寶等高檔奢侈品。

  這裡必定會是四名時空走私者的主要活動地區,但是要是在這裡住,他們就呵呵了,不願意的,離那些權貴們遠一些為好,不是怕他們,而是我們只是來求財的,不求事兒。

  第二段是從現在的鼓樓到眾安橋,以羊壩頭,官巷口為中心,是這時的商業中心,經營日常生活用品,

  據《夢梁錄》載,這裡名店、老店雲集,有名可查的多達120多家。

  最後一段從眾安橋至武林路、鳳起路口結束,形成了商貿與文化娛樂相結合的街段,這裡有都城最大的娛樂中……北瓦,日夜表演雜劇、傀儡戲、雜技、影戲、說書等多種戲藝,每天有數千市民在這裡遊樂休閑。

  他們選這裡,就是看中這裡的人多和熱鬧,清靜了還不成,否則,他們早去西湖邊上了。

  不說別的,不管哪個時空,那裡都是一個好地方。

  鮑威說:“主家,西湖邊上才是清靜的地方……”

  吳大鵬說:“在臨安縣城時太清靜了,就想到這個熱鬧的地方住一住……”

  郭勿語說:“要不,可以去鳳凰山吧,那裡又叫客山,歷來大商賈都寄居在那裡,熱鬧呢……”

  吳大鵬說:“我們只是海外行商,哪裡夠得上大商賈?你好好乾吧,將來住那兒去……”

  郭勿語頓時憧憬起來,鮑威開始嘻笑了。

  這家邸店位於下瓦子橋以南,名為紀家邸店,外面掛了四盞大紅燈籠,上面書寫了這四個大字。

  他們選的邸店是兩層樓式的,後面還有院子,還有幾趟平房,他們的車子可以停在馬廄裡。

  他們的那些驢子們一定很奇怪,除了還有同類外,竟然又遇到了駱駝!

  馬廄還挺大的,有專人管理,當然,草料的費用都要按天算的。

  四個朋友要了兩間上房,兩個學生,去了中房。

  級別不夠,差旅費肯定不一樣,自古都是這樣。

  大家忙亂了一氣後,天色晚透了,就準備休息了。

  如果在臨安縣城,他們開辦了紅水溪工業園區,那麽在臨安城,他們絕不會辦什麽商業還是工業,受不了那個氣。

  宋代從城市到鄉村鎮市的商業、手工業以及其服務性行業,大體上商業稱“行”,

手工業稱“作”,都有同行組織,稱為行會,類似近代的同業公會。  官府將商鋪、手工業及其他服務性行業,均按行業登記在冊,有關人員必須加入各行會,否則不能從事該行業的經營,甚至各行業都有自己的服飾,“如香鋪裡香人即頂帽披背,質庫掌事即著皂衫角帶不頂帽之類”。

  那麽官府需要的物品及工役都向各行會索取,這是白要的,會成為商人和手工業戶的沉重負擔。

  而且各行都有行頭或行首、行老,他們負責安排行戶向官府提供;並負責制定貨物價格,如南宋臨安府“城內外諸鋪戶,每戶專憑行頭於米市做價,徑發米到各鋪出糶”,等等。

  行會也是官府對工商業各業管理的組織,那個行首便是行會與官府交涉的代表。

  遇到清明一些的官員還成,要是黑一點的,他們可不想受這個王八蛋氣。

  好在,這個要求大多只是在大城市裡施行,一些偏遠的地方,還是比較松的,臨安縣城沒有。

  ――――――――――――――――――――――――――――――――

  在臨安城禦街中段區右邊的清風坊的一戶人家裡,珍寶行行首劉錢這一夜睡得不踏實。

  原因很簡單,知臨安府洪府尊又親自派人來催促了。

  幾個月前吧,珍寶行業內忽然出現了若乾好物件,特別是那所謂的東山水晶鏡。

  那可真真是寶物!

  一查,原來是從臨安縣城來的一個商戶,據說是從海外行商那裡購得。

  此物一出現便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一些大戶門馬上重金買下,用黃花梨等硬木雕出合適的鏡框,大多數竟不是給女人用的,而是自己留著把玩。

  五千貫銅錢,五百萬錢啊……五十戶普通人家的家財了!

  知臨安府洪起畏有機會買到了一面。

  在南宋時期,官員是可以經商的,特別是一些大城高的官員。

  大宋時期的官員工資相比而言,是所有朝代中最高的了,五品以上就可以達到三十貫錢,大城市裡的,還能翻倍。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啊,這個大宋時期的物價可也是最高的了。

  更重要的一點,宋以前大多是大家族大地主門閥之類的子弟做官,就算也有科舉製,但平民子弟尚少。

  而在大宋時期,宋太祖願與天下讀書人共同治理天下,而且宋真宗又用赤果果的“書中自有黃金屋”來誘惑讀書人,所以,大多數官員都是鳳凰男,一人掙錢,全家花。

  問題就來了,大城市裡的物價貴啊,特別是臨安城。

  在臨安縣城一人一天二十幾文錢,可以生活下去。

  一間屋子最多五文錢一天的房租,上好的蒸餅七八文錢一個,一家五口人四五貫錢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可以偶爾吃上肉。

  羊肉吃不起,豬肉還是可以的,魚肉更便宜的。

  但是臨安城不行啊,最便宜的房租,一天一百文!

  當宋子強聽聞那紀家邸店一間上房一天竟然要他們八百文錢時,當時也有些乍舌,媽蛋的,這物價,簡直是上饒和上海房價的區別了。

  盡管宋朝官俸的發放中、有錢、有綾絹、有祿粟、隨員用人也有衣糧、還有職田、還有各種包括賜宅第在內的賞賜。

  而且官署還有公使錢,就是類似今天的小金庫,專門用官員的福利發放,但是對在臨安城任職的官員們來說,特別是鳳凰男們,根本不夠的。

  他們就想辦法做生意,對於這一點大宋的政府不管的。

  這時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商人和官吏的聯系日益增多,交往日趨頻繁。

  關系也從之前的對立慢慢的和平演變成相互依賴、利用的關系,開始官商勾結。

  同時在朝廷"通商惠工"政策下,社會等級逐漸淡化,一些商人也變成了"同是一等齊民",商人子弟中的"奇才異行者"也可參加科考。

  知臨安府洪起畏府尊是臨安本地人,他的妻子郎氏,也是本地人。

  家裡有臨街房十多間,而且都是面臨鬧市,他便將這十余間門市房拆分開出租了,一個月收入不少。

  妻子郎氏嫁到他家時,又帶了一套門市房,他便讓家裡的一個老仆借此開了一家綢鋪,生意不錯。

  所以,他有錢也能買得起,如果靠工資,他只能呵呵了。

  知臨安府的工作,熟悉官場的人都明白,這個工作並不是好活。

  他們頭上直接頂著皇上和其它各種權貴,人流量又是最大,事情還多,壓力可想而知,也正因為很容易得罪朝中大臣,很多人堅持原則被革職,有的則主動離職了。

  知臨安府的官員在一百五十多年裡換了150多個!

  基本上一年換一個了!

  (注:但是這篇文章裡, 只能安排他了,而且要時間長一些了。)

  洪起畏的官運一直平平,長年在其他州縣飄來蕩去,夫妻間長年分居。

  後來,他托上了丞相賈似道的路子,送了重禮,這才得以調回來。

  回來後,工作是極累的。

  臨安城內大小事情都歸他管,戶籍人口、收稅並征徭役、頒布各種法令。

  實際上,南宋初年,臨安府的最高長官為府尹,由太子兼任,直到乾道九年(1173),恢復設置知府及附屬官吏。

  而且他還得要教育和法律引導民眾,官吏各種訴訟案件,社會治安也得過問一下,忙得不亦樂乎。

  但是他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他是在家門口上班,妻子溫柔賢惠,小日還好吧。

  他得了一塊東山水晶鏡後,便送與郎氏。

  郎氏一開始喜之,但見其能使自己纖發俱悉,又驚之,感歎自己的容顏漸逝……竟然身上還未有半個子女,其實她才二十四五歲……竟不如那銅鏡能讓自己好看!

  但是,可不能再讓大官人離開自己了!

  郎氏道:“官人啊,奴家以為,此物過於新奇,莫不如獻於丞相了……你我也好保個長年廝守……”

  再送一份重禮?

  郎氏道:“奴家祈願今生今世與官人不離開臨安城!”

  好吧,祈願上天,也不如給賈平章送禮……

  洪起畏府尊歎了口氣。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