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與南宋同行》第49章 我們去臨安府 (3)
  他們的四輪/大驢車讓他們的行程變得舒適了。  兩個趕車的學生在嘰嘰喳喳地聊天,雖然他們自稱對臨安城很熟了,但是以這種方式去,還是第一次呢。

  車廂裡的四個教授也不時掀開竹簾子看外面,這一路的風景還不錯吧。

  道路還是有些不平,但是他們的速度也慢,所以整體並不太顛簸。

  吳大鵬說:“路上的人,沒有太在意我們……”

  宋子強得意地說:“他們哪裡知道這個轉向技術?!”

  吳大鵬說:“最好永遠沒有人在意我們……”

  但是事與願違呢。

  鮑威停住了四輪/大驢車。

  怎麽啦?

  鮑威拉下手閘,麻利地跳下車,說:“某先前說過的攔頭們來了。”

  吳大鵬推開車門,探身看去。

  他看見七八個人站在路口處,其中有五個壯漢,竟然還有兩個婦人。

  吳大鵬看到,這些人竟然有兩個拿著弓箭,兩個拿著長槍。

  其中一個當頭的正在衝著他們招手。

  這些就是攔頭?!

  前文說過,大宋時期也是一個賦稅眾多的時期。

  而且他們的收稅人員還比較雜,比如“攔頭”這個職業,在宋朝立國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攔頭”不過是在商稅院中從事雜役的人,身份低下。

  不過,隨著他們接觸稅務程度的深入,日益受到官府的重視。

  這一時期還給他們開工資,一個月五六貫是有了,不低的。

  但是到了南宋時期,也不知道是怎麽想的,也許是腦子壞掉了,他們竟然被允許以稅收提成來充當工資……這可就壞菜了。

  宋代攔頭的情況在《宋會要輯稿》、宋人筆記小說中多有記錄,但反映出的史實是:從現有數據看,“攔頭”收稅作惡、侵擾百姓的記錄更多的是在真、仁朝之後,這與宋代當時的商品經濟發展的活躍期相吻合。

  北宋末年以後,“攔頭”不僅數量增加,而且活動頻繁。

  他們的足跡開始走出縣城中的稅務,大多活躍在客商必經的交通孔道與河岸。

  他們原本攔截客商,征收稅錢的公共職責,甚至逐漸變成擾亂國家經濟秩序和人們生活的不法行為

  到了南宋時期,他們日益猖獗,甚至女性攔頭都上場了。

  攔頭的增多,當然從某一角度反應出這個南宋時期的“鄉鎮”級市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發展起來了,這個發展的速度,特別是從鄉鎮一級市場數量增加的數量來看,南宋大大超越北宋了。

  大家事先研究過這些資料,說:“真沒有想到大宋時期私設關卡,任意收稅的現象這樣多……”

  當時,吳大鵬卻高興地說:“咱們就偷著樂吧……這也正好說明大宋可以讓你隨意做生意,讓你任意遷徙,換在大明時期,沒有路引,你哪也去不了。我們情願用金錢換自由。

  總之這歷史的發展裡面就透著一股子邪性,大概是跟元蒙學的?”

  好吧,大家在歷史上的比爛中,只能認為這大宋還是不錯的,要錢總別要了別人的自由好。

  那些攔頭中有女欄頭,那是為了要搜查女行商而準備的,看吧,這幫子人真是夠貪的。

  那些攔頭們走了上來,其中一個頭上戴著一種近似介幘與宋式巾子的襆頭,這個叫曲翅襆頭,就是大宋版的大蓋帽了,身上穿著圓領皂服。

  如果他這一身洗乾淨一點,

補釘少一點,還是有些威風的,但是它的髒和破舊實在是讓人害怕不起來。  那個人邊走邊喊:“此車身上無火印,必是匿稅也。賄某則免。”

  靠,要罰款還是收稅,你倒是委婉一點啊,先挑挑毛病也成啊。

  你當我不懂嘛?我這又不是貨車,交什麽販運的火印錢?

  那個人到了眼前後,吳大鵬低頭看他,不過一米六三四左右,不太壯實,但是一幅挺胸抬肚的樣子,一看就是吃慣了嘴了,無所畏懼了,很自信。

  吳大鵬不想多事,連忙笑著說:“好說,好說,不知要多少?”

  “你車上可有茶葉?有茶引嗎?”那個人又不急著要錢了,看樣子想多要一點了。

  “絕對沒有!此車是客車,不是運貨之用,都是些行李……”

  “行李,也要交稅!”

  吳大鵬不在意地說:“好說,好說!”

  那個人這時向身後擺了擺手。

  兩個舉著槍,兩個裝模做樣拉著弓的人把手裡的家夥放下了。

  那個人又說:“你車上可有女家眷?要不我可以讓女攔頭查看……”

  “沒有……”

  那個人於是就直接上前,探頭進到車門看了一下,用鼻子嗅了嗅,沒有搭理車內的其他人,要不說他自信嘛。

  他聞完後,轉過頭來,說:“還好,你若是沒有茶引運茶了,那就是販私茶了……要知道……”

  吳大鵬接上話說:“大宋貪官不會有死罪,但私運二十斤茶葉必死……”

  那個人忽然快樂地笑了,露出一口爛牙,說:“極是,極是……你這人說話有趣,某也是才想到這一點……哈哈哈。”

  最後算了他們二百文錢的不知道什麽名目的錢,還不要會子。

  當然,更不會給收據了。

  那個人笑著說:“看你們的小車夫,便知道你們是從海外來的,都是好長大的漢子,但是說話很討人喜,前面十裡處,還有幾個攔頭,不過你們可以向右拐,一樣可以到臨安城的……”

  吳大鵬差點想拍他肩膀了,不是錢的事情,這樣的人好交往的。

  一個錢財,一個酒肉,他就能幫你做任何事情的。

  但是,想必這個時候不流行這種身體語言,兩人便愉快地告別了。

  宋子強直到他進了車後,才把車頂蓋拉上了,把大袖子裡的微衝保險扣了。

  剛才若是有異動,他敢保證那幾個家夥一個也跑不掉。

  大家重新上路。

  郭勿語悄聲說:“老鮑,我發現個秘密……教授們的手裡定有厲害的家夥……”

  鮑威認真地趕著驢車說:“勿語,吳教授說過了,在外面不要稱他們為教授,要叫主家……他們手裡的家夥定然絕頂厲害,不讓摸一下,定是怕我等愛傷了……”

  車廂內,大家都佩服吳大鵬的應對得體,宋子強說道:“還得是大鳥當過主任,要是我呢,看他那個逼樣子,要不我不說話了,要不就直接突突了他們!”

  吳大鵬說:“說實話,我最怕的就是你突然衝動起來了,這個人要是長期叫人管老實了後,要是突然有能能耐了,特別容易衝動的……我認真地說啊,強子,下次你可別第一個動手,除非我們都動手了啊……咱們是求財的,不找事。”

  宋子強笑著答應了,剛才其他人都沒有搶過他探出身子。

  他們聽了先前那個攔頭的話,向右拐了一下,從另一條路奔向臨安城了。

  還好,鮑威和郭勿語都是識路的,這裡的道路和石橋開始密集起來。

  南宋時期,是“鎮鄉”級地區發展的高峰期,不斷出現一些村落與村落慢慢開始合並的現象,由村落向著鎮鄉的行政級別發展。

  這一點還可以用商稅的征收來佐證。

  比如南宋徽州歙縣有岩寺、新館兩個地方,在紹興五年(1135)以前還未正式設鎮。

  但是,它們因有“商旅聚會”,官府遂差官“拘收稅錢”。

  在紹興三年(1133),岩寺的商稅歲入已經達到6300余貫,新館的商稅歲入2100余貫。

  當地的地方官員因這兩地經濟收益好,遂向朝廷申請將兩地升為鎮。

  而岩寺、新館這兩個地方在設鎮以前,顯然就是低於鎮的村落級別的地區了。

  這種表現,可以說是“城市化”的萌芽現象,如果沒有元蒙離奇般崛起,然後打斷了他們的發展,哪怕只要過上一二百年,在南宋境內,不算沿海、沿江地區,就算在內陸上也怕會自然形成幾個巨大的城市群……但是他們有這個機會嘛?

  穿過余杭縣以後,就快要到臨安城了,他們發現自己路過的鄉鎮都開始具有衛星城的模樣了,這又從另一個角度來證明了此時是農村鄉鎮化的高峰了。

  四輪/大驢車開始放慢速度了,車外的人聲也越來越多了。

  車廂裡的人不停地掀開竹簾子向外觀看,這還是離臨安城遠一些的地方呢,明顯比臨安縣城熱鬧了。

  王德發說:“這就好比是深圳的布吉鎮了……”

  大家認可。

  他們在一家飯店吃了飯,飲了兩角酒;他們的驢子們也和幾匹駱駝一起吃了飯,飲了清水。

  令人新奇的是,他們竟然能遇到了駱駝,也沒有遇到馬,當然更多的還是驢了。

  ――――――――――――――――――――――――――――――――

  宋室南遷的時候,於公元1138年定行在於杭州,改稱臨安。

  真正的大宋人,沒有人叫這裡為國都的,他們認為大宋的國都還是在東京,這裡只是行在。

  此後便擴建原有吳越宮殿,增建了禮製壇廟,他們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發展商業、手工業,使之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滅亡,前後共計一百三十八年。

  這裡分為內城和外城。

  內城,即皇宋高宗城,方圓九裡,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乾,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禦花園。

  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

  外城垣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

  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發展到現在吧,整個周邊地區,一百五十萬人口是有了。

  但如果說北宋東京的政治和生活中心還是宮城——裡城——外城——郊外的順序依次擴展,那麽南宋臨安城已形成多中心式結構。

  他們的外城城門外形成若乾大型生活用品批發市場,主要有糧食、蔬菜、水果、水產品、肉產品等。

  西湖沿岸則形成又一個中心區, 樓台沿湖林立,園林鬥豔爭奇,寺觀眾多,正所謂“一色樓台三十裡,不知何處覓孤山”,儼然是一個集居住、娛樂、文化、商業於一體的繁華區,由於各種原因,西湖區並沒有被括進臨安城圈。

  但是,西湖,雖在城牆之外,卻成為杭州不可分割的部分。那些在這裡享受燈火樓台、夜夜笙歌的達官貴人,也絕不認為自己住在城外就成了鄉下人。

  西湖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呈現出現代化的繁榮,而且居世界前列。

  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

  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貿易關系,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

  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當吳大鵬他們的四輪/大驢車進了臨安城西北面的余杭城門後,他們心裡都跳了一下,好像感覺到了什麽。

  余杭橋下的水在不緊不慢地流淌著……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