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與南宋同行》第61章 經濟的發展不是靠領導
 平章賈似道說:

   “官家,先前只是耳聞過韃靼人的四王封地,現在看那地圖,我大宋的北部,西部,皆是死路!

   東部,只有流求島那個彈丸之地,除此無可進取而南下則都是熱瘴惡礪之地,非常人能夠久居!”

   大宋官家趙禥頻頻點頭認可師臣的話,那地圖上非常明白地標出了這些。

   平章賈似道說:

   “我等也可以去海貿,只不過全大宋都可以去賺得錢鈔,唯官家不可,因為所發行之錢鈔皆是官家所印啊我最近看那所謂流求幣的貴重金屬本位製宣言,感受非常多。

   他們自言一貫流求幣等於一貫銅錢,一兩銀子,並以相應幾成的份額來折算我大宋的錢鈔。

   開始時老夫尚不清楚他們的手段,但是後來慢慢思之,道理都在那個什麽本位上想當初,我等不得不多印了比先前多了數倍的楮幣,那些數目本來只有極少官員能夠知道!

   然而令我奇怪的是,我等剛剛印出不久,那市價萬物隨即盈貴,好像百姓們馬上就人人都知道了一樣!

   百姓如何能知道的?!

   但是,那張姓商人的舉動讓我明白了,我大宋錢鈔缺少本位之物啊”

   大宋官家趙禥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沒有弄明白他的師臣前言和後語有何關系,隻得說:“還請師臣教我!”

   平章賈似道歎了一口氣,這個官家不聰明,隻得說:

   “莫不如內府庫出頭,同樣前去天竺地區和那個什麽開羅地區換取他們的牲畜,然後以低價售賣給農家,收回錢鈔來,市面上的錢鈔少了,物品多了,那價錢自然就降低一些”

   大宋官家趙禥聞言大喜,這是恩出於上,好久沒有演出這樣的節目了!

   本來他還和師臣商量過,想把海鹽的禁椎放開,誰知道他的師臣沒有同意,卻說眼下財政好過,但是不表示以後財政好過,韃靼人的威脅一天不去,萬事不可操之過急。

   但是,如果這次能夠成功,豈不民聲更好?!

   如果張國安島主當時在場,他肯定要好好教一教兩個經濟學二貨!

   大宋政府,不管哪個層面,你們要是想跟著流求島學海貿,張國安島主保證舉起雙手歡迎,能請進來,也能走出去,這才是走具有大宋特點的正確道路。

   但是,你不能打著符合經濟規律的大旗來做違反經濟規律事情吧?!

   大宋政府傳統產品的體量太大,張國安島主和其它的商家眼睜睜看著他們肆無忌憚地把價錢抬了起來。

   換回來的那些牲畜,大宋官家趙禥除了戰馬外,也除了留一些在皇莊裡育種的,剩下的都以一百貫錢一頭牛的水平,賣給農家。

   這又是違反經濟規律的行為郭子仁關長和古劍山行長有些氣憤地說:“我們這裡的牛價也被他們打壓了!”

   當時張國安島主只能安慰他們說:“違反經濟規律的事情不會長遠的!”

   果然,換了幾批次後,他們難以為繼,因為牲畜也需要生長周期。

   大宋官家趙禥的行為得到了大宋上上下下一片叫好聲,《民聲報》上的馬屁文令人作嘔。

   楊友行想在《流求周報》上揭露真相。

   天底上哪裡有這樣做生意的?為了爭奪同行的貨物,不斷地提價,連天竺的土人都知道,凡是穿著紅色或綠色衣服的商人,他們的價錢給的高,有東西賣他們才好!

   張國安島主也沒有讓他發文,現在全大宋正在一起歌頌他們的大宋官家呢,咱不惹他們!

   就眼下看,不是大宋離不開我們,是我們離不開大宋!

   楊友行只能不痛不癢的,酸溜溜地寫了幾句,說是由於大宋給的價錢太高,海外水牛的價錢上漲了數倍

   但是不管怎麽說,大宋現在市面上的錢鈔增多了,而且他們確實沒有加印,市價也降了,各種物品也變多了。

   《民聲報》上恬不知恥地把這個現象歸為大宋官家趙禥“不與於民奪利,反而市利於民”的狗屁政策上!

   可能全大宋的人都是這樣想的,只有禦前火繩槍軍統製法可保持冷靜,這小子寫信向張國安島主請教。

   他認真地回了信,說明了真正的原因。

   首先就是與韃靼強盜集團停戰了,這讓大宋省下了軍費。

   然後就是高產良種的推廣,讓生活必需品價錢下降。

   第三就是棉花等經濟作物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生產資料。

   第四,以瓷器和絲綢、棉布為主的工業產品海外需求大,它們出口後自然帶回更多的商品。

   同時,工業產品的加工增長,使得勞工的工錢收入也增加,他們也能買得起貨物。

   假如一個作坊主使一百個勞力受益,那麽,一個海商就會使一千個勞力受益。

   張國安島主在信中意味深長地說:“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從來不是由一個什麽英明的領導者的幾項政策就能發展起來的,這裡有規律可循!”

   也不知道是自己說的太直接了,還是太難理解了,法可統製過了很久才回信與他探討。

   張國安島主寫完信後已經顧不上管他多久後會回信,現在是快速發展的機會了。

   王德發在山東半島忙著他的甜菜榨糖。

   先前提過甜菜原產於歐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從瑞典移植到西班牙,是熱帶甘蔗以外的一個主要糖來源。

   而且把甜菜作為糖料作物栽培始於那面世界的18世紀後半葉。

   所以,現在的北方漢人們哪裡知道這個甜菜的用處,他們以前見都沒有見過!

   王德發必須讓許多北方漢人學會種甜菜,學會種棉花,學會種花生等經濟作物,糧食不發愁了,那麽至少山東半島的經濟就完全可以靠經濟作物來承擔一部分發展任務。

   除了在山東半島的北部開礦,南部的青島地區也開發出了石墨、膨潤土、鉀長石、石英岩等小礦點。

   事實上,這些非金屬礦的重要性,在王德發的眼睛裡不比金屬礦差!

   比如鉀長石,如果利用石灰石和煤炭來做原料,經過簡單粉碎,成球後在煆窯裡煆燒,就會使其中的氧化鉀轉化成具有水溶性的特點,然後通過結晶法就可以提純。

   大宋政府總是催著要所謂的工程炸藥,如果以他們先前的加工方法來生產,別說賣給大宋了,自己的需求都滿足不了。

   他們的戰爭打法對工程炸藥的需求很大。

   這個初冬,北方漢人們在王德發的帶領下,在大水槽中把甜菜頭洗淨,然後送到要切片的大木桶裡。

   他們看見四頭大驢一起拖著一根硬木長杆,那長杆和桶裡的一根垂直軸連接,它們被一個勞力牽著走動時,那甜菜就會被切成片了。

   王德發設計的這種平盤式切片機主要是為這個時代準備的。

   它主要由垂直軸、傳動軸和旋轉刀盤構成。

   嵌有切片刀的刀框置於刀盤外圈上,盤中央安裝主軸和外接傳動軸。

   刀盤外緣裝有套筒與罩帽形成環狀空間,倒入甜菜頭後,在刀框的上部有一個個逐漸縮小通道的壓菜板,當刀盤旋轉時甜菜被夾住壓向切片刀而切成菜片。

   然後再把菜片裝入滲糖罐子裡,以清水浸泡,然後不斷地舀出糖液,取出浸久的菜片,再來一輪加水加菜片。

   浸久的菜片不要丟,曬幹了後,牲口特喜歡吃。

   這樣提汁以後,再經過清淨、蒸發、結晶、分蜜、乾燥等工序,其中後4道工序的工藝技術與甘蔗製糖的基本相同。

   這個冬天,山東半島出產了第一批白糖。

   王德發有些疲憊地問一直跟隨自己加工的工匠們說:“過程看明白了吧?”

   眾位工匠都喏喏應承直到有一位大膽地說:“不知那刀片為何是波浪狀?”

   王德發知道是自己忘了講,忙說:“增加菜片滲糖的面積!”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