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武裝明末》第518章 建奴要破局
不僅如此,如今在建奴地盤的西面是擁兵十多萬的遼東軍團,東南方向是破虜軍的地盤,建奴不但無法執行削弱大明的計劃,就連他們自己的發展也進入瓶頸。

 歷史上建奴能夠屢次興兵進犯大明,主要是因為皇太極上位之後,向東掃平了朝鮮和消滅了以黃龍為首的東江軍殘,又征服了西北方向的漠南蒙古,徹底消除了後顧之憂。

 可現在朝鮮和原來東江軍的領地都成了方雲的地盤,就連已經被建奴侵佔了十多年的遼南,也大部分都方雲收回了,建奴不僅沒能消除東南方向的威脅,還因為方雲在遼南地區部署了重兵,不得不陳兵數萬與在遼陽以南地區和破虜軍對峙。

 建奴的總兵力就那麽多,崇禎六年的時候,被方雲消滅數萬兵力,現在又被迫陳兵數萬與破虜軍對峙,這就導致建奴可機動的兵力進一步減少。

 況且遼西地區還有十多萬大明遼東軍團呢,雖然他們主動進攻的可能性不大,但畢竟有十一二萬人馬,皇太極要是不派出軍隊表示表示。

 遼東武將也不介意蹈建奴的地盤上劫掠一番,畢竟他們還是大明的軍隊,而且還是在大明擁有赫赫威名的遼東軍團。

 如今破虜軍在大明的名聲急速上升,要不是因為方雲的做法惹得天怒人怨,破虜軍的名聲早就超過他們遼東軍團了,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祖大壽等人也願意割幾個建奴韃子的首級,來提升他們遼東軍團的名氣。

 皇太極是個聰明人,所以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相反,他不但在遼西前線布置了兵馬,而且他布置在遼西前線的兵力比防備方雲破虜軍的兵力更為龐大。

 皇太極這樣做可不是因為他覺得遼東軍團的威脅比破虜軍還大,而是要挑撥遼東軍團和大明朝廷以及破虜軍之間的關系。

 和大明內部官場腐敗、社會混亂、軍隊孱弱不同的是,建奴作為一個冉冉上升的軍事集團,建奴官方組織能力、執行能力,軍事實力,情報能力都要遠遠強於大明。

 當年明金薩爾滸大戰,明軍之所以慘敗,行動不密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仗還沒有開打,明軍幾路大軍的行軍路線,兵力都被野豬皮的情報人員調查的一清二楚。也正是因為知己知彼,努爾哈赤才能從容地制定“憑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這種集中兵力、逐路擊破的作戰方針。

 建奴集團到了皇太極時期,已經組建起了一套非常系統的情報機構,早就將大明朝廷內部文官與文官,文官與武將、武將與武將,文武官員與皇帝之間的矛盾調查的清清楚楚。

 所以遼東軍的處境皇太極很清楚,在破虜軍未崛起之前,遼東軍團就是大明朝廷的東北方屏障,如同柱石一般,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所以大明朝廷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明知道遼東軍團已經成為軍閥性質的武裝集團,卻不敢對對統帥遼東軍團的遼東武將有過多的指摘,還不得不每年撥款數百萬兩作為遼東軍團的軍餉。

 不過隨著破虜軍的崛起,遼東軍團的地位受到影響,尤其是在皇太極把遼南丟給破虜軍後,破虜軍的地盤直接與建奴領土接壤了,兵鋒直指建奴。

 這進一步地威脅到了遼東軍團的地位,就在去年下半年,覺得建奴對大明的威脅小了很多的崇禎皇帝,削減了遼東軍團50萬兩的軍餉,而且還計劃在崇禎七年再減少100萬兩遼餉,而這些從遼餉節省下裡的銀子,全部都被崇禎用於重新武裝京營將士。

 崇禎的這一舉動在大明官場上引起了巨大的震蕩,不少從遼東中撈取巨大好處的文官們紛紛出班,言辭激烈的反對,大聲駁斥皇帝這是在玩火自焚,親手逼反那些為朝廷拋頭顱、灑熱血的忠貞將士。

 不過他們很快就被打臉了,由於破虜軍就在身側,以祖家為首的遼東武哪怕再怎麽不甘心,也只能默認了,造反,別逗了,破虜軍就在一旁虎視眈眈,這個時候造反,不就等於自己把動手的借口送上門嗎。

 就這作為當事人遼東武將都沒有反對,朝堂上那些搖旗呐喊的文官們頓時也啞巴了,不過他們從此徹底把方雲給恨上了。

 可以說破虜軍的存在,已經直接損害了統帥遼東軍團的遼東武將以及一直以來通過遼餉上面吃的腦滿肥腸的一大批大明高層文武官員的利益。

 除了這些之外,對遼東武將來說,還有一個更大的威脅就是隨著破虜局在遼東地區的勢力越來越大,還將會直接威脅到遼東軍團的安危。

 要知道在過去了一年裡,方雲不僅征服了朝鮮,還派兵跨海攻打日本,這位年輕的破虜軍統帥,已經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的野心勃勃。

 連有著大海當掩護的日本尚且無法逃脫被破虜軍攻打的命運,更何況緊挨著遼南的遼西之地,如果破虜軍沒有了建奴的威脅,恐怕都用不了大明朝廷出手,遼東軍團就會被破虜軍給滅了。

 雖然遼東軍團和自己是敵人,但是對皇太極來說,破虜軍的威脅顯然更為致命,皇太極調集重兵陳列在遼西前線,就是故意讓遼東軍團在遼西之地一根毛的好處也撈不到。

 而對內,遼東軍團又要應對崇禎皇帝和破虜軍的步步緊逼,如果不想辦法破局,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而以祖大壽為首一乾遼東武將好不容易才混到現在這個地位,麾下數萬雄兵,朝廷每年幾百萬兩銀子養著,朝廷要他們出兵,還得看他們的心情,肯定不會甘心就此束手就擒,任由朝廷和破虜軍擺弄。

 皇太極也正是算準了這一點,才咬緊牙關派遣了數萬大軍對遼西前線嚴防死守,要知道皇太極這樣做,導致他無法抽調多余的兵力征服漠南蒙古,就連本來遠遁青海地區的林丹汗又跑回宣府以西的河套地區,重整旗鼓,招募部眾。

 而且後金現在還是一個強盜集團,內部生產遠遠無法滿足他們的內部消耗,尤其是軍事物資方面,所以他們才隔三差五侵略大明,甚至不惜糾集重兵,大規模入寇,就是為了到大明來搶錢、搶糧、搶人,順帶削弱大明實力。

 可現在到大明去搶劫已經很不現實了,建奴之所以能堅持下去,全靠他們以前搶到的巨額財富,在加上大明境內大量的漢奸商人主動配合,替建奴輸血。

 不過隨著破虜軍遠攻日本之戰結束後,方雲的重心又重新回到了大金國身上,雖然很不想承認,可不得不說,皇太極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壓力,他知道大金不能在這樣下去,必須要想辦法破虜局。

 皇太極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和自己一樣遭遇的難兄難弟遼東軍團,皇太極想要破虜局,無非就是加強自己軍事力量,最好就是同時還能削弱對方的軍事力量。

 不過想要削弱破虜軍的力量,他們的軍事力量只會更弱,所以皇太極的第一目標還是征服蒙古;第二目標入寇大明搶錢、搶糧、搶人;第三目標,消滅遼東軍團,第四個目標征服大明,最後一個目標才是對付破虜軍集團。

 可要對付蒙古,首先就要消滅林丹汗,畢竟林丹汗可是蒙古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在蒙古諸多部落中有很大的號召力,林丹汗回到河套西部地區之後,收攏了原來察哈爾部的大部人馬。

 再加上去年皇太極和方雲在遼南地區大戰,大量的蒙古士兵被皇太極當成炮灰送上戰場,在林丹汗回到歸化地區後,不少蒙古部落又重新回歸了林丹汗的懷抱,因此林丹汗很快又聚攏了兩萬騎兵。

 皇太極倒是不怕林丹汗的兩萬騎兵,有一萬大金鐵騎就足夠了。

 只是打敗林丹汗容易,想要全殲林丹汗的軍隊就難了。林丹汗也是一個人精,打不贏就跑的套路他已經玩的很溜了。

 兩萬騎兵灑在茫茫蒙古大漠之上,皇太極也無可奈何。可如果不消滅林丹汗的主力部隊,就就無法徹底將漠南蒙古納為己有,所以要征服漠南蒙古,至少出動數倍於林丹汗的兵力, 才有可能殲滅林丹汗的主力部隊。

 可是在遼東軍團和破虜軍集團的雙重威脅下,皇太極很難放心抽調五六萬騎兵去攻略蒙古,蒙古地廣人稀,這一去少說也得半年的功夫,要是不解決老巢的安危問題,等他們從蒙古回來,沈陽不是改姓方就是改姓朱了。

 這天,皇太極又讓手下的太監叫來了狗漢奸范文程,商討該怎麽利用遼東武將集團和破虜軍的矛盾,已經他們對朝廷的不滿,讓祖大壽和吳襄和他們合作,共同攻打蒙古部落,最不濟,也要讓祖大壽等遼東武將冷眼旁觀,好讓他們放心地從遼西前線抽調兵力去攻打蒙古。

 “范先生,說服祖大壽等人的任務本汗就交給你了,只要祖大壽願意合作,我們大金也是可以付出一定的報酬!事成之後,本汗一定重重有賞!”皇太極說道。

 范文程對皇太極一有大事就找自己商量感到十分自豪,這證明自己是後金集團中當之無愧的第一謀士,范文程頓時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只見范文臣激動地說道:“主子放心,奴才保證完成任務,定不負主子重托。”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