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武裝明末》第355章 擴軍
有了方雲的支持,王永民很快就開始行動起來,登州城大量的房屋建築遭到叛軍的破壞,尤其是東城和北城,破虜軍和叛軍在這裡大戰了好幾天,光是炮彈就打出去了兩千發以上,主戰場地區的建築物幾乎被夷為平地。

 為了重建和修補這些建築,王永民從登州的百姓中征召了兩千多個泥木瓦等建築工匠,同時引進文登縣的木材商,石料、木料等商人負責提供建築材料。

 又讓這些提供原料的商人在登州府本地的招募百姓負責采集和運輸材料,光是重修登州城的工作,就為三千戶近兩萬百姓解決的工作的問題,當然開銷也不小,被戰爭破壞的建築足足有數百棟,不管是向商人購買材料還是征召建築工匠都是需要花錢的,前期工程,王永民就往裡面投了兩萬兩。

 幸好登州城牆沒有多大損毀,否則重修那十多高和寬度接近十米的城牆,恐怕方雲都會吐血。

 不過兩萬兩銀子花出去,效果也是很顯著,三千多戶百姓重新有了生計,不需要在靠官府施粥活命,不僅讓登州迅速恢復了生機,更讓其他百姓看到的希望。

 百姓們也是第一次看到官府竟然會主動幫他們解決生計問題,這要是放在以前,別說是經歷這麽大的叛亂了,哪怕就是一個小規模旱災或者澇災,官府都沒有能力賑濟,這也是為什麽每次遇到天災或者是人禍,就會有大量百姓流離失所的原因,因為如果還留在原地,他們就只能等死。

 所以這次看到官府不但給自己施粥讓自己活命,而且還幫他們安排的工作,讓他們無後顧之憂,百姓們很受震動,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啊,悄然之間,登州官府的形象大為轉變,還沒有安排到的百姓也不再是一臉麻木和絕望,而是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就連孫元化的名聲也恢復了不少,並且越來越深入人心,誰讓他是登萊巡撫呢,這讓孫元化十分欣喜,對王永民也越發的看中。

 而王永民也沒有人讓孫元化失望,緊接著他有從文登縣帶來十幾個大商人在登州開設工坊。

 比如方雲的老熟人許富貴,在文登城他就曾經聽方雲的建議,成立了一個紡織廠,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賺了一萬多兩,在加上登州糧食生意基本上被惠民糧行壟斷了,許富貴現在已經改行專門做布匹生意了。

 而對這次能夠把生意做到登州城去,許富貴當然是求之不得了,一口氣就投了兩萬兩銀子,成立了一個需要兩千工人的紡織廠。

 還有喬家的喬成,當他知道方雲當上了登州參將,王永民也成了參政時,他就知道方雲崛起不可避免了,喬成立刻決定借著這次機會把鹽鋪開遍了登萊兩府府。

 為此,喬成也是一口氣向方雲下了三十萬兩銀子的訂單,要求購買六百萬斤鹽,使得方雲把鹽田的規模一下子從一百畝擴張到六千畝,一個勞動力一年最多只能照看十畝鹽田,這一下子又幫方雲解決了六百戶人生計問題。

 除了喬成和許富貴,文登縣其他各個行業的商人也都趁機在登州城開設商鋪或者工坊,到後來不僅是文登的商人看到兵亂後登州城蘊含的巨大商機,黃縣和福山縣的商人也開始行動了起來

 ,甚至連還處於混亂之中的蓬萊縣都不例外。

 各地商人湧入登州城,立刻催生無數附屬的職業,比如碼頭的苦力,成立的馬夫,各種長工、短工等等,而且由於人流量大了起來,城裡的大小客棧,酒樓也都重新開業呢,跑堂,小二,掌櫃,會計等等都能找到活幹了。

 不僅是商人,很多蓬萊縣的大戶富戶,知道登州城由破虜軍維護治安後,出於擔心自己安全和財產等各種問題,紛紛跑到了登州城來避難了。

 而且商人來到登州後,王永民光是靠出賣地皮和房產,就足足了賺了幾十萬兩銀子,而且向地皮和房產交易,尤其是數額巨大的交易和商業用地,征稅商業稅的比例是很高的,光是收稅都收了幾萬兩。

 甚至就連王永民都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個樣子,原本他以為這次至少也要投進去幾萬兩銀子,沒想到最後反倒是賺了幾十萬兩。

 王永民原來是打算讓災民去修官道,不過現在有了錢之後,他打算成立一支專門成立正式部門,專門負責修建官道的工作。

 因為王永米曾經聽方雲說過,要在縣與縣,縣與州,縣與府,以及州與府之間都修通官道,這樣不僅容易吸引過往商旅的駐足,更重要的是方便軍隊調動。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讓孫元化痛疼不已的十萬百姓有一萬多戶被內部消化了,剩下的不到四萬百姓王永民全部安排去種田了,四萬百姓還不足八千戶,按照每人五畝的保準,才分出去二十萬畝地。

 剩下的八十萬多萬畝,王永民打算用來安置登州府各縣的難民,八十萬畝地足夠安置十多萬流離失所的難民了,在加上登州城安置的十萬百姓,差不可以把因為孔友德叛亂而產生的難民全部安置。

 只是不管是開墾荒地招募百姓種地,還是在招商引資,新的利益鏈形成勢必會影響到老的利益階級。

 比如喬成要爭奪兩府的食鹽市場,就肯定少不了和其他鹽商打一場商戰。不過喬成的鹽都由方雲來供應,而方雲又打定主意要降低登萊府的鹽價, 所以隻以五文一斤的價格賣給喬成,而其他鹽商從私鹽販子或者是官府那裡得到食鹽至少都需要四十文一斤,和喬成打價格戰,就算他們倒貼錢都沒用。

 再比如各州縣的難民都被王永民招去屯田了,這些難民原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土地,只是被叛軍劫掠,不得不賣填換錢,而收購他們土地的就是當地士紳和大戶。

 不過士紳和大戶可不會自己去種地,正常情況下,他們就是招這些失去土地百姓給他們當佃戶,畢竟曾經是自己土地,種起來也能更得心應手一些。可是現在這些百姓都被王永民招走了,豈不是意味著他們收購的土地不就沒人種了嗎。

 這讓那些大戶、士紳們如何肯答應,官府要吃肉可以,好歹也給他們留點湯不是,這樣吃乾抹淨可是要犯眾怒的。

 為了保證王永民的規劃能夠順利執行下去,就必須要有軍隊作保障。

 所以在這個一個月的時間內,方雲對破虜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擴編,而第一個擴編的就是炮兵。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