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武裝明末》第510章 對日作戰
不過德川幕府損失的大與小,與他們鄭家又有什麽關系呢,他們巴不得德川幕府損失的越大越好,損失越大,德川幕府就越需要各國的商人帶來的資源為幕府充血,這樣他們只會賺的更多。

 事實證明,鄭芝龍猜得沒錯,德川幕府的確已經對方雲非常不滿了。

 為了限制其他日本大名的實力,早在1616年,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規定一切外國船隻均不得在大名領地通商,只能在長崎和平戶從事貿易活動。

 同時,還加強了對朱印船貿易的管制,禁止西部大名擁有載重500石以上的大船,朱印狀隻發給與將軍關系密切的京都一些少數豪商。

 即使這樣,西部一些大名仍然在私下與西方商人經商,以求壯大經濟實力,得到先進武器,幕府非常不安。

 第三代將軍也就是當代德川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上台後,當年便下令禁止西班牙船隻來日本。緊接著,德川幕府連續數次頒布了“鎖國令”。

 鎖國令的主要內容是:禁止日本船出海貿易和日本人與海外往來,偷渡者要處以死刑;取締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傳教士在日本的傳教活動,對潛入日本的傳教士應該予以告發和逮捕,以防止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對駛抵日本的外國船隻實行嚴密的監視,貿易活動也由幕府進行嚴格的管制。

 這三套組合拳打下來,日本的“鎖國體制”最終確立起來。

 後來德川幕府還下令斷絕同葡萄牙的貿易往來。而在這之前,英國商人因同荷蘭人的競爭中失敗,在1623年自動撤出了日本。

 所以現在可以在日本正常貿易商人只有荷蘭和大明兩國的商人。

 荷蘭的商人被允許通商日本,是因為荷蘭是一個新教國家,沒有在日本進行傳教活動,得到了幕府的讚許,而且荷蘭商人還曾經支持幕府對農民起義的鎮壓。

 因此,幕府特許同荷蘭進行貿易活動。大明則是日本傳統的對外貿易國家,除了大明之外,原朝鮮的商人也是被允許,所以在朝鮮被破虜軍佔領後,方雲才能順利地將商品從朝鮮運往日本。

 即便如此,荷蘭、大明同日本的貿易活動也受到嚴格的管制,並且只能在長崎一地進行貿易。因為長崎是幕府將軍的直屬領地,易於管制。因此杜絕其他藩國的大名通過對外貿易獲取的巨大利益發展壯大。

 方雲這樣毫無顧忌地在日本各個大名之間出售商品,不僅無視幕府下達的政令,還威脅到了德川幕府對日本的統治,長此以往下去,日本怕是很快又要迎來一個戰國時代了,德川家光豈能坐得住。

 但是德川家光也有顧忌啊,他不知道這是方雲個人的意思還是大明朝廷的意思。雖然朝鮮人早已經將萬歷年間,大明出兵幫助朝鮮擊敗日本侵略朝鮮之戰忘得一乾二淨,但是德川家光卻不敢無視這段歷史。

 豐臣秀吉的能力多強,從一個下級士兵做起,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最後還結束了一個半世紀的日本戰國時代,完成了日本統一大業,是到目前為止,日本歷史上權利最大的男人。

 可就是因為一場入侵朝鮮之戰,引來大明這個強大的對手,直接把豐臣秀吉給耗死了,同時日本的損失慘重,尤其是豐臣家的軍事實力暴跌。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場戰爭,才給了他們德川家崛起的機會,才會有現在的德川幕府,德川家光可不想走豐臣秀吉的老路。

 貿然對方雲動手,萬一引來大明的報復,幕府對外貿易利益受損是小,要是動搖德川幕府對日本的統治,那損可就大了。

 尤其是他們日本傾國之力,堅持了五六年,都沒能消滅朝鮮,而方雲卻隻用不到半年的之間,就把朝鮮改成安東省了,可見大明的軍事實力之強大。

 德川家光本來已經派人去大明調查方雲的情況,準備對症下藥,鄭芝豹就到了。

 得到了鄭芝豹提供的情報後,德川家光立即派兵封鎖了方雲在長崎設立商行,同時嚴令各地大名不準與方雲名下的商人進行商業交易,還直接派遣軍隊,驅趕和抓捕從朝鮮方向前往日本的商人。

 對德川幕府的行動,方雲早就有了心理準備,方雲不是不知道德川幕府已經下了鎖國令,但是方雲覺得現在還不到他們鎖國的時候,日本的人口有2000多萬,方雲需要這些人來傾銷大明的商品。

 如果遵從德川幕府的鎖國令,方雲就只能德川幕府進行商業貿易了,這樣不但貿易的規模受限制,還會助長德川幕府的實力,而且一旦輸入日本的商過多,影響到日本本國商品的價格,還是會遭到德川幕府的打壓。

 到那時在與德川幕府對上,就是和整個日本為敵了。僅憑山東和安東兩個省的支持,想要打垮日本軍隊,讓德川幕府臣服,難度太大,代價也太大。

 既然早晚都要打一場,何不趁現在還能找到盟友的時候,和德川幕府較量一番呢。不過方雲沒有想到的是,鄭芝龍竟然成為自己和德川幕府之間戰爭的催化劑。

 德川幕府那邊一行動,方雲這邊也很快就做出了反應,調集了海陸兩軍兩萬人馬攻打日本長崎。

 同時方雲還派人聯絡仙台藩,加賀藩、薩摩藩,尾張藩,這四個藩都是日本實力相當強大的大名藩地。

 德川家創立幕府之後,便一直想盡辦法削弱其他大名的實力,限制其他大名的發展,尤其是德川幕府不允許其他大名和各國的商人交易,使得各大名的實力與德川幕府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大,眼看著自己實力一天天地衰弱下去,大名對德川幕府自然是越來與不滿意。

 尤其是仙台藩,伊達氏的仙台藩一直都把天下稱霸作為自己的目標, 因此,德川幕府在確立了幕藩制度之後,仙台藩一直都是德川幕府的心腹大患。德川幕府一直都對仙台藩保持警戒,視其為假想敵。

 仙台藩對此也心知肚明,只是礙於德川幕府的實力,不敢表現出來,而各國來往日本的商人,出於利益和安全問題的考慮,同樣積極配合德川幕府頒布政令,只在長崎地區與日本人做生意,也隻與德川幕府以及與經過德川幕府同意的大名交易。

 好不容易出現方雲這樣一個不畏懼德川幕府的大明將軍,願意組織商人與他們交易,仙台藩自然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不過仙台藩的實力可不是德川幕府的對手,所以他們又拉上了加賀藩、薩摩藩,尾張藩。

 就憑這個四個大名聯手,還不是德川幕府的對手,首先德川幕府本身就是日本最強大名,還能召集一大批大名為他打仗,兵力和財力都是這四個大名加起來的數倍。

 不過四大大名也不是孤軍奮戰,他們背後有方雲撐腰,為了幫助四個大名壯大軍事實力,方雲專門讓兵工廠生產了一大批火繩槍,然後一船一船運往日本。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