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武裝明末》第489章 遼南進展
兗州府的大小地主全部妥協之後,限租令便迅速在山東推廣開來,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地主都無條件接受限租令,畢竟方雲是在他們身上割肉,反對的聲音無處不在。

 有些頭腦簡單,面對方雲轉移佃戶這種釜底抽薪的做法,選擇武力抗,心眼比較多的,則是表面上把佃租降至兩成,背地裡卻依舊收取高達四五成的佃租。

 只是不管明裡暗裡對抗限租令,只要被發現,所有的田產統統沒收,地主本人發配充軍。

 對於如何懲罰地主這一點上,兗州府的地主們還是比較有遠見的,也只有對付王府或者衍聖公府這樣勢大根深的勢力,方雲才需要消耗一些腦細胞,而對付普通的地主,果然是采用了最簡單粗暴的辦法。

 當然這也是因為兗州府的地主們親眼見證了孔府的下場,所以才會比山東其他州府的地主更加識時務。

 經過近三個月的推行,限租令遍及全山東省,整個過程中,有超過五百位明裡暗裡對抗限租令的地主被抓捕甚至是擊斃,督軍府沒收的耕地面積不下三百萬畝,這還不算孔府的那兩百余萬余土地。

 限租令順利在山東全省推行,不只是農民得到實際好處,督軍府的權利隨著和限租令的推行,擴展到山東每一個州府縣。

 如今山東州縣一級行政單位,擁有稅務處,農業處,財政處,征兵處,巡檢處,各府府城有稅務司,農業司,財政司,征兵司,巡檢司等部門,基本上將原本府州縣所有官員的權利都架空了,而這些新成立的部門人員任免,全部由督軍府來決定。

 各縣知縣,各州知州以及各府的知府,只有配合方雲督軍府發出政令,才能擁有作為一個地方官行政長官實權,否則就會被督軍府下屬各機構架空,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

 到崇禎六年正月初,不算方雲的農墾公司,山東原有的六千余萬畝耕地,除了自耕農的耕地外,包括三位王爺王莊的土地全部降佃租下降至兩成。

 再加上方雲在山東總共開墾的近兩千萬畝荒地,在遼南開墾的一千一百萬畝荒地,足足有九千余萬畝耕地,山東農民人均佔用耕地的面積超過了四畝,又有大批的公工地,工坊在招工,山東百姓的日子都好過不少。

 除了糧食之外,方雲還在山東西部平原地區兗州府、東昌府、濟南三府大力扶持百姓種植棉花。山東一直都是棉花的重要產地,山東一省的棉花產量就相當於河南和山西兩省的兩倍,對外輸出棉花和布匹也是山東財政收入重要的一項。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山東如今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麽荒地,農民都在忙著春耕的事情,每戶農民耕種的土地都超過了二十畝,人口越多,耕種的土地也就越多。

 其中佃戶需要向地主繳納兩成佃租,自耕農和地主這只需要按照朝廷三十稅一的稅率,向官府繳納田賦稅。但不管是自耕農還是佃戶,在交完佃戶或者田賦稅後,余下糧食也足夠讓他們解決溫飽問題。

 目前還不是所有的自耕農都只需要按三十稅一交稅,種植方雲在山東和遼南開墾的三千萬畝土地的自耕農,也和佃戶一樣,都需要上繳兩成佃租。

 但是和佃戶不同的事,三年之後,他們就和所有的自耕農一樣,只需要正常繳納田賦稅就可以了。

 山東每年需要向朝廷繳納一百萬三十萬兩田賦稅,方雲自己開墾的土地不在納稅范圍內,山東原有的六千余萬畝耕地,擁有免稅特權的佔了六分之一。

 只有五千萬畝需要向朝廷納稅,按照三十稅一的標準,一年之中,夏收和秋收季節更征收一次,全省每年能夠征收三百三十萬糧食。

 這三百三十萬石糧食,由惠民糧行出面,為百姓將糧食折算成銀子提供保障,目的是為了防止商人故意抬高銀價,導致出現谷賤傷農的情況。

 三百三百萬但糧食,以山東的糧價從百姓手裡征收,只需要一百萬六十五萬兩,然後再由惠民糧行將這些糧食賣到北方諸省,轉手就能賺到一倍的差價。

 扣除押往朝廷的一百三十萬兩,山東在田賦稅上的財政收入將罕見地達到兩百萬兩,這些還不算方雲開墾的三千余萬耕地,這三千余萬畝耕地三年之內,每年都需要繳納兩成佃租。

 所以頭三年,每年將為方雲提供一千兩百萬石糧食佃租,三年之後,每年也還能為方雲提供兩百萬石糧食。

 在初步掌握了山東的軍政大權之後,山東人口優勢終於發揮作用了,光是田賦稅,每年就有一千五五百萬,哪怕三年之後,農墾公司的三千萬畝耕地取消了兩成佃租,每年的賦稅收入依舊可以高達五百萬石。

 這還只是田賦方面,商稅方面,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全身的商稅就已經達到一個月一百萬兩。

 而隨著山東省多出了兩千萬畝耕地,以及推廣到全省的限租令,百姓的溫飽已經不是問題,消費能力大增。

 以前山東的財富大多數掌握在地主、士紳、商人這些上層階級的手中,雖然這些有錢人花起來大手大腳,但是更多的財富不是被他們換成銀子存在家裡,是用來購買土地,總是都成為不動產,無法在社會上流通。

 方雲在山東推行限租令,就相當於將從地主們手中把一部分財富轉移到了農民手裡,農民得到了這些財富,可沒有辦法向地主一樣,把銀子全部存起來,油鹽醬醋,衣服褲子,農具、鐵具這些生活必需品他們可沒有辦法自產自銷。

 因此可以預計,崇禎六年及以後,山東的商稅必然會有一個大幅度上升的過程。

 除了山東之外,遼南那邊發展也非常的迅速,從山東移民過來的漢人百姓已經超過了兩百萬,人口已經超過萊州府,而且移民的工作還一直在進行,不過主要人口來源已經不是山東了。

 山東被轉移兩百多萬百姓,自身的人口就已經有些不足,隨著大量的土地和農民被解放出來,山東未來基本上不會在出現糧食不足的事情了。

 糧食有了保障後,其他行業才能同步跟進,比如畜牧業。

 不要說山東,整個大明的百姓也很少能夠吃上肉類食物,一是因為百姓窮買不起肉類食物,二就是因為肉類食物太貴。而肉類食品價格居高不下,於畜牧業在大明發展落後直接相關。

 不過之前連人都不上飯了,誰還能顧得上發展畜牧業,但現在不一樣了,如今山東的糧食不但足夠山東百姓消耗,每年必然會有大量的糧食輸出。

 雖然除了山東之外,其他各省糧食都不足,可是山東輸出的規模有點大,八千萬畝耕地,一年兩季,哪怕是一畝一石,糧食的產量也能達到一億六千萬石,而山東百姓一年有七千萬石就足夠了,如果將其余的九千萬全部輸出到其他省,北方諸省的糧價將會大幅度下降。

 谷賤傷農,糧價驟然下降,這可不是什麽好事,不但山東的農民要遭殃,就連周圍數省的農民都要跟著倒霉,真要那樣,整個北方都會亂成一團。

 而且要將九千萬石糧食全部運出山東,單單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消耗就無法估量,因此這樣做反到倒是得不償失。

 所以方雲決定大力在山東發展畜牧業,爭取讓山東百姓都能吃得其肉,同時鼓勵百姓種植棉花,大力發展工商業,礦產業、軍工業等等,而這些都需要大量人口。

 所以現在不僅是遼南在移民, 山東也在大力向周圍身份引進人口,好在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口,遠的不說,和山東接壤河南和北直隸地區就存在大量的流民、難民。

 只不過對於遼南來說,不能直接從山東移民,移民速度自然而然要下降很多。

 好在短時間內還不會影響到遼南的發展,因為建奴的威脅時刻存在,目前遼南移民主要集中在遼南東部金州、複州和鎮江等地區。

 甚至有少部分移民都進入朝鮮新義州內定居,不過出於安全考慮,百姓只是在朝鮮和遼南都司交界處,這樣他們還處在鎮江城內破虜軍駐軍的直接保護下。

 遼南西部和建奴接壤地區,是破虜軍的活動區域,經過三個月的補充,第一師和第二師已經滿編了,使得遼南都司的破虜軍總兵力突破了三萬人,而且蓋州城和鳳凰城都安裝了大量火炮和軍需物資,就算遭到建奴重兵圍城,也足以堅持半年之久,而方雲從山東派遣援軍,只需要一個月多一點,就足以趕到遼南都司任何一個城鎮。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