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武裝明末》第425章 跳火坑
大文學推薦各位書友閱讀:武裝明末正文卷第四百二十五章跳火坑

(大文學)果然,在趙文儒他們發言後,身為首輔大臣的周延儒說話了:“啟稟聖上,趙大人說的雖然有幾分道理,但是卻有以偏概全之嫌。

遼南之地情況特殊,方雲面對的敵人是素來凶狠頑強的建奴,即便是集中登萊兩府的全部軍事實力,對抗建奴且力有不逮。如果還是方雲以參將之職,統領登萊兩地之兵,自然名不正也言不順,如此一來方雲就無法如臂使指地指揮兩府的軍隊與建奴作戰。

況且方雲從去年開始,已經和建奴打了三次大仗,每仗都有斬獲,朝廷卻對其不管不問,下面的將士不知道聖上保護方雲的苦心,只會認為朝廷有功不賞,反而會寒了將士們的報國之心!

所以臣認為,此時讓方雲補登萊總兵的空缺,正當其時,如果擔心今後對方雲賞無可賞,封無所封,臣認為大可不必。

方雲的防區直接和建奴接壤,十多萬遼東軍十幾年下來尚且不能建功,方雲一部只有區區幾萬人,想要立功豈是那麽容易。

再者,雖然升方雲為總兵,但是他的重心還是在遼南,臣認為可以蓋州衛為中心,將金州衛、複州衛、蓋州衛,海州衛、定遼右衛合並為遼南都司,讓方雲兼任遼南都司都指揮司,全權負責遼南戰事,這樣既能達到賞賜方雲的目的,又能讓方雲知道聖上的良苦用心。”

崇禎點點頭:“周愛卿此言實乃老成謀國之言,方雲年輕怎麽了,朕十六歲便登基執政,方雲十七歲如何做不得總兵。

更何況正是因為方雲年輕,所以他才沒有私心雜念,敢打敢拚,才能奪回被建奴重兵把守的遼南之地,比起那些老邁、懦弱無能的飯桶強多了!”

顯然崇禎對遼東將門的腐朽無能都看透了,也失望透了,他要用一批新人把遼東的局面扭轉過來。

其實崇禎最開始是想要重建遼東都司,讓方雲擔任遼東都司都指揮使的。

崇禎的這個想法把周延儒都嚇出了一身冷汗,遼東都司現在已經名存實亡,只剩下遼西從錦州到山海關地段,也就是著名的關寧錦防線地區。

遼西現在已經有了好幾個總兵,遼東軍的十多萬將士都在遼西,遼東巡撫,遼東經略的治所也都在遼西。

周延儒的腦子還是很清晰的,讓方雲擔任遼東都司的都指揮司,那遼西的那幫總兵參將們還不得跳腳,而且就算方雲擔任了遼東都指揮司,也不可能指揮得了遼東軍一兵一卒,還會導致方雲和遼東系的將領產生矛盾,簡直得不償失。

再說,遼東的事情乾系太大,不僅遼東武將深陷其中,還牽扯到一大批文官的利益,就算是周延儒身為內閣首輔,也不敢支持崇禎這座這樣的決定。

不過周延儒身為首輔,不僅要考慮到他的支持者們的利益,同樣也要考慮崇禎的利益,沒有東林黨在背後支持,他就當不上內閣首輔,但是如果讓崇禎對他產生了厭惡,即便他現在已經當上了首輔也同樣要下台。

所以周延儒才選擇退後求其次,建議崇禎重新成立一個遼南都司,讓方雲統帥登萊之兵,在遼南都司與建奴作戰,而都指揮使只是正二品的武官,也稍微能讓那些心理不平衡的人得到一絲安慰。

其實周延儒的這個辦法,可以說是現階段最好的辦法了,因為遼南和遼西之間,中間間隔的是整個建奴,不把建奴打回建州那個深山老林去,重建遼東都司沒有任何意義。

而且他們還不知道,遼南的蓋州、海州衛,

定遼右衛現在還都在建奴手裡呢。崇禎說完話,熊明遇也趁機道:“方雲軍功的真實性,諸位大人完全不用擔心,孫巡撫已經將此次戰役方雲率部所斬殺幾十員建奴將領的屍首送到了京師,其中還包括奴酋黃台吉的的侄子,被奴酋封為貝勒的杜度,兵部已經派人證實了了,確認是杜度的首級無疑。”

在場的文武百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杜度是誰,也不知道在建奴集團中,貝勒是個什麽官。

不過那些肯定大多都是一些地位不怎麽高的官,部閣級官員以及武將集團的勳貴對建奴的官製還是很清楚的,畢竟從萬歷年大明就開始和建奴打交道,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如果連這點情報都弄不到,大明可能早就亡國了。

六部尚書,不,就是六部侍郎,督察院在京官員,以及六科的官員基本上都知道杜度在後金的地位,甚至還有不少官員知道杜度就負責鎮守金州,麾下有數萬大軍。

現在杜度都方雲殺了,而遼南都被方雲給佔了,不用說,杜度麾下的大軍肯定被方雲殲滅了。

所以當熊明遇證實了方雲的戰功之後,就沒有人在反對崇禎對方雲的任命了。

皇帝,內閣首輔,兵部尚書明顯都支持讓方雲做登萊總兵,這個時候再跳出來反對,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再說遼南可不是一個好地方,建奴向來都是睚眥必報,起兵造反的十三大借口,條條都是說大明對他們如何不公平等。

現在方雲殺了皇太極的侄子,滅了數萬建奴士兵,皇太極能放過方雲才怪, 登萊總兵、遼南都指揮使這兩個職位,方雲有命受,還有有命享才行啊!

這時,熊明遇又道:“啟稟聖上,如今建奴受到重創,短時間內定然無力進犯遼西,分兵劫掠京畿重地。

不過如此,剛剛攻佔遼南的方雲壓力就大了,建奴圍了穩定後方,肯定會調集重兵攻打遼南都司,而方雲以及率領的破虜軍經過遼南大戰之後,總兵力已不足兩萬。

方雲自己也深感兵力不足,因此在攻佔遼南之後,就馬上向巡撫孫元化請求支援。孫巡撫也上表,希望朝廷能派遣援兵支援遼南都司。”

那些幸災樂禍的官員聽了這話,頓時不高興了。原本他們以為方雲跳的是火坑,才會在反對無效之後,聽之任之,而不是和皇帝乾到底。

現在開來,這個方雲也不傻,一般的武將,就算明知自己兵力不足,可是才打下遼南,為了面子,更為了獲得更多朝廷的賞賜,大多數人寧願選擇打腫臉充胖子,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向朝廷求援。

可是這個方雲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當然可能是方雲也知道遼南就是一個火坑,所以著急忙荒地想要從其他地方借水去滅遼南的火。

只是方雲這個想法未免過於理想化了,不說現在大明去哪裡調派援軍,就算真的能在遼南集中十幾萬兵力,到那時,還要方雲幹什麽,隨便換一個督師去統十多萬軍隊,也能在遼南擋住建奴的進攻。

想要升官,不付出一些代價怎麽能行。

大文學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後接著觀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