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高手分別率柳飄飄、肖雲、風吹柳等輕功好手,以及柳不發、歐陽玉黛、黃雅文、白燕這樣的暗器高手,在完成攻擊任務的弓箭手協助下,完成最後一波攻擊。
華楓相信,經過這四波打擊,尚能存活的清軍,恐怕萬不存一。
如若真有那般“幸運兒”,華楓除了佩服之外,決定收為已用。
此舉,當然是出於尊重!
出於對強者的由衷尊重!!
如果不是擔心泄露軍情,對於這樣的強者,如其不願歸降,華楓寧願放之離去,也不忍擊殺。
這就是強者對強者的尊重。
……
四波打擊,既連續不斷,又配合緊密。
最重要的是,每波都具備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特點。
第一波,“自家人倒戈。”
對之前戰情一無所知的清軍騎兵,又怎會想到會有此變故?
滿人性喜直來直去。
滿人中的軍人,更是性直。
而騎兵又是軍人中,最為粗豪的軍種。
“有心算無心。”
加之攻擊的,都是武林好手,戰力豈是普通一兵所能比擬?
勝負的天平傾向何方,自然不言而喻。
……
第二波,箭雨攻擊。
被“自家人”倒戈殘殺,而且攻勢之猛烈、戰力之強橫,均乃前所未見。比之以前一觸即潰的明軍,絕對不可同日而喻。
無論是誰,突遇如此變故,猝不及防之下,思緒定然混亂之極。
此時,除了下意識的反應之外,恐怕想得最多的是“十萬個為什麽。”
如此狀態之下,對突如其來的箭雨,自然是毫無防備。
因此,這一波攻擊,殺傷力亦是不可小覷。
……
第三波,伏兵四起。
數千伏兵攻擊之時,正是清軍尚未從兩波疾風驟雨般的重擊中回神之時。
此情此景,正常人的第一反應,不是抵抗,而是潰逃。
因為他們已是驚弓之鳥!
因為他們不知伏兵到底幾何!!
因為他們都想活命!!!
如此一來,以三千武功不弱之“信徒”為首的伏兵,勢必大展身手,形如砍瓜切菜。
取人首級,簡直不要太容易。
……
騎兵有戰馬,為何不一跑了之?
當然想要逃!
可是卻逃不掉!!
因為身處易逃邊緣的騎兵,正自慘遭屠殺。而身處中央的騎兵,卻逃之無路。
前後左右都是擁擠不堪的戰馬,哪裡有路可逃?
而且戰馬體形高大,目標之顯眼程度,當然要遠遠大於常人。想要堂而皇之的逃出生天,談何容易?
因此,戰鬥經驗豐富,而且輕功卓越者,此時都會棄馬而逃。那樣,活命的機會,要遠高於策馬而逃者。
……
第四波,隱形殺手。
然而,即便有僥幸逃脫伏兵圍殺者,照樣難有生天。
畢竟,隱身暗處的第四波攻擊,才是最致命、最難抗衡的殺招!
漫說是這些武功不高的騎兵,就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恐怕在驚惶失措之下,也難以避過華楓、孟起等人的全力偷襲。
因此,其最終,仍然只有命赴黃泉一途。
……
華楓謀劃的四波攻擊,無論是兵力運用、戰力分派,還是人性把握、戰機選擇,均是妙到毫巔。
當真是一環緊扣一環,端的天衣無縫、厲害無比!
若能實現,此戰必勝無疑。
而且,還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大勝!
……
當華楓在軍情會議上,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後,眾將無不鼓掌大笑。
同時,也對華楓之策驚呼連連、歎服不已。
如此環環相扣之妙計,也只有華楓這般妖孽人物,才能思慮得出。
這腦子!除了華楓之外,也是沒誰了!
最震驚者,沒過於多思過。
此計雖說隻涵蓋了誘敵、惑亂、伏敵三種手段,但其中所包含的細枝末節極多,難免有疏漏之處。
從軍為帥僅僅數月的華楓,竟然能將之安排得井井有條、絲絲入扣。
天縱奇才啊!
不是說“一人計短,兩人計長”麽?怎麽應驗在華統帥身上,感覺剛好相反呢?
……
一百二十裡。
對騎兵而言,快則一個時辰,慢則兩個時辰。
時間已然極為緊迫。
確定伏擊地域之後,眾人立即分頭行事。
弓箭手、伏兵以及隱形殺手,率先急行。
緊接著是“亂匪”和“清軍”。
通過緊鑼密鼓的一番動作,僅僅耗時半個多時辰,已然各就各位。
“亂匪”和“清軍”距離伏兵,僅兩裡之遙。
恰好被一土丘隔開。
絕佳的伏擊地形!
……
以華楓遠達二十裡之耳目,完全有充裕的時間, 通知“亂匪”和“清軍”進入各自角色。
時間,在急切的等待之中,陡然變得慢慢吞吞。
路程,在不斷的前行之下,終究變得越來越短。
眾人的等待,不到一個時辰,狂亂的馬蹄聲,已然無比清晰的被華楓捕捉入耳。
在他人還在懵懂無知之時,華楓一聲低嘯:“進入戰鬥狀態,來了!以其速度,最多還有一柱香時間。”
話落,身形急掠而出,徑直加入“亂匪”陣中。
……
華楓剛剛消失不見,薑瑤瑤、肖雲等四名偵探者,一起飛射而來,按此前之商定,迅速加入圍殺隊伍。
很快,如雷的蹄聲,隨之傳入眾人耳鼓。
就在地面也被狂暴的鐵蹄,敲打得微微顫抖之時,“亂匪”和“清軍”已然一前一後的衝上土丘,一路叫囂著直奔伏擊圈而來。
之前的四波攻擊謀略,體現的是華楓之智。
而今與清軍騎兵的“巧遇”,體現的是華楓之力。
……
兩萬鐵騎正急行間,突見前方數千自家人馬正在猛追拚命逃竄的數千匪軍。驚愕之余,同仇敵愾之心頓起,紛紛呼嘯而前。
原來,驍勇好戰的他們,已然馳騁數千裡,卻並未遇到任何抵抗,早就感覺無趣之極。
如今見有敵可殺,而且還是毫無威脅、痛打“落水狗”的機會,哪能不群情激昂、奮勇爭先?
正在奔逃的“匪軍”,見前有強敵攔路,後面追兵甚急,不由更顯慌亂。
突發一聲喊,立時作鳥獸散。
清軍鐵騎見“匪軍”如此狼狽,口中“嗬嗬”狂笑,催馬之聲更急,殺敵之心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