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不做後主》第90章 再議戰略,漢中之策
  見劉禪有些想的入神,孔明倒也未曾喚之,反而飲茶相候。

  片刻,待劉禪回神,孔明方才笑道:“昔曾聽陛下有北伐之念,不知有何想法,今且說來聽聽。”

  劉禪坐直身子,正言道:“朕曾聞,先帝在時,荊州失守,時尚書令大人便曾言荊州不可再圖,唯有放棄東顧,結盟孫權,一心北伐,以圖後效。”

  聞言,孔明道:“先帝顧臣於草廬之中,臣曾提出三分天下之策,然荊州於亮當時之戰略至關重要,盡管先帝未得荊州全境,亦有南郡一部、零陵、長沙、桂陽、武陵等郡,兼有水陸兩軍,待的時機成熟,兩路齊發,可定天下矣。然......”

  話至此處,孔明不得不自歎一聲,隨後才言道:“事已至此,亮如何不知荊州之歸屬已成定局,此時之局,亮當盡心竭力,穩住同僚,共扶大業,與東吳爭,乃是取滅之道,唯有兩家共抗曹魏,方可複興大漢。”

  “如此一來,丞相應有下一步之部署,不知該如何實行?”

  孔明笑了笑後,方開口:“陛下亦有北伐之念,想必心中亦有想法,臣亦洗耳恭聽!”

  眼珠子一轉,思慮之後,手指輕蘸了蘸茶水後,劉禪於桌案之上寫了下來。

  待得劉禪寫完,孔明望去,只見乃是“人”“糧”“時”三字,沉思後,神情亦認真起來,問道:“那陛下打算怎麽詳細去實施呢?”

  相比於其他,這是劉禪前世作為三國愛好者,針對北伐所總結出來的重要三點,對於北伐,眾人觀點不一,但是劉禪卻認為此三點方為重中之重,不過終究是自己所想,如今說來,到也有些緊張,怕說不好。

  “人,指的便是其本身,自黃巾之亂,至今日已有半載之數,中原百姓受盡戰火之苦,如今也只有百萬余人,何等淒涼,相比於地盤,人自身的價值在不斷提高,蜀中素有天府之國之稱,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又遠離中原,故而未受戰火波及,人員倒也充足。”

  “而劉璋、張魯雖無大才,卻亦能造福一方百姓,使得蜀中百姓可以安居樂業,然為圖興漢大業,我軍入主蜀中,先後經歷了大小戰役數場,其中以漢中之戰、夷陵之戰最為突出,消耗頗大,最為關鍵的是,昔漢中人口足有數十萬之眾,然已被曹操盡數遷走,我軍雖得漢中,卻隻得其地,未得其人。”

  “而今蜀中人員稀少,CD如此,漢中更不用再言,朕歸來之時,巡查看的,道路上百姓稀疏,亦有些荒涼之感,漢中乃是大郡,如此實在可惜,朕有意改變此狀!”

  劉禪在說,孔明倒也認真聽著,隨後開口:“那陛下打算怎麽改變?”

  “遷民!”

  “遷民......”

  “沒錯!漢中轄南鄭、褒中、沔陽、成固、蒲池、南鄉、西鄉七縣,其所在山水環繞,氣候溫潤,土地肥沃,其地多為農業墾殖之用,若是發展得當,足可養兵十萬甲。”

  “如今大軍剛剛抵退了曹真大軍,曹魏內部並非團結一片,新政更是鬧得人心背離,無瑕顧得上我們;而出兵一次所耗又不低,對於如今的曹魏,短期數年不會有南犯之行,若是定下遷民之策,其準備亦非一朝一夕,尚有諸多準備,而待準備充分,怕也年底。”

  “故而遷民當至明年開春,屆時百姓至漢中,種的明年春糧,尤為妥當,而我們也只需花費一季之資便可安頓所遷百姓。”

  說到這,劉禪抬頭看向孔明,

已見其陷入深思,看樣子,自己的想法倒也算有些可取之處。  換來一杯,劉禪自行盞上茶,靜候孔明決斷。許久之後,孔明方才目視劉禪,旋即開口:“此事還需商議,陛下可先說一下“糧”和“時”又當分別如何?”

  “糧自然便是糧食,大軍征伐,糧食至關重要,蜀中富饒,是天然的糧倉,但是這運糧的道路卻亦是天然的阻礙,大批量的運輸軍糧足足要耗費二十日方能運至漢中。再經漢中運至以後前線,怕又需時日,如此一來,單單軍糧便要月數,耗時耗力。”

  “試想漢中之戰,先帝實行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更是側面顯示糧草之根本,若是將漢中經營妥當,使其成為我軍北伐前線糧倉,如此一來便可省下一大段糧道耗時,屆時若糧草不足,亦可先用漢中糧草相抵,再行蜀中運糧,避免因糧草不足而延誤進軍。”

  “而到時在漢中練兵積谷數年, 還可以減少朝廷巨額運轉資金,節省下大量人力、物力,豈非好事?而糧草之事,朕也就隻想到糧道轉運,至於糧草儲備、百姓播種、產量等一系列繁雜之事,尚需再定。”

  這次說完,劉禪發現孔明並未陷入沉思,反而一臉笑意的望著自己,帶自己說完,倒也點了點頭,旋即道:“那“時”呢?”

  “我軍自入主蜀中,接連數戰,雖有勝負,但已經傷及根本,尚需休兵養民,以恢復國力,再者東吳受製江東,北有曹休鎮守魏之南境,恐有進取;魏國雖強於蜀吳,但國中尚有諸多事宜需處理,一時亦是忙碌不堪,從此,三方不管是誰,貿然出兵怕是討不得什麽好處,故而三方會迎來數年的和平期用以整頓。”

  “而我們同樣也需要時間整頓南中,若是平定南中,將南中解放出來,物資供應相繼北運,亦可相助北伐;南中平定後,我們仍需等待時機,等一個我們出兵的絕佳時機,而這個時機最早也要五年時間方能出現!”

  當然,對於這個時機,劉禪更傾向於建興六年,自己穿越所造成的蝴蝶效應還未能影響到曹魏,第一次北伐的時間還能保持不變,但是劉禪卻無法現在說出,畢竟誰信能算的這麽準?特別是孔明這個最難糊弄的,若是追問原有,劉禪又該怎麽回答?

  按照形勢,建興六年,魏明帝曹睿繼位不久,魏國朝政動蕩,內部之爭激烈,相比之下,諸葛亮與李嚴的爭執無非要顯得小兒科許多,屆時經過數年積累,蜀中足可出兵北伐,其關鍵點無非是祁山、街亭兩地的得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