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不做後主》第91章 漢中田畝之策
  聽完劉禪心中之計,孔明目光不由變得明亮許多,抬頭望向其,其中摻有些許莫名。

  “陛下,此事太過繁瑣,若想實行起來,還需照顧到方方面面,乃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時真要實行起來太過困難!”孔明有些輕歎道。

  “所以朕才於今日與相父相商,相父有經天緯地之才,亦有治國安邦之策,這些方方面面朕相信相父可以處理好!”劉禪委婉笑道。

  正所謂什麽人做什麽事,劉禪根本不能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小事,他所能做到的,能用到的無非是自身的金手指,穿越所帶來的好處,那便是後世先進的事物。

  “此事還需召諸卿細細商議方能再做決定!”揮了揮羽扇,孔明有些猶豫。

  “相父,若想治理蜀中,相父可有何妙計?”

  “接連數戰,國力空虛,我蜀中目前急需恢復生產,屯田休兵,提升國力。”孔明道。

  會心一笑,劉禪開口:“既然蜀中可如此,漢中為何不可?我軍得漢中之地,未得漢中之民,如今的漢中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急需一股洪流喚起。”

  這是劉禪與孔明攤牌以來,第一次爭執,之前雖說是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不成熟,但是這畢竟是劉禪針對是蜀國目前,乃至以後的發展方針,若是因為孔明的過多擔心憂慮而導致政令不行,那可就太......

  不管是演義,還是正史,諸葛亮的治世水平確實名震古今,但是其最大毛病就是過於謹慎,太過求穩,相比於鳳雛龐士元,其可以治理國家,恢復民生,卻不適合謀劃天下,攻城伐地,龐士元善奇謀,萬事喜歡搏一搏,雖是賭徒心理,卻往往能有大成效。

  想到這裡,劉禪就不禁心想,若是龐統未死,孔明主內,士元主外,兩人協作,配以諸多大臣,未必不能實現漢室複興大業。

  “遷民,遷民,陛下總想遷民,可有具體方略,遷哪些民,如何抉擇?蜀中百姓在這裡生活了數代之久,豈能如此輕易翻越艱難險道,背井離鄉,去漢中生存?還是說陛下從未考慮過這些,隻想用強?”孔明反擊道。

  “朕沒說要強製性,許以優惠,調動蜀中居民積極性,令其自發選擇赴漢中!”

  “關鍵便是這優惠,朝廷許什麽優惠?什麽優惠才能讓百姓們主動選擇赴漢中?”

  “百姓最缺什麽,或者說最想要什麽,我們便給他們什麽,於生活中給予便利,他們所求的大多數無非於能否有飯吃?能否有地方住?能否有衣穿?能否年年有余?”

  “朕之前也說了,花一季之資,便可讓其安居,與此同時,推行新的田畝之策!”劉禪鄭重道。

  孔明聞言,目露精光,神色微變,驚道:“新的田畝之策?”

  “不錯,之前朕有意實行屯田之法,然屯田之法自古雖有,但卻有些不妥,實行此法最出名者莫過於赤壁大敗後的曹操,為了能夠保證軍需用糧,其在起兵之處便開始屯田,並將之大肆推行,然而效果卻也是顯而易見,數年時間,曹魏北方實力得以有效恢復,國力日漸強盛。”

  “但是,別人的方法未必適合我們,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屯田之法分為民屯和軍屯,民屯收益官民按比例分配,軍屯收益則全部歸於朝廷,用以軍事,黃巾之亂至此,天下久久不得安寧,百姓流離失所,土地更是荒蕪大半,糧食極度缺乏,餓死人也非稀罕之事,流民隨處可見。”

  “面對這種情況,

曹操推行屯田之法,吸納流民,將土地借給他們耕種,雖然從中收取了大部分,但余下的卻足以滿足百姓果腹之用,也能獲得一定庇護,讓他們有了棲身之所,故而效益頗大。而蜀中百姓呢?蜀中百姓經歷大戰,雖苦,但他們相比於中原百姓,無非要好上許多,閉塞的環境使得他們並沒有那麽慘,所以他們也不是那麽好安頓的,再行屯田之法,未必能夠調動起百姓積極性。”  “所以,朕之前所說的屯田之法終不可取,此次赴陽平,朕沿路觀察了許多,亦發現了許多,漢中人口稀少,土地荒廢頗多,可供遷去百姓耕種。”

  “屯田之法說的再多,始終不過是土地官有!終究不是百姓自己的,相對於我們,現在我們需要的是人,人是最珍貴的,但是百姓心中,最貴的無非是土地,有了土地,他們才有了希望,才能生存下去,不斷延續!荊州之所以富饒,無非與荊州百姓多為有屋有田的自耕農,所以朕就滿足他們,給他們田地!”

  聽到這,孔明徹底震驚了,雖說荊州當時的確如此,即便是其家中亦有十畝桑田,但是那也是以前,現在戰爭時期,為政者皆抓緊錢糧,不僅自己的,還包括百姓的,因為沒有這些,就沒有兵馬, 自然也就無法逐鹿天下。

  理了理思路,劉禪慢慢道來:“今漢中,地有遺利,肥沃之土多數未得到開墾,而此時,若將田地賦予百姓,如此,百姓必能安居樂業,不複思鄉之念。”

  “莫不是想效仿秦末漢初之授田製?”

  劉禪搖了搖頭。

  “授田按人丁多少來授予,田地雖私有,卻不禁買賣,長久下去,終有弊端,致使兼並之風日盛,富庶之家良田千畝,貧窮之家無立身之所,而這亦是黃巾之亂的原因之一。”

  “把土地給予百姓手中,怎麽分?怎麽給?這才是關鍵,為絕後患,授百姓之田,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民生田,一部分為官軍田。”

  孔明呵呵一笑:“這倒有些意思,陛下且說說這二者有何區別?”

  “民生田,官府授予百姓,便是百姓私田,可私下買賣,亦可世代傳承,若一家之丁皆故,該田則收歸官府,另行分配,切不可落入小人之手,耕種該田所得收益盡歸百姓所有!”

  “官軍田,乃是百姓為朝廷軍事所需而耕,該田所有權亦歸朝廷,暫時租於百姓耕種,不得私自買賣,違者重懲,而所得之糧,百姓留一成做勞動補貼,其他盡數入官府帳下。”

  “若是...”聞言,孔明有所思,片刻後,目光一閃,忽然問道。

  “為防止百姓棄官田而重民田,當需下令,民田所得之糧不得超出官田兩倍,違者,民田所得盡數充公,隻留一成官田之糧供生活之需,另外,尚需加強監管,主張相互監督,舉報者,經核實,予以重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