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後晉霸主》第130章以工代賑
當楊舉再次見到朱伺之時,朱伺正趕著一輛牛車,混跡在一堆五花八門的車輛中指揮著行進。

“大將軍,你這是做何,怎麽西陵城沒有打下來,沒有征募到民夫?”楊舉疑惑的問道。

“唉,別提了,一個個餓的走路都走不動了,還怎麽指望他們,索性我們自行搬運吧!”

朱伺一提起西陵城的青壯,就牙根子疼,一個個餓的,跟壯字一點邊都不帶沾的。

他將西陵城的境況與楊舉描述了一番。

“西陵城竟然缺糧到了如此地步,恐怕宜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啊,大將軍恐怕要提早做好饑荒的準備!”楊舉出言提醒道。

“放心,我已經有了應對之策了,保管能度過這次饑荒!”朱伺高深莫測的笑了笑說道。

楊舉也沒細問,隻當是朱伺要把從杜曾處搶來的糧食分發下去,就趕著去安排士卒搬運去了。

千余輛各式各樣的運輸車也只是勉強把船上重要的糧食武器裝載一空,船上的其他的物資卻是無法運了,隻得繼續堆放在船上留待日後取用!

“這些船隻該如何處置,若是放在這裡很可能再度被杜曾所得,若是毀了又實在是可惜!”楊舉望著百余艘大大小小的的船隻,心頭很是寶貝。

“來時我已經觀察過了,往南十裡有一處天然良港,地形也很是隱蔽,如同一處葫蘆口,把船隻駛入到裡面,稍加掩飾,很難從外發現,這些船日後還有大用!”朱伺馬鞭指著南方的一個區域說道。

“將軍莫非要重建荊州水軍!”楊舉眼前一亮。

當年的荊州水軍盛時,擁兵二十余萬,戰船千艘,王睿正是憑借著荊州水軍之利,一舉滅亡了東吳,立下了不世之功。

可惜滅亡東吳以後,荊州水軍就拔劍四顧,天下已無水中敵手,於是朝廷一紙命令,二十萬水軍一夜之間卸甲,隻留下來當年的傳說。

楊舉身為荊州人,如何不對重建荊州水軍心生向往。

“這個日後再說吧,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如何收拾宜都這個爛攤子,怎麽堵住十數萬百姓的饑腸轆轆!”

想到西陵城那群餓的眼睛都發綠的人,朱伺也有些頭疼了。

他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借!

塢堡不是有糧嗎,那就管他們借,不給的話,呵呵,那就強行借!

當朱伺楊舉率領五千荊州軍將糧食武器用小車拉到了西陵城之後,一聽有糧食來了,數萬百姓擠滿了城牆之上,眼巴巴的看著一輛一輛經過的糧車。

若不是,有著五千大軍押解,再加上他們也餓的沒有力氣了,恐怕頃刻間就會爆發動亂搶奪糧食。

“阿父,這些糧食會分我們些嗎?”一個面如菜色的少年仰頭問道,身旁中年男人同樣目光炯炯盯著糧食。

“會吧,城裡貼告示了,說會每家每戶給些救濟糧,到時你阿母的病說不定就好了”中年男人有些不確定的說道,他的心裡也沒有底。

這年頭的糧食比人命都金貴,哪有平白無故把這麽多糧食分給他們的。

朱伺端坐在西陵令的府衙之中,聽著西陵令介紹著西陵城的情況。

“啟稟將軍,西陵城有戶六千,在籍人口三萬四千五百六十四人,有職吏七十八人,散吏三十七人,守城都尉一名,兵卒四百六十五人,城中糧草,嗯,無,賦稅,無......”

“傳主簿、錄事史、主記室史、門下書佐、廷掾、功曹史、史書佐乾、戶曹掾史掾八人上前!”朱伺聽完,出聲說道。

“下官等人見過廣威將軍!”

八人從西陵令的身後走了出來,對著朱伺恭敬的行了一禮。

“諸位,應該先稱呼某為宜都太守,其次才是廣威將軍,本將軍奉琅琊王王命坐鎮宜都,北禦成漢,西敵蜀中,東遏杜曾,今後希冀與諸位同心同德,共興宜都!”朱伺抬手虛扶起眾人。

“太守但有差遣,我等不敢有辭!”

幾人相視對望了一眼,未曾想這個大名鼎鼎的朱伺竟然是新任的宜都太守,禮色愈恭。

“眼下當務之急事是要讓西陵城度過饑荒,與眾位交個底,某從南郡帶來了將近兩萬石糧食,眼下節省用度,可保城中軍民暫度此劫!”朱伺停頓了一番,繼續說道。

“此雖可延緩燃眉之急,卻不可久依,長遠之策,是要重植荒田,勸民耕桑,你等商議個文告, 張貼全城”

“諾!”

西陵令和八個西陵城主要的文官,聚在一處,卻是各持一詞,對於如何安排農耕一籌莫展。

他們認為縱然種上了糧種,宜都郡動蕩不安,今日遭了匪患,明日來了叛軍,百姓也是無心耕種,所收獲之糧也是入不敷出,明年依舊是是個荒年。

陳庭坐在朱伺的下首,忍不住開口說道:“我有一計,或可一試!”

朱伺正被幾個文官吵得腦袋犯疼,聽到陳庭的話,壓了壓手讓其他人先安靜,問道:“仲龍有何妙計,但說無妨!”

西陵得眾多文官對眼前的這個少年的突然開口打斷,面露不滿之色,在他們看來一個年不及弱冠的娃娃,能有何高見!

“以工代賑!太守大人可以劃撥出一定數量的公田,但凡願意耕者,視其勞作多少給糧,當然城內老弱病殘者除外,這些人可以直接配給糧食!”陳庭站起身來,侃侃而談道。

“以工代賑!好一個以工代賑了,在下錄事史趙名字莊文,不知郎君師承何人,可否引薦一番”一個文官激動的起身相詢。

以工代賑這四個字,起碼到了兩三百年後的唐朝才有了初步的雛形,這說來簡單,卻是統籌了人心與效率,使得兩者協同對抗天災人禍!

陳庭也樂得讓他誤會,托辭成老師陶侃所言,可能會比他自己所說跟有說服力。

“家師陶龍驤公,若有機會定當與趙錄事引薦!”

“竟是陶公之高徒,難怪有此不世出之言!”趙莊文沒想到眼前的前面竟是聞名天下的陶侃的弟子,不由得驚呼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