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四十九 盤山新村的命名之日
  五月的清晨,皇家別院陽台。

  朱厚照與何文鼎並立而站,眺望著遠方油菜花田,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裡每個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古樸的小亭子,如同點綴一樣讓這片油菜花田沒有顯得如此單調。微風拂過一縷縷油菜花香迎面而來。聞著淡淡花香,一切的算計、一切的爭鬥都仿佛煙消雲散,留下來的只是心靈的恬適。

  朱厚照看著早已下田忙碌的村民問道:“何文鼎你說天下的百姓要都像盤山村民會是一番什麽樣的景致?”

  何文鼎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太子殿下,如果天下百姓皆如此,那大明真的就是盛世了。”

  朱厚照有繼續問道:“你說本宮能做到嗎?”

  何文鼎繼續回答道:“太子殿下只要一直心懷愛民之心持之以恆,何愁大明盛世不至?”

  朱厚照緊握拳頭自言自語道:“本宮一定會成功,沒有人能阻擋了本宮。”

  何文鼎繼續鼓勵道:“只要太子殿下有信心,距離成功就已經走出一半了。”

  朱厚照感覺在如此美景前談論此等沉重的話題有些大煞風景,轉移話題道:“何文鼎帶領高高看看咱們一手建設的盤山是什麽樣子的。”

  何文鼎向前邁步做出一個請的手勢道:“太子殿下,請!”

  轉身下樓之際朱厚照問道:“何文鼎,劉瑾六人呢?昨晚一直未曾見過。”

  何文鼎回答道:“昨日劉副總管一直在外安排客棧內官員和土坯房禁衛軍宮女太監們的住處很晚才結束,臣就沒有讓他們今日過來,讓他們好生休息。”

  朱厚照繼續道:“此時辦的不錯,回宮我會吩咐奶媽給你們賞賜的。”

  何文鼎推辭道:“此乃臣之本分,豈能要賞。”

  朱厚照則語氣堅定道:“本宮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賞罰不明如何馭人。”

  何文鼎連忙告罪道:“臣孟浪了。”

  談話間二人已來到一樓正廳,剛要往外走一個小身影就撞入懷中。一旁照看的奶娘行萬安禮,朱厚照擺手示意起身。

  照不用想一定是小秀榮,朱厚照兩手支開一定距離與小秀榮對視道:“秀榮今日怎麽起這麽早,沒有不多睡一會兒。”

  小秀榮兩手環住太子哥哥的胳膊撒嬌道:“秀榮在樓上看見大片的花好美呀,太子哥哥帶秀榮去玩。”

  何文鼎聞言道:“臣這就去安排侍衛。”

  朱厚照製止何文鼎道:“本宮在此還需要侍衛,那本宮要這盤山何用,宣王全安一人充當向導即可。”

  朱厚照原本想和父皇同遊盤山,哪知弘治皇帝早早就與三位閣老、六部堂官、三位國公爺一同出遊,讓朱厚照有一些小小的失望。

  …

  …

  盤山新村迎著清晨微風,全村籠罩在淡淡的清香之中。朱厚照、小秀榮、何文鼎、王全安、劉瑾等人步出皇家別院,沿著中心主乾道向油菜花田而去。劉瑾一行六人乃出門之時撞見。

  昨日天色已暗,朱厚照並沒有自己打量新村的細節,看著一模一樣整齊排列的青磚白牆灰瓦四合院,有一種江南村莊的既視感。在北方應該屬於別具一格,最初設計的由衷就是樣盤山成為最特殊的哪一個,一個深深烙印自己意志的村莊。

  朱厚照坐上一段時間,才發現路上除了一對對巡邏的禁衛軍,未曾見過一個百姓,轉頭向王全安問道:“怎麽未曾見到百姓?”

  王全安回道:“回稟太子殿下,

百姓懼官而不敢出門,更怕驚擾聖駕。”  朱厚照聞言道:“如此不可,此次回京後,是比會有大批的達官顯貴來此遊玩,如果皆像今日,如何招待來客。王全安我將此事交由你去辦,平日村民要平日生活過的好些,可就要看他們膽子大不大了。”

  王全安如何還不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保證道:“請太子殿下放心,此事就交由全安。”

  小正德這是將後世的農家院的經營模式直接移至盤山。

  一行人說笑間已至村頭,只見村頭立著一個五米多高的牌坊,匾額之處沒有一字,旁邊還立著一個兩米高漢白玉的無字碑。

  朱厚照狐疑看向王全安問道:“為何牌坊和石碑都未有字。”

  王全安十分鄭重的躬身一禮道:“新村乃太子殿下所建,百姓因太子殿下而活,新村還請太子殿下賜名。至於石碑要撰寫建村史,以供後人永記太子殿下之恩德。然畢竟是為太子立書,吾等不敢擅書,還請太子殿下定奪。”

  聞言便知這些皆出於王全安之意,此二策一出盤山世世代代將感恩皇家忠於皇家。然這不正是朱厚照想要的嗎!現在越發是欣賞這個王全安了。

  王全安既然如此表明態度,不如先給他吃一顆定心丸,盤山也確實需要一個帶頭之人,畢竟何文鼎不可能長時間在這裡。

  朱厚照語氣很是嚴肅道:“這石碑本宮就指定你來寫,但本宮有一要求你什麽時候進士及第什麽時候才有資格寫這塊石碑。”

  王全安聞言已經是喜出望外,驚喜之色毫不保留的流於表面,連忙跪地磕頭道:“草民謝過太子殿下,草民定不會讓太子殿下失望。”

  朱厚照小手輕輕扶著王全安的胳膊示意起來道:“起來回話,至於村莊的名字,本宮也不敢擅動,還請父皇定奪。”

  朱厚照話音剛落身後便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道:“此村既然乃皇兒一手建立,這名字自當由皇兒親自來取。”

  朱厚照尋聲望去,只見弘治皇帝帶領著三位閣老、六部堂官、三位國公爺人從村外走來。

  弘治皇帝來到朱厚照面前停下腳步環視一下六人問道:“眾位愛卿以為朕的提議如何。”

  成國公朱輔出列道:“臣深以為然,既然此村乃太子所建,賜名乃理所當然。”

  英國公張懋、定國公徐永寧應聲複議。

  武勳可沒有文官那麽多彎彎繞。昨日今日所見所聞三位國公爺對朱厚照印象極佳,加之太子殿下本來就好武善騎射更對三位國公爺的脾氣。未來只有一位好武的皇帝,武勳集團才有從新撅起之日。弘治皇帝,武勳集團已經不再抱有希望,他們便將目光轉移到朱厚照身上,這位盡半年大放光彩的太子殿下。如此示好的機會怎能錯過,更何況弘治皇帝此等做法是為朱厚照漲名望,三人推波助瀾一把,不更顯自己誠意,如果太子殿下這都領悟不出來,那也不值得武勳集團支持。

  而此時的劉健卻面沉似水,心中的五味雜陳不足外人道也。

  一旁的李東陽見首輔如此之態度輕輕歎氣思忖道:自己與首輔公事幾十年,首輔什麽都好,就是古板倔強太注重禮法。雖大義不失,卻執著於文官政治。如今君臣相得益彰,文官與天子共治天下不是更好。劉首輔呀、劉首輔呀、太過執著,何時才能真正參透物極必反的道理。

  然而在場所有人地表現朱厚照盡收眼底,自己似乎若隱若現的明悟出一些道理,但又有些抓不住頭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