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四十二 青囊書對大明的意義
  PS:第一章第二章從新修訂,以前開過潦草,今後小正德從新改回本名——朱厚照

  乾清宮,弘治皇帝最近愉悅值一直處於滿格狀態。每天耳邊環繞的全是誇讚自己兒子的聲音,也打消因兒子頑劣反感讀書的憂慮。心情好批閱起奏折來也如閑庭信步一般。

  “太子殿下、侍講學士焦芳、太醫院使華炓求見。”

  正在批閱奏折的弘治皇帝聽聞外面小太監的傳報,心中思索這三位風馬牛不相及的人怎會一同前來,便道:“傳。”

  朱厚照一行五人相繼步入乾清宮撩衣角跪拜行禮三呼萬歲。

  弘治皇帝見朱厚照行禮已經有模有樣,不在過去隨性而為,很是滿意這半個月來開閣的效果,滿意的點點頭叫眾人起身道:“皇兒、焦學士、華院使此時見朕有何事?”

  朱厚照再行鞠躬禮道:“回父皇,兒臣有一喜事要啟稟父皇。”

  弘治皇帝哦了一聲,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問道:“不知皇兒有何喜事”

  朱厚照回答道:“兒臣今日酷愛古書,命劉瑾等人出宮在坊間尋找。信賴上蒼保佑大明,由劉瑾尋得神醫華佗遺作青囊書。”

  朱厚照便將青囊書的事情來龍去脈向弘治皇帝娓娓道來。當提及劉瑾時,只見一旁站立的劉瑾微微一顫。這一微微地變化全部落入張永的眼裡,張永總感覺這個劉瑾不是一個甘於人下之人。

  此時乾清宮中哪裡還有人注意他們的小心思,每個人都注視著弘治皇帝不斷變化的表情。

  剛剛聽聞此事弘治皇帝有些將信將疑,當得知已被華佗後人華炓證實此書乃先祖遺作。讓即使榮登極位十年的,練就一身養氣功夫的弘治皇帝不由的為之色變,雙手已經不由的顫抖。

  弘治皇帝控制不住抖動的嘴唇,並用顫抖的手指朱厚照急切道:“快…快…快拿與朕一觀。”

  朱厚照雙手高高舉起由黃絹包裹的青囊書走向龍案,輕輕的放在龍案之上,又恭恭敬敬退回班列之中。

  弘治皇帝小心翼翼的掀起包裹的黃絹,生怕稍稍一用力這本曠世奇書就會化為齏粉。

  當仔細翻看閱讀一段時間,弘治皇帝也像常人一樣激動不已,身體已經因興奮激動不受控制的顫抖。

  當戀戀不舍將青囊書小心翼翼的放在龍案之上,失態的連連叫了三聲好。

  弘治皇帝從這本青囊書看見自己中興大明的希望。自土木堡事變英宗被擒,大明氣勢盡喪,武官如同斬斷了脊梁日漸頹廢,文官更是談蒙色變日趨保守。自己雖然自從登基重用文官任用賢能,勤於政事,雖自知身體不支,有厭朝之心,卻從未缺過一日早朝,也不過穩固了大明局勢,恢復以喪的氣勢談何容易。

  但當弘治皇帝拿起這本青囊書,自己知道機會來了。失蹤一千多年的曠世奇書再次現世,足以證明天佑大明,遠非那些虛無縹緲的祥瑞可比。此消息一出必定提升大明士人百姓的士氣,只要大明氣勢恢復,史書上一個中興之君的名號就算坐實。

  想及此處弘治皇帝已經面露紅色,那個皇帝不想百年之後博取一個賢君之名,隨即道:“明日準許皇兒、華院使早朝詳述此事,回去在擬一份青囊書處置章程。”

  一行人得了弘治皇帝的吩咐便告退離去。

  翌日清晨,朱厚照隻身前往皇極殿,回想起第一次上早朝東宮全員出動以造聲勢。此時心情無比之好,邁著小短腿踱步向金水橋走去。

  到達金水橋,見文武官員已經分列站好等待上朝,此情此景是何曾的相似。朱厚照如上次一樣邁步來到金水橋前,剛剛轉身。只見朝臣已經行跪拜大禮齊聲道:

  “臣等參見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當再一次來到劉健、李東陽、謝遷面前,三位閣老已經先行躬身一禮道:

  “臣劉健,見過太子殿下。”

  “臣李東陽,見過太子殿下。”

  “臣謝遷,見過太子殿下。”

  朱厚照回禮道:“三位閣老辛苦了。”

  四人簡單寒暄一陣,劉健主動讓出身位,讓朱厚照列朝班首位。

  今日之一切全被朱厚照收歸眼底,心中卻感慨萬分。同樣的場景,同樣的一群人,短短半年對自己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一次是冷漠被動,一次是熱情主動,冰火之間讓內心感觸頗豐。

  劉健眼睛直盯盯看著太子殿下的背景,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開閣前一直擔心太子殿下好武而厭文,每日九轉愁腸。然開閣半月太子殿下聰穎好學,打消原有的顧慮,對太子殿下的感官也有了新的轉變。只要太子殿下一直如此,必定成為臣公百姓稱道的賢君。

  後面的群臣已經開始交頭接耳,小聲嘀咕。人人都在猜測今日太子殿下因何再次上朝,心中也略微開始忐忑不安。只因太子殿下鬧出的陣仗太大,雖張氏兄弟失寵被扳倒,重臣拍手稱快,順帶自己吃的也是盆滿缽滿。然西市五日血流成河同樣震懾這眾人,這些官員就怕太子殿下將目光盯道自己頭上,前一陣的吃相有多難看眾人是心知肚明,這要是太子殿下在當一回晴天到老爺,那眾人就是樂極生悲了。

  隨著一聲司禮監太監一聲“上朝”的高呼,三聲脆響的鞭聲。眾人收起了各自心思,邁起官步越過金水橋,登三級階梯,步入奉天殿。朱厚照依然領頭走在前面,一切仿如昨日一般,然百官對待自己的態度卻已是雲泥之別。

  一成不變的三呼萬歲後,百官起身後打量高高在上的弘治皇帝,見面露喜色,眾臣一顆被朱厚照提起的心放入了肚子之中。

  百官心思忖:自開閣以來太子殿下聰穎好學的名聲是不脛而走,今日陛下讓太子殿下上朝,難道是要在百官面前好好顯擺一下。還是太子殿下最近幾件事做的是龍心大悅當一眾官員面前有所賞賜。

  百官各自心思是不一而足,但肯定是太子殿下今日不是來惹事的。

  百官還是十分感激太子殿下,就因太子最近出色的表現,朝堂的氣氛輕松許多,所奏之事也少一些波折,尤其是張氏兄弟倒台後推官的折子更是一路通過。

  百官見今日弘治皇帝依舊是龍顏大悅,那還矜持著什麽。一封封奏報的折子是蜂擁而上,弘治皇帝也是一一應允。

  弘治皇帝見政事已經處理完畢開口道:“朕已經有些時日沒有與眾位愛卿聊天,朕最近有些感悟說與眾位,朕與諸位愛卿共勉。”

  弘治皇帝言罷謝遷出列道:“陛下所悟必是真知灼見,臣洗耳恭聽陛下聖諭。”

  隨之謝遷身後整整齊齊道“臣等洗耳恭聽陛下聖諭”

  弘治皇帝很是享受眾位大臣的恭維繼續道:“朕幾日溫養得一感悟, 這大明社稷就如人一樣,六部就是大明的五髒,律法就是大明的經絡。五髒不健安能活命,經絡不通安能不病。然堂上諸位愛卿就是這大明江山社稷的郎中,如何使大明江山康體如初,就看諸位愛卿的行醫之術了。”

  李東陽聞言走出班列躬身一禮道:“陛下所言甚是,華佗曾曰:‘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臣等必定竭盡全力協助陛下創大明之盛世。”

  隨之殿上的所有文武百官齊齊行跪拜禮高聲道:“臣等必定竭盡全力協助陛下創大明之盛世。”

  弘治皇帝見眾人齊齊跪拜心中突然有感而發,想想自己不足弱冠登基為帝,在位十一來一直勤於朝政不敢懈怠,除奸佞,任賢能,嚴律法,才有這眾正盈朝之勢力。而近日這千古奇書《青囊書》再現世間,不就是上蒼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嗎!

  弘治皇帝思及此處難免心起波瀾,十分迫切想將此事與文武百官共享之,抬手示意諸公起身道:“李閣老近日提及華佗華神醫,朕有一喜事告諸公。華佗遺作青囊書再次現世。”

  此言一出,眾朝臣先是一驚,隨即便是交頭接耳相互討論之聲,朝堂之上頓時亂成一團。朝堂諸公這才反應過來為何今日陛下談及‘醫’這個話題,原來是在這裡等自己呢。

  就在亂成一團的朝堂之上,突然傳來一聲咳嗽之聲,紛亂的朝堂頓時安靜下來,可見此人官威之盛。但見一位身著緋色官服之人邁步走出班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