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四十三 朝堂上不在1人獨舞
  劉健從朱厚照身後走出躬身一禮道:“啟奏陛下,《青囊書》失傳上千年之久,傳聞毀於魏武帝之手,此書真偽乎?”

  弘治皇帝對劉健的質疑也沒有惱怒,自己剛聞不也有所質疑嗎,人之常情。便道:“劉閣老無需多慮,太子將原由說與劉閣老與諸位大臣。”

  朱厚照走出班列躬身一禮道:“是父皇。”便將在弘治皇帝面前又重複說了一遍。

  這是站在朝班末位的太醫院院使華炓顫巍巍向前走來,心中有一絲懼怕還有一絲激動,這是自己第一次上朝,也可以說是太醫院有史以來第一位上朝的官員。

  華炓來到朱厚照行跪拜之禮起身道:“回稟陛下與諸位大臣,臣可作證。臣怕有所披露,便找京師知名仵作證實,所說關於人之內部完全吻合。可見先祖一千三百年前就已知曉人之內部構造,此乃華夏醫術之新法,如此當今眾多不治之症依照此書可解。此乃大明江山之福,此乃大明百姓之福。”

  弘治皇帝微微點點讚同道:“華院使所言不虛,此乃上蒼眷顧我大明江山,讓此等絕世奇書再次現世,以佑我大明百姓。”

  禮部尚書徐瓊出列躬身一禮大道:“奇書現世乃上蒼有感陛下勤政愛民,任用賢達。是大明盛世之所兆,臣以為應選黃道吉時昭告太廟,以謝上蒼眷顧之恩。”

  弘治皇帝見此懂得聖心,十分高興道:“徐尚書真乃老成謀國之言,著禮部挑選黃道吉日以告上蒼及大明列祖列宗。”

  朱厚照卻暗暗腹誹:一個個自詡剛直不阿,這拍馬屁的功夫與佞臣小人相比也不遑多讓吧!

  弘治皇帝對徐瓊說完轉向朱厚照道:“太子以為《青囊書》如何處置。”

  朱厚照便將昨日與焦芳和華炓商議的章程從袖中取出,雙手呈上講解道:“《青囊書》乃曠世奇書,束之高閣有負上蒼眷顧。兒臣以命太醫院全國征兆名醫,考試篩選合格者入太醫院學習。然內容有別有藥食之醫,乃金器取惡之法,應單設一科,然所學之術,始於熟知人之內構,需死者之軀供其探究。兒臣建議新建醫所以供學習之用。第一批學成之人則下方各府為醫正,教一府之青囊之術,使其真正能福澤大明百姓。新建醫所則為青囊書深研之所及各府深造之所,惠民藥局醫官有優先深造之權利。”

  弘治皇帝一邊仔細翻看呈上來的奏折,一邊細細聽取朱厚照匯報。但當聽見需要死者供其探究,有些猶豫不決。在這個理教綱常的社會,這無疑是有悖理教綱常的。

  弘治皇帝猶豫許久,但最終還是忍不住詢問道“太子,這探究之屍首從何而來。”

  弘治皇帝自然知道《青囊書》對大明的意義,單不說民心歸附。就說青囊之術運用於兵事,便可活士兵無數,在輔以酒精,一戰下來就可大大降低朝廷撫慰錢糧無數。弘治皇帝突然發現自己皇兒短短半年給了自己太多的驚喜。

  朱厚照哪知自己皇帝老爸的心裡,如實稟報道:“來源一死刑犯屍首和義莊無主之屍。為保全屍首完好,兒臣建議廢斬首改為縊刑。來源二死者家屬自願捐贈,太醫院回給予賞賜。所有屍首使用後會給予縫合入土安葬。”

  朱厚照話音剛落禮部左侍郎張升出列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此舉太子殿下有失考慮。自古以來死者為大,更何況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此舉有褻瀆死者之意,有悖理教綱常。還請陛下,太子殿下三思。”

  朱厚照沒想到自己合理的意見竟然遭人駁斥,

當時自己和焦芳、華炓商議可是一致通過的。但朱厚照不知道的是,自己因為年齡沒有被理教綱常束縛,加之前世記憶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淡化了他這方面意識。而焦芳可以算是一個能臣,他所思考的位置永遠是大義,誰對江山社稷、對黎明百姓有益就站那一邊。而華炓更不用說,醫者的思維永遠是生者為大。這也讓朱厚照產生誤區,以為此事很容通過,但這恰恰是理教綱常所不容許。  朱厚照剛要開口辯駁,只見一個身影走出班列開始駁斥張升。

  朱厚照微微轉頭用余光一掃發現原來是李夢陽,讓其大為驚訝。在自己的印象裡一直以為李夢陽應該是一個理教綱常的捍衛者。當時向自己父皇提議李夢陽做自己的侍講學士,也只是為了保護李夢陽和對其高潔品格的欣賞,今日卻讓朱厚照對李夢陽的印象大為改觀。

  只見李夢陽邁步出列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張侍郎此乃因小義而失大義,活生人無數與死者為大孰輕孰重。況太子選的三種人,一乃死刑之人,生前罪孽無數,死後行此善舉亦是贖罪。二乃無苦伶仃死者,太醫院為其安葬,亦是入土為安。三乃無力下葬之人,太醫院代為安葬亦是死者為大。太子殿下素有愛民之賢名,此舉亦為大明百姓所奏,免大明百姓病痛之苦,還請陛下三思。”

  弘治皇帝捋了捋自己的胡子道:“李愛卿所言甚是。太子仁厚愛民,為民請命,深得朕心,準奏。”

  禮部尚書徐瓊再次出列道:“啟稟陛下,改動刑法有違祖訓,請陛下三思。”

  刑部尚書白昂聞言出列駁斥道:“徐尚書此言略顯偏頗,歷朝歷代廢酷刑,皆為善政。如今已全屍之刑代殘屍之行,乃顯陛下之仁政。”

  弘治皇帝亦是為難的道:“廢除刑法卻乃國之大事,然以善刑代酷刑,確實乃善政之舉。此事由內閣刑部商議出個章程來,在呈報。”

  朱厚照此時已經無心聽弘治皇帝所言,而是沉寂於感慨之中。想想自己第一次上朝孤立無援孤軍奮戰的場景,到今日有一群大臣為自己張目出力。朱厚照終於看見自己的選擇與努力有了回報,從此不在是自己一人在抗爭。

  回轉心神朱厚照再次上前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全國推廣青囊之術非一日之功,可以先匯集京師名醫於太醫院先行之,效果尚佳在行之全國。”

  弘治皇帝點點道:“太子所言甚是,李廣擬旨。”

  李廣執筆寫道: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弘治十一年,戊午年,上蒼眷大明,現神醫華佗遺作《青囊書》於世。朕擇吉日,祭拜太廟,以謝上蒼,以示祖宗,以告萬民。

  命司禮監經廠刊印,原本入古今通集庫,再命太醫院遴選天下名醫傳其術,以福澤萬民。

  東宮劉瑾尋書有功,特升東宮副總管。

  焦芳、華炓鑒書有功,擢升焦芳為禮部右侍郎, 特升華炓品級一級,主管遴選事宜。

  焦芳、華炓連忙跪地謝恩,尤其是焦芳聽聞自己被擢升禮部右侍郎連忙重重磕了一個頭,六十歲的人已經是老淚縱橫,今日自己終於看見一展才華的希望了,終於看見步入部堂的希望。

  回想起自己從地方被提拔到中央整整十年,處處受這些南方籍自詡清流的官員排擠,整整蹉跎十載。若非周經等北方籍官員和閔珪為首濁流官員和兵籍官員的力推為侍講學士,若非太子殿下給自己如此滔天之功,至今還沒有出頭之日。

  弘治皇帝抬手示意道:“焦愛卿、華愛卿平身。”

  焦芳起身拂袖擦拭掉面部的淚,兩眼露出感激之色看著朱厚照的背影。

  弘治皇帝轉頭看向朱厚照繼續命令道:“命太子朱厚照主管太醫院新學舍建造一事,工部左侍郎曾鑒,太醫院院使華炓協助。”

  弘治皇帝現在開始潛移默化用一些小事歷練朱厚照,而不像大明歷代太子那樣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

  三人出列領旨謝恩。

  剛剛回到班列的朱厚照突然想起一事,再次走出班列笑道:“兒臣年前曾邀父皇,待盤山花開之際,共同賞花。近日何文鼎奏報盤山已是花海。兒臣邀請父皇與諸位大臣共赴盤山賞花。”

  弘治皇帝聽聞暢快的大笑道:“皇兒有此心實乃難得,祭拜太廟後,朕與諸公一同見識一下你那盤山花海。”

  弘治皇帝一則久呆宮中已是煩悶,正好借此出去好好散散心。二則也要好好看看這盤山現在如何,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