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一十三 盤山大開荒現場記實(下)
  魏彬又把王全安單獨留下繼續道:“先委屈王相公一陣,等明年殿下會安排大家重建家園,到時候王相公便能與嫂子再聚。太子殿下說了,現在是大家同甘苦共患難的時候,最怕的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還請王相公諒解。”

  王全安連連作揖道:“全安感激太子活命之恩還來不及呢,怎還會有怨言。全安此生無以為報,隻願為太子殿下效犬馬之勞。”

  魏彬繼續寒暄道:“王相公,不虧是讀書人就是明事理,以後很多事情還需有勞王相公多多費心了。”

  王全安拱手一禮道:“太子之恩未報,豈能不盡心爾。”

  魏彬清楚太子殿下現在不缺像自己這樣的太監,現在最缺少的就是像王全安這樣的讀書人。想必這位王相公未來必定會在盤山佔有一席之地,盤山又備受太子殿下重視,這可是太子辦的第一件大事,可見其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一位能再教育落後的邊境地區考中秀才的人,學識豈能一般。王全安自己也意識這或許就是自己人生的機遇,哪個讀書人沒有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夢想。隻要這次盤山開荒成功自己就會被刻上太子之人的標簽。隻要自己努力施展才華必定能入得太子殿下法眼。自己如何能不盡心盡力,更何況計算統籌正是自己擅長之處。

  太子殿下乃是當今天子獨子,日後必定隆登大寶,自己飛黃騰達指日可待。王全安自己都沒有想到原本逃難竟然會有如此奇遇。

  魏彬與王全安閑聊一陣,便相互告辭離開。

  王全安領著兒子在順天府官差的帶領下進入一間土坯房中,王全安摸摸的土坯房的牆,還帶有濕氣確實是新建不久的房子。

  待走進房屋,是一個小小的外廳搭建有兩個灶台,上面是兩口十人大鍋。邁步再走進裡屋就是兩排15米長用磚土壘起來的炕榻,一排睡下二十五個人綽綽有余。而每個土炕連接外面一個灶台,中間是一個可以容納兩人並行的過道。

  王全安將自己的背包放在土炕之上,當手觸及炕榻的時候發現竟然溫熱,滿臉的不可思議,轉過頭看向官爺詢問道:“這位提控這炕塌怎會是熱的?”

  那位官差一臉和善耐心地解釋道:“王相公,您這樣叫小的可就是折煞小人了,如果不嫌棄叫在下一聲小六就行。聽說這炕榻是太子殿下在一本古書上偶得,名叫火炕,隻要在外面的灶台生火,只需一刻鍾這炕必定暖和。諸位有福可是第一批享受著火炕的。”

  王全安十分激動道:“太子殿下年幼就已如此博古通今,然又有如此愛民之心,未來必定是一代明君。”

  王全安話畢面向西方的跪地就行五體投地之禮,屋中之人見狀也都放下打量稀奇的火炕念頭,有樣學樣的跪地磕頭。眾人回想前幾天自己還風餐露宿,今晚就能睡上如此熱乎的火炕,這一切都是太子殿下所賜,磕頭之心便多了幾分真誠。

  寒冷的黑夜淹沒了荒野突然竄出來的喧囂,溫暖的火炕驅散了流民為活命奔波的乏累,這群背井離鄉、疲於奔命的流民這一晚注定是幾個月以來睡的是最踏實的一晚。漆黑荒野中傳來一陣陣的狼嚎都無法打擾流民們安詳的睡眠。

  次日,清晨。

  王全安很快地進入了自己角色,他比一般的流民都早起兩刻鍾。先洗漱完畢後,搬來桌椅坐在存儲糧食的房屋前,等待第一批洗漱完畢的婦女前來領取糧食。

  當魏彬帶著官差出來的時候看見已經在糧倉做坐定的王全安,

十分滿意的點點頭,吩咐了兩個官差前去敲鍾,自己直徑向王全安走去。  魏彬來到王全安跟前抱拳一禮道:“王相公倒是起的早。”

  王全安見魏彬過來起身一禮道:“見過魏公公,幸太子殿下,張公公,魏公公信賴委以重任,全安怎敢不盡力。”

  就在二人閑聊寒暄之際,一名官差已經來回拽著繩子,鍾內的鍾錘一下一下敲擊著內壁,一聲聲鍾鳴回響與荒野之中。

  魏彬和王全安回首看向土坯房,一個個睡眼朦朧的流民在一聲聲鍾鳴中東晃一下西晃一下從房屋中走出。隨後在順天府官差地指揮下,按照先女后男的順序,在新打的水井前打水洗臉。

  一刻鍾後官差拿著木棒挨屋搜查,零星的有幾個人被官差從屋內趕出,迎接他們就是眾人鄙夷的目光,從此之後再無敢睡懶覺之人。

  不多時,兩位官差帶領五名婦女和十多名青壯向糧倉走來,為首的就是王全安的妻子王柳氏,王柳氏因識字被負責管理婦女日常工作。

  夫妻二人見面沒有說一句話,隻是彼此的深深互相對望就擦肩而過,在官差的帶領走進糧倉,不多時十幾個青壯扛著麻袋出來,王全安一一過目記錄,隨行的婦女一一畫押。

  半個時辰後,每間土坯房都開始生氣嫋嫋炊煙,流民按照所住房屋進屋吃飯,飯後在官差的帶領下和一些工匠地指導下,分組的進入房屋的搭建中。

  流民就這樣日複一日的工作著,親眼見證著一間間土坯房建起,同時迎接著一批批的流民,一批批流民再次投入到建房的工作之中。

  直至十月底張永帶著最後一批流民走進排列有序整齊化一的二百間土坯房, 這台開荒的大機器才正式運轉起來。在與魏彬做了工作交接,魏彬便卸任回京。

  一個土坯房內,王全安手拿著炭條在一塊長長的木板上一筆一劃寫著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下面則整整齊齊坐著一百多名小孩子,認真的和王全安閱讀著木板上的字,齊齊的讀書之聲穿過房屋,飄向荒野之中。

  此時的荒野已不再荒蕪一片,而是一望無際溝壟交錯,新田上面已經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積雪,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居住區冬閑流民的說話聲和小孩子的嬉鬧聲傳入田野之上。

  開荒以來,王全安除記帳外,自己閑暇的時間便富余起來。原本只在閑暇時間教習自家孩子讀書的王全安,每日看著無人看管的小孩子在荒野上奔跑瘋玩,心憂他們的安全,就準備將孩子們集中起來教他們讀書識字。

  王全安做好一塊大大木板和一些炭條就開始在自己屋中講三字經,教識字。最開始隻用幾個好奇的孩子前來,到後來的十幾個,再到幾十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和王全安讀書識字,小小的住處已經無法容納這些讀書的孩子。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流民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便自發搭建一個專供孩子們讀書的土坯房。從此王全安除了記帳之外還多出一個工作,就是輪流教好幾班幾百名孩子識字。

  慢慢的王全安得到所有流民的尊重和認可,從此以後人人見到王全安都會稱呼一聲“王先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