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八十四 文官集團的倒劉運動(上)
  劉健回京後,因氣血攻心而病倒多日不曾上朝。然盤山鎮發生之事卻悄悄在京師流傳開來,一時間整個文官集團如烏雲蓋頂,朝堂之上文官連日一言不發,整個早朝多日處於沉默壓抑之中。

  正所謂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京師國子監已有百名監生寄聚集於監院之中,只見高台站有一人,此人正是國子監素有仗義執言美名的江瑢。

  江瑢站於高台之上振臂高呼道:“劉健因帝師入閣十一載,然其不善於政,享天子之恩榮,卻無分憂之能,此等庸碌之人如何擔大明首輔之責。國養士百載,今時為國效命之時,眾國子監生今日與我一同前往李閣老府上請命,彈劾劉健,為國除此屍位素餐之輩。”

  一群國子監生早已經被江瑢點燃了心中熱血齊齊高呼:“彈劾劉健,為國除此屍位素餐之輩!”

  上百名國子監生在江瑢的帶領下走出國子監,走上崇文門大街,向仁壽坊李府行去。一路行走還不斷高呼:國養士百載,今時為國效命之時!彈劾劉健,為國此除屍位素餐之輩!

  兩刻鍾的時間,國子監生已經將李東陽府上圍得是水泄不通,還不斷高呼著口號。

  紫禁城,內閣。

  一個內閣屬官,匆匆忙忙跑進來,見李東陽連忙行禮道,:“李閣老大事不好了,貴府已經被百名監生圍堵,請願彈劾劉首輔。”

  聽聞屬官匯報之後,久經官場多年的李東陽從中嗅到了一絲陰謀的氣息。彈劾劉健皆可去六科衙門、去禦史府。為何此二處不去偏偏去自己府上,此事絕非巧合。

  謝遷見李東陽遲疑道:“此非小事還是速速回府一看究竟,唯恐遲則生變!”

  此時李東陽再不遲疑,抬步向外走去,至午門外坐上官轎向府中趕去。

  小時雍坊,劉府。

  劉建臥躺於炕榻之上,在下人的服侍下喝著剛剛煎好的湯藥。

  此時一個下人慌慌張張跑進來道,:“老爺不好了!老爺不好了!”

  劉建示意喂藥的下人停下怒斥道:“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下人連忙告罪道:“老爺不好了,國子監百名監生前往李府請願彈劾老爺。”

  劉建聞言氣火攻心,一口鮮血噴出,哀歎道:“士林要亡我劉健矣!”

  兩個下人見自家老爺突然吐血,慌慌張張上前擦拭鮮血,將劉健身體緩緩放平與炕榻之上。

  見自家老爺面如金色,一個下人向外大聲呼喊道:“快去傳太醫!快去傳太醫!”

  劉建妻妾與一眾子孫二十余人聽聞其因氣血攻心吐血,一擁而上進入正房之中,頓時整間正房傳出哭泣之聲,整個劉府一時混亂不堪。

  紫禁城,乾清宮。

  弘治皇帝聽聞百名監生前往李東陽府上請願彈劾劉健,在無一點批閱奏章的心思。百名監生集會請願,此乃古今未有之事,弘治皇帝一時陷入沉思之中。

  弘治皇帝心想:自己剛剛掌握朝堂主動並未穩固,最怕新生枝節。前有李廣畏罪自殺,文官集團欲借此事從掌朝堂,給自己強行按住此事才未生枝節。今又生劉建一事,可見文官集團處長朝堂之心未死。

  弘治皇帝怎可能不知此事緣由,歎息道:“皇兒!皇兒!從未讓朕省心,此事難煞朕也。”

  然弘治皇帝突然意識到,文官集團為重新掌握朝堂,竟然蠱惑國子監監生集會乾政,此風不可長,否則後患無窮。想及此處弘治皇帝眼中露出森森寒光。

  仁壽坊,李東陽府。

  四名轎夫氣喘籲籲從東市街一路小跑來到李東陽府前。還沒等將轎子停穩,李東陽掀起轎簾向外一看,自家府上正門前已經密密麻麻聚集一群身穿儒衫的監生,打眼望去足足二三百人,不停的高呼:國養士百載,今時為國效命之時!彈劾劉健,為國除此屍位素餐之輩!

  一位監生查詢後面有動靜,轉身一看竟然是一頂一品大員的轎子,心中猜測轎中之人必定是李閣老,便高呼道,:“李閣老在後面。”

  眾監生聽聞,轉頭看見一頂一品大員的轎子,監生們一擁而上將轎子團團圍住高呼:國養士百載,今時為國效命之時!彈劾劉健,為國除此屍位素餐之輩!請李閣老顧天下百姓計。

  李東陽見此狀已經急得滿頭是汗心中懊悔道:自己為何不從後門而入,此時悔之晚矣。

  然李東陽卻不知,自己後院亦有監生把守。

  此時坐在轎中的李東陽,聽見萬人齊聲高呼:請李閣老出來一見!請李閣老出來一見!

  無奈李東陽只能撩起嬌簾走出擺出威風十足的官架地道:“本官內閣次輔李東陽,汝等監生不好好在國子監做學問,來本官府上聚眾鬧事是為何事!”

  眾監生哪裡見過此等官威連連行儒禮齊聲道:“學生見過次輔大人!”

  此時江瑢扒開人群行儒禮後,直視李東陽朗朗道:“劉首輔弘治二年任內閣時,貽誤治水良機,使河南、山東兩地澤國千裡,然今年又出李廣這等閹宦碩鼠。此等上不可為陛下靖佞臣小人,下不可為大明安黎民百姓,此等庸庸碌碌無為之輩安敢享首輔之尊。學生代國子監監生和天下黎民百姓,請李閣老將此民之所願傳達聖聽,為大明除此庸碌之輩。此國子監請願血書。”

  說完江瑢向李東陽行跪拜大禮,從袖口之中掏出一本折子高高舉過頭頂。

  李東陽也沒有接過江瑢的折子,依然嚴厲道:“汝等皆是日後國家棟梁,應好生讀書,不應妄論國事。此事皆有陛下和朝堂諸公定奪,汝等今日所為亦是僭越之舉,本官今日接過這份折子,他日陛下怪罪下來汝等恐怕難逃牢獄之災。汝等不怕乎!”

  眾監生齊齊跪地磕頭道:“國養士百載,為國效命之時,吾等猶死無怨矣!”

  李東陽這才接過折子也沒有打開道:“坊間流言本宮從不聽,明日早朝,今日之事本宮必定如實稟報陛下。汝等趕快回國子監吧,望好自為之!”

  說完李東陽拿著折子一甩官袍示意眾人退下,起步向府內走去,眾監生一一退後讓出一條路來。

  入夜,鳴玉坊,楊府。

  正廳中燈火通明,十多名三十多歲一身儒衫裝束之人再次高談闊論指點江山,說道激動時更是站起鎮臂高呼,為首捋須者正是左中允楊廷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