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八十五 文官集團的倒劉運動(中)
  入夜,慈慶宮

  弘治皇帝坐與書桌上首,朱厚照十分乖巧的站與對面,如大的寢宮之中只有父子二人。

  如此案情的場面讓朱厚照是如坐針氈,小心翼翼用余光打量著弘治皇帝一張冰寒側骨的臉龐不停在那裡翻閱自己近日的功課,此情此景朱厚照也是首次所見,心中不由感慨:看來父皇今日是動了真怒。

  朱厚照實在忍受不了目前的氣氛便事先開口問道:“父皇今日來慈慶宮找兒臣有何事?”

  弘治皇帝心中暗暗歎氣想道:就是這份定力還是太過稚嫩呀!

  弘治皇帝放下手中的課業看向朱厚照反問道:“皇兒如此聰慧猜猜父皇為何事所來?”

  朱厚照小心翼翼看向弘治皇帝,一副小心試探之色地道:“父皇可是為監生請願一事而來。”

  弘治皇帝佯怒地道:“沒有盤山鎮的嘲諷,怎會有近日的監生請願。朕本以為你已經穩重懂事,怎會做出如此糊塗之事。就是朕於其博弈多年,亦是禮遇有加,從未失禮。”

  朱厚照見父皇如此生氣認錯道:“兒臣已經知錯了,當時只是為解多日鬱結之氣的衝動之舉,事後先生已經將利害關系告訴兒臣,但沒想到文官動作竟然如此之快。”

  弘治皇帝沒有想到白昂與自己皇兒關系竟然如此緊密,也好奇心起的問道:“你可知道近日之事的厲害?”

  朱厚照也有些悔恨地道:“兒臣知道今日朝堂局面來之不易,維持朝堂安穩是父皇之所願,然近日之事乃文官背水一搏,成則即可扭轉朝堂之局面。”

  弘治皇帝聽見朱厚照的回答,還是十分滿意的點點頭,心中卻想:皇兒雖然行事還有些魯莽稚嫩,然不過年少衝動。可已經具備上位者的眼略已是十分難能可貴,今日就在為皇兒上上一課。

  弘治皇帝便道:“此事並非如此悲觀,朕若在勝一籌,朝堂今後皆在朕掌握之中。然此時卻不好辦,歷代首輔請辭未有不應允者,此事難也!難也!”

  朱厚照怎麽還不明白弘治皇帝的意思,如果能將劉健這個與文官集團決裂的首輔留下,從此很長一段時間朝堂的主動權將穩穩抓在自己父皇之手,直至劉健和文官集團恢復彼此的裂痕,朱厚照也相信早晚會有這麽一天,在利益面前一切矛盾都不是矛盾。

  狠狠搖了搖頭,仿佛如此朱厚照就能甩掉腦海中的雜緒。然搖頭之後,朱厚照確實冷靜下來,將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梳理了一遍,發現此時與自己絆倒張氏兄弟是何其相似。

  想通關節所在,朱厚照嘴角露出冷冷的笑容想到:看來這些文官真非庸輩,已經知道了絆倒張氏兄弟的關鍵所在,還會現學現賣。但你們遇見了玩輿論的老祖宗,在玩輿論面前本宮敢說第二,誰敢說第一。

  想及此處,朱厚照胸有成竹地道:“此事兒臣嘲諷劉健只是因,根乃是悠悠眾口。父皇只需要給兒臣三天時間,父皇所想未必不能成真。”

  聞言弘治皇帝眼睛露出精光擲地有聲地道:“此話當真!如若有失該當如何?”

  朱厚照雖然胸有成竹,但事事都有個萬一。尤其是見到弘治皇帝如此鄭重其事,心中也隱隱遊戲發虛,眼珠一陣轉動後便道:“如若有失兒臣願從此不再出宮。”

  弘治皇帝見朱厚照仍然如此滑頭,但今日教育朱厚照的目的已經達到,心中已經大暢,哈哈一笑便起身走出寢宮。也對朱厚照的請纓並不在意,畢竟極為十一年對於處理這些事早已經有了自己的經驗,

否則這個皇帝早已被文官架空。  走出慈慶宮,天空中去回蕩著弘治皇帝的最後一句話:大丈夫忍多大事,便能做多大事。

  弘治皇帝以為朱厚照出宮只是為了童心的好玩,然卻隻不知道出宮在朱厚照心中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翌日,紫禁城,金水橋。

  又是一日早朝前的等待,以往還有三五教好的官員相互攀談,今日卻變得格外的沉默。昨日國子監監生上李東陽府上請願彈劾劉健的事情大家早已經聽說,想必今日朝堂又是一場波詭雲譎。

  作為文官集團的青壯派,楊廷和表情雖然依舊古井無波,然內心早已經填滿了怨懟和不甘,大朝爭的失利到盤山鎮的羞辱,丟盡了文官集團的臉面,用盡了清流詞臣的臉面,無一不體現出劉健的無能。

  作為一個十二歲中舉,十九歲中進士,從小就有神童加持的楊廷和,其內心是極為自負的,也是極為有野心的。因此他糾集了一群文官集團青壯派,並在部分朝堂大佬的縱容下,策動了這次倒劉運動。

  雖然心中對自己作為朝堂大佬的棋子心有不甘,然楊廷和心裡清楚不做棋子他日如何能做棋手。心中更加清楚即使做棋子也要做最好的棋子。自己所用之計便是借鑒了太子學生除惡舅之策,只不過太子之棋子乃李夢陽,而自己的棋子乃國子監監生,因為這些監生激情熱血,更好蠱惑。

  就在此時三聲鞭響,上朝的傳召聲打斷了楊廷和的思緒。百官文武近千人向奉天殿而起,楊廷和就是夾雜其中,是那麽的渺小,是那麽的微不足道。

  奉天殿。

  “皇上駕到”隨著王嶽的唱喝,弘治皇帝緩步登上高台,坐與龍案之上。俯視下面排列整齊的文武大臣,嘴角微微揚起弧度。

  一群文武大臣行著一成不變的跪拜大禮,喊著千古不變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弘治皇帝依然嘴角掛著微笑道:“諸位愛卿平身吧,諸位愛卿已經數日不發一言,今日早朝還要惜字如金嗎?”

  弘治皇帝話音剛落,朝班中依舊是鴉雀無聲,無一人開口。所有的官員都用余光掃視著周邊之人,看看誰會是這個出頭鳥。畢竟大朝爭失敗的陰影還籠罩在眾人的心頭,誰都知道這個出頭鳥不好當,上一個出頭鳥現在還在南京坐著有實無名的禮部尚書。

  李東陽卻沒有理會這幫人心中的齷齪,起身出列道:“啟稟陛下,臣有本要奏。”

  弘治皇帝自然知道李東陽要說什麽,仍故意問道:“李閣老有何事要奏,說來便是。”

  李東陽躬身一禮道:“國子監生輕信市井蜚語,集於臣之府上,彈劾首輔劉健。此事臣不敢斷,還請陛下獨斷。”

  李東陽自從知道這些監生沒有去六科衙門和禦史府,就知道此事不僅針對劉健,恐怕幕後之人不建議將自己捎帶一下。因此李東陽在此事早已打定主意隻做一個傳話筒。

  人群中的楊廷和聽見李東陽的話,眼中的失望神色不由的一閃而過,楊廷和他們確實希望借此製造內閣兩輔不和之景,從而借機把這個搖擺不定的內閣次輔一起參倒。然而畢竟薑還是老的辣,自己還是差很多火候,心中不由得長歎。

  此時弘治皇帝正在翻閱著監生們的請願寫書,看完之後狠狠拍在桌子之上問道:“諸位愛卿此事大家有何看法。”

  只見一名禦史突然出來道:“啟稟陛下,臣彈劾內閣首輔劉健不思隆恩,阻塞言路,不善政事,卻善專權,。”

  弘治皇帝臉上卻一副懷疑之色道:“劉首輔入閣十一載,亦是兢兢業業,不論功勞,單說苦勞也當得內閣之責,愛卿何出此言, 卻細細講來。”

  這名禦史繼續道:“弘治二年,內閣扣押治水奏折此乃阻塞言路之罪,駁斥治水方略致河南,山東兩省澤國千裡難民數以百萬計此乃不善政禍民之罪,此事已經京師流傳,如不罷黜劉健,如何交代與民。防民之口,甚是防川,請陛下三思!”

  只見這名禦史再次跪倒在地,鄭重地磕上三個頭不再起身。

  昨日對於朱厚照所說的根在於悠悠眾民之口弘治皇帝還不在意,這並非弘治皇帝不英明,乃是大明已過百年,高居九五之尊的皇帝早已淡忘了。

  聽聞弘治皇帝才重視自己皇兒昨日所說之話,或許自己皇兒真有辦法,這也讓自己少費些心神。做出一副猶豫不決之色地道:“愛卿所奏朕已經清楚,然劉首輔此時養病在家,今日若背劉首輔而決斷,天下百姓如何看朕。”

  一群大臣聽聞連連起身跪地道:“臣考慮不周,還請陛下恕罪。”

  弘治皇帝擺了擺手示意無妨繼續道:“眾位愛卿拳拳為國之心何罪之有,眾位愛卿現將彈劾折子呈於內閣,三日後朕會宣劉首輔上朝自辯。”

  隨著王嶽的一聲退朝之後,朝外博弈才真正開始。

  PS:解釋一下最近的斷更,一個項目在手最近天天加班到深夜,周四招標已經過了,本來想昨日恢復更新,但昨日晚上有點喝的迷醉不知歸路,還請眾位書友見諒,作者心中也深感愧疚,尤其是寫道如此關鍵之處,這裡一個轉折點,今天白天有重新理清了一下思路,畢竟停更一個星期有點找不到節奏。實在對不起眾位書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