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八十七 文官集團的倒劉運動(下)
  奉天殿前,依就是亙古不變傳來三呼萬歲之聲。然穿過紫禁城的紅牆黃瓦,穿過輝煌壯麗的奉天門,穿過京城衙門雲集的大明門。遠遠望去正陽門已經緩緩打開,進城為討一日三餐的百姓在守門官兵的檢查後魚貫而入,打破了京師剛剛蘇醒中的寧靜。

  與此同時一段段劉健出任內閣之後如何居官敢言彈劾官宦權貴,如何嚴明律法懲治作惡之人,犯法官宦勳貴之後果故事悄然間在市井流傳,讓市井百姓昨日積壓的憤懣和怒火得意疏泄。加之劉健平日尚佳的風評,隱隱約約在百姓心中萌發了劉瑾就是當朝的青天大老爺,而且這個萌芽正在不斷壯大。

  這就是朱厚照輿論戰的第三步,用輿論在百姓心中造就一個圖騰,這在後世可謂是百試百靈屢見不鮮,在大明朝還屬頭一遭,必自己那個心性涼薄的堂弟塑造的海青天還早幾十年。

  朱厚照雖然心有不甘,但為了讓自己的皇帝老爸能夠穩穩當當掌握朝堂,再有不甘也只能為之。朱厚照有信心自己既然能夠造就他,同樣也能毀滅他。就像後世那位反黑勞模局長最終卻因勾結黑惡勢力鋃鐺入獄一樣。

  朝堂諸公此時卻渾然不知棋局之外風向已經悄然變化,在激烈交鋒中……

  只見朝堂之中已經站出二十余人,皆是督察禦史、六科給事中此等官寡權大的言官。每一個人都是慷慨激昂、痛心疾首,仿佛劉健犯了什麽天怒人怨之罪,不除不足以平民憤。卻不知自己一月前還對這位當朝首輔馬首是瞻,搖尾乞憐,以求官路亨通。短短月余卻是截然相反的景象,真是官場現形世態炎涼。

  如此之多的官員同時發難,讓再無一點心氣的劉健倍感壓力,拄著拐杖顫巍巍走出班列,顫抖的放下拐杖,慢慢俯身跪下。口中吐出沒落而又蒼老之聲道:“啟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看著台下這位垂垂老矣的老人,與一個月前精神壯碩已經雲泥之別。弘治皇帝心中不由得產生惻隱之心,畢竟是將自己教育長大的先生。然僅僅是一瞬之間,那顆堅定剛硬的帝王之心便將這份惻隱之心擊的粉碎。

  弘治皇帝微微閉上眼睛長歎一聲道:“劉閣老,有何事,但說無妨。”

  劉健顫巍巍地從袖子裡面拿出一本奏折,緩緩舉過頭頂,動作之緩慢足可見劉健現在的虛弱。依舊是那陣蒼老之聲地道:“臣以年近古稀,能位居首輔之位,乃隆恩浩蕩。隨想多輔佐陛下幾年,然已感身體疲憊,已是有心無力。臣不敢在位居高位而不謀其政,望陛下恩準臣辭官歸鄉。”

  弘治皇帝一面示意王嶽將奏折拿上來,一面道:“先生可曾聽聞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先生不過六十有五,乃正當之時,怎會萌生退隱之心。更何況先生乃是三朝元老,朕之先生,對先生信任從未有變。朕視先生如肱骨,先生怎忍心棄朕而去。辭官之事還望先生萬萬莫要再提。”

  弘治皇帝言之懇切就是讓久經宦海齷齪的劉健也是一時動容。更何況是此事幕後之人,尤其是聽見弘治皇帝不在稱呼劉健為閣老而改稱先生,讓楊廷和一行人面色一沉。突然朝堂傳出一個聲音,聞聲楊廷和面容再變,臉上從新恢復了胸有成竹之色。

  此時只見禮部尚書徐瓊出列道:“啟稟陛下,劉首輔一事已經激情民怨,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還請陛下三思而行。”

  這番話真可謂是擲地有聲,誰也沒有想到禮部尚書徐瓊這個平日為劉健馬首是瞻之人,

出列給了劉健最後一擊,真可謂是滑天下之大稽。  劉健轉頭看向一旁跪著的徐瓊,眼中卻沒有半點怨懟之色,全是深深的絕望慢慢閉上眼睛,再次垂下頭顱一副聽天由命的架勢。

  徐瓊雖然對劉健心存愧疚,但自家知自家事,作為劉健擁躉,劉健倒台自己必受牽連。況且自己早已經失去陛下信任,相比其後果未必是丟官那麽簡單,自己是文官自然知道文官對待政敵的德行,為了全家安危只能選擇背棄劉健。

  弘治皇帝今日最大目的便是想知道幕後之人是誰,見時機已到便道:“此時還是等劉閣老身體稍稍康復在做決斷。內閣不能沒有主事之人,李閣老且暫代內閣首輔之責。然內閣事物繁雜隻憑李閣老、謝閣老朕有恐力有未逮,還請眾位愛卿推薦一人暫代內閣之責。”

  劉健聞言頭顱低的更沉,已是任命之色。

  楊廷和等人聞言心中大喜想道:陛下此言已是塵埃落定,暫代內閣之責就是下任內閣人選。

  想及此處對看向自己的同僚默默點頭,一時間推薦之聲此起彼伏,六部堂官無疑不被提及,然馬文升、周經、閔珪、韓文、徐貫等人皆是實乾之官,對內閣並不看重,更何況並非首輔,便一一謝絕。楊廷和自然料到此事,不過是為了混淆視聽罷了。、

  此時只見一位官員走出班列道:“啟稟陛下,臣推薦禮部侍郎、詹士府學士程敏政暫代內閣之責,程大人與李閣老同年揚名, 如今負責太子教育,其學問深厚可見一斑,還請陛下深思。”

  隨即陸陸續續有人出列推薦程敏政,楊廷和觀察龍座上弘治皇帝已經意動,便出身道:“啟稟陛下,臣亦推薦禮部侍郎、詹士府學士程敏政暫代內閣之責,臣與程侍郎一同教授太子,臣知程侍郎學問深厚,品行端正,廉政奉公,有大才。當年更是與李閣老起名,乃暫代內閣不二人選。”

  看此等場景弘治皇帝怎麽還不知道背後之人,沒想到竟然是自己信賴有加的程敏政,心中雖然早已是憤憤然,面上卻沒有落成半點異樣道:“既然眾位愛卿一直推薦程愛卿,程愛卿就暫代內閣之責,也要顧好明年春闈大比之職。”

  程敏政聞言已經是喜上眉梢,連忙磕頭謝恩道:“臣謝主隆恩,定不負陛下所望。”

  弘治皇帝隨後又看向劉健道:“劉閣老安心養病,此事待病愈再定。”

  劉健自然是連連謝恩,已謝陛下給自己留足了面子。心中卻認為此事已定,只需回去自己提交十幾份請辭奏折,做足形式便可掛冠而去。

  然此事程敏政看見劉健蕭索的背影,心中已經是得意萬分。想想自己與李東陽是同時的齊名神童,此事李東陽已經入閣多年,而自己入閣依然搖搖無期。如何讓一向自視甚高的程敏政甘心,隻從負責太子開閣程敏政就糾結了一眾青壯清流詞臣,才有今日一舉推翻劉健之舉。

  此事同樣得意的還有楊廷和,只要將程敏政推舉上位,自己更進一步已經是十拿九穩。然這些大臣卻不知道棋局之外大勢已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