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八十八 子落棋局卻勝於局外
  紫禁城,慈慶宮,寢宮書房。

  朱厚照端坐官帽椅之上,手持一本《孫子兵法》念誦道:“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與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外面一陣敲門聲打斷了讀書的朱厚照。

  朱厚照放下書籍低聲道:“進來!”

  張永輕輕推門而入躬身一禮,便將今日早朝打探到的經過一一講與朱厚照。

  朱厚照聞言也是大吃一驚,沒想到幕後之人竟然是詹士府學士程敏政,這個主管自己開閣教育之人。不由得心中一緊,此人心思之深自己竟然毫無察覺。

  心中這才想起先生和王守仁曾經對自己說的,開閣講師皆是未來自己登基之柱石,應選志同道合勠力同心者。想及此處朱厚照已經暗下決心是應該對開閣講師甄選一二,以做自己日後臂膀,自己可不想將時間耗費在於文官內耗之中,否則怎對得起義惠候劉繼祖千年之苦心。

  朱厚照手指叩擊著桌面對張永吩咐道:“明日張永就安排你的人手在京師將今日早朝之事散播出去,聲勢能多大就搞多大。”

  自己倒要看看當百姓知道心中剛剛的建立的圖騰就要被言官誣陷是何反應。

  張永聞言就要下去辦事,朱厚照攔住張永道:“先與本宮去父皇那裡一趟,將此事交代一下。”

  翌日,劉健上書致仕奏疏,弘治皇帝依照慣例將奏疏打回。市井間劉健被言官彈劾辭官的事情已是沸沸揚揚。茶館、酒肆所論這皆是此事,畢竟大明朝問鼎百年來如此大規模彈劾首輔還是頭一遭,即使沒有朱厚照的推波助瀾亦是京師熱門話題。

  第三日,劉健繼續上書已示致仕之決心,弘治皇帝再次將奏疏打回。然今日市井間流言已經悄然變化,所傳者乃官宦權貴不容於劉首輔,才造今日彈劾之禍,這與前二日劉健嚴懲貪官相互呼應。一時間百姓間怨言已起,剛剛找到精神支柱就要崩塌怎能無怨,然畢竟此乃朝堂之事市井百姓何時有過話語權。這份怨言便悄然埋藏心中。

  劉健連續上書七日皆被弘治皇帝駁回,知道其中奧妙者自然知道此舉乃是朝堂慣例。市井百姓卻不知道其中奧妙,加之朱厚照暗中助推,市井皆流傳此乃陛下惜才,然又迫於朝堂壓力只能行此權宜之計,這又給了百姓們希望,就是這絲希望成為改變整件事情的動力。

  朝堂諸公卻沒注意市井流言之變,不能說是沒有注意,只是不屑於注意罷了。每人的眼睛都盯著此時弘治皇帝之態度,期盼弘治皇帝早些應允,一個首輔倒台就意味一系人馬失利,自己就有更進一步的機會,何人不動心。

  今日已經劉健請辭奏疏連上十二封日子。

  朱厚照和身後張永站在奉天門城樓之上,望著對面一個個威嚴莊肅的京師各大衙門對身後的張永道:“張永今日之事可都安排妥當。”

  張永回答道:“請太子殿下放心,此事臣已經妥善交於信賴之人。”

  朱厚照兩手放於城垛之上依舊注視著下面的京師各大衙門道:“本宮今日就要教一教這些每日隻知誇誇其談,專做蠅營狗苟,道貌岸然之輩何為悠悠眾口,何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未到半個時辰,一波又一波粗衣短打的百姓從不同方向匯集六科衙門前,在有心人的帶動下已經跪於六科衙門前面為劉健請願。與此同時位於阜財坊的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和小時雍坊劉府門前皆跪滿請願求情的百姓。

  小時雍坊、劉府。

  劉健被府外之聲所擾,在劉德攙扶下站與劉府大門之前,看見劉府面前跪著黑壓壓的一群人,從街頭道街為望眼觀去無邊無沿。

  已經從劉德口中得知,這些人皆是挽留自己之人,自然沒有擺出首輔之威,和聲細語的道:“我劉健何德何能讓諸位如此待之,此乃朝廷之事,勿要牽連自身,大家快快起身離去吧。”

  見一個粗衣短打之人昂啟動目視劉健道:“首輔大人,多次彈劾懲辦官宦權貴惡行,才保京師百姓安寧,就是吾等的青天大老爺,首輔大人真忍心棄吾等不顧。”

  此人便是張永故意安排頭腦靈光能言善辯之人。然劉健去不知心中暗道:沒想到自己在民間威望竟然如此之高。

  聽聞劉健此時倍感交集,想及士林棄自己如敝屣;想及年少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想及自己如何從一個志在報國的讀書人變成一個玩弄權術的老官僚。思及此處已經老淚縱橫。

  劉健連忙哽咽道:“諸位之厚愛劉健受之有愧,聽老夫一席話大家趕緊起身散去,以免圖惹禍事,相信陛下必定會給老夫一個交代,大家要相信陛下的聖明。”

  說完劉健輕輕擦拭著眼角的淚痕,也不知道其中有幾分真情幾分假意,更不知道等劉健從新位極人臣是否還會記得今天之事。但劉健今日放低姿態又循循善誘確實感動這些目不識丁的淳樸百姓,不管如何他給這些百姓留下生活的希望,相信有青天大老爺的存在。

  紫禁城,乾清宮。

  京師盡兩萬名百姓在六科衙門、督察院、刑部、大理寺以及首輔府邸跪地請願,此等大事怎能不驚動內閣和弘治皇帝。

  雖然弘治皇帝心中有所準備,但聽到兩廠和錦衣衛的稟報,如此大的聲勢和規模也讓這位榮登大寶十一年的皇帝驚訝萬分。

  沒有想得自己的寶貝太子竟然能做出此等大事, 在驚訝的同時也充滿著自豪和欣慰。

  弘治皇帝掃視著台下三位站立的內閣大臣問道:“三位愛卿,今日之事如何看待。”

  李東陽躬身一禮道:“回稟陛下,臣以為應該讓錦衣衛將請願百姓趕緊勸回,否則如此眾多百姓聚集衙門面前,如果被有心人利用恐怕將禍及京師。至於劉首輔一事臣以為應明日早朝再議。”

  對於李東陽的回答,弘治皇帝十分滿意點了點頭道:“李閣老言之有理。”

  說完又看向謝遷問道:“謝閣老,以為如何?”

  謝遷躬身一禮道:“啟稟陛下,觀今日兩萬百姓為劉首輔請命,可知劉首輔民望,臣以為六科給事中和督察院所奏之事並非屬實,劉首輔辭官一事應該明日早朝從新定奪。如因讒言而失賢臣,非社稷之福。”

  弘治皇帝點了頭看向暫代內閣的程敏政道:“程愛卿意下如何?”

  聽到陛下的問詢,程敏政自己身份敏感能說什麽,只能到:“臣附議。”

  隻從聽李東陽和謝遷所言,程敏政此時已經是面如黑灰,自己的暫代內閣還沒有坐熱,突生如此枝節,如何不讓其多想。尤其想及劉健如果借此翻盤,自己將如何自處。想及此處便下定決心回去與自己親信好生謀劃一番。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道:“那就依照李閣老所言行事,至於劉閣老致仕一事明日再議,三位愛卿先回去辦差吧。”

  三人臉面行禮告退,當三人轉身走出之時,弘治皇帝看著程敏政的背影露出森森寒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