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九十 淨化1下未來的團隊
  一場文官集團向皇權發起的挑戰,紛紛擾擾持續幾月之久,最終以皇權完勝而告終。近半月以來是弘治皇帝自登記以來最為意氣風發之時,文官掣肘明顯有所緩和,自己的多條政令也無阻力通過,尤其是皇莊改治進入實質化階段,此舉一成,皇家將再也不受文官在財政上的桎梏。

  太陽從地平線緩緩升起,將紫禁城從黑夜中喚醒,充滿朝氣和希望的光芒再一次籠罩著這古老而又莊重的古城,這就是大明王朝的都城。

  紫荊城,慈慶宮。

  結束明日例行的早課,朱厚照一邊吃著早餐一邊聽著馬永成閱讀近日的奏折,當聽到劉健為此事鬧事的國子監生求情,弘治皇帝應允的折子。

  朱厚照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心中暗暗道:劉健還是那個劉健,實現文官政治的野心還在,即使士林如此有負與他,其心也未曾動搖。

  此事明面看似劉健是彰顯自己體恤士子,寬厚待人。實則是向所有文官發出信號,此次事件本輔既往不咎。尤其是大力為江瑢辯護,將他從詔獄救出來,此舉將快速收復此次事件搖擺不定的官員,更讓置身事外的朝中官員上下信服與他,而可怕的是這些人才是朝堂上大多數人。畢竟此時倒劉運動是以禦史和六科言官為首的年輕激進派文官發起的。

  想明白關節所在,朱厚照眉頭皺的更深,放下碗筷再無一點食欲,嘴裡卻默默念道:“或許劉健修複與士林的間隙不會如自己想象的那麽長。”

  自己同時也能理解父皇的苦心,畢竟天下還要靠文官治理,不能將士林逼的太急。此次將江瑢一行人下詔獄半月有余,敲山震虎的目的已經達到,也不想太過苛責這些監生,畢竟監生身份盤根錯節。

  朱厚照也大致猜出了自己父皇的用意,想借助此次文官勢弱階段擺脫文官對皇家財權限制,否則自己父皇也不大力推進皇莊改治。要知道皇家為擺脫文官對其的財政桎梏已經爭鬥百年之久,否則怎麽會有自己老祖宗英宗皇帝開皇莊之先河,皇莊本身擺脫桎梏的工具。財權在其他事皆可期也。然朱厚照的猜測已是十之八九。

  想通一切的朱厚照現在是滿心暢然,吩咐馬永成道:“擺駕去文華殿。”

  打鐵還需自身硬,是該真真正正會一會這些未來輔政班底,想及此處有想到了先生和王守仁對自己的勸諫,是時候該大浪淘沙去蕪存菁了。

  出慈慶宮大門,越過金水河,向下便是文華殿,這個被內閣,製敕房,誥敕房包圍的太子讀書專用的大殿,無時無刻不在文官的監控下。朱厚照每次走入這裡心中都有一種逆反抗拒之心,唯有走進殿中那兩幅自己親自掛上的大明土木堡前後的寰輿圖才能讓自己稍微平靜下來。

  朱厚照背手凝視著那一片片丟失大明疆土和治下百姓,這已經成為每日來文華殿例行之事,就是要用著兩張地圖無時無刻的鞭策著自己。

  這時一位身穿五品官服的文官走進來,看見盯著地圖出神的太子殿下,眉頭不由的一皺。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倒劉運動幕後之一的楊廷和,每日看見太子殿下如此,心中不由得擔憂。太子殿下雖學習神速,但並不喜理學之說,卻酷愛兵事,更聽聞太子殿下常常兵書不離手,每日不忘土木堡之變,有如此喜好兵事的儲君非大明之福,非文官之福。心中常想陛下若有其他子嗣該多好,文官如何有今日之窘態。

  朱厚照聽聞有腳步聲由遠及近,

轉頭一看是楊廷和,行弟子禮道:“楊先生早!”、  楊廷和跪地還禮道:“參見太子殿下,請太子移步上課。”

  朱厚照坐好便問道:“本宮已經將幾本儒家經典學完,不知先生今日好教於本宮什麽?”

  楊廷和站立於朱厚照前面語氣平穩地道:“太子殿下隻算粗通理學典籍,今日臣將從新從《論語》講起。”

  朱厚照微微皺眉道:“先生這是何故,本宮日後可是要登基君臨天下,執掌萬民生死的皇帝,幾本理學典籍如何能治理這大明萬裡江山?”

  楊廷和並沒有因為朱厚照的話而惱怒,語氣還是十分平穩不帶有一點感情色彩地道:“太子殿下所言謬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反覆閱讀聖賢之書,才能從中悟出大道之理,才能更好之理國家。更何況天子皆有百官輔佐,不是事事親力親為,只需依照聖賢之言行事,便可為一代賢明之君。”

  朱厚照已經被楊廷和之話激怒,這樣就是讓自己南面為王,將天下交於他們治理。然當在看見楊廷和面無表情和無感情的話語,還真難猜測其心中是喜是悲。再一想自己剛剛的著相,高下立判,心中一驚楊廷和就是楊廷和,這喜怒不形於色的養氣功夫真心了得,自己還是太嫩了。

  看來自己還是想當然了,本以為快速將這些枯燥的儒家理學學完就可以學習一些自己想學的東西。

  然朱厚照去不知道,自從文官掌控了太子的教育以後,儒家理學典籍就擠佔絕大的課時,反而是原本皇家重視的天下地理、會試摘要講解、時政要聞講解變得無足輕重。

  從理論來講自從朱厚照踏入文華殿學習就沒有結業一說,即使做了皇帝《論語》、《尚書》《大學》這些主要的典籍依然是必讀教材,而卻是講官們不停地講,反覆地講,一遍講完從頭再講,哪怕你全都學會,也會如此。文官最希望就是每個皇帝都要按照儒家的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成為儒學的擁躉從而控制朝堂。

  朱厚照自然不知道太子教育其中的玄機所在,自己只是不想再學這些枯燥的故紙堆。面面平複心情想出一策地道:“依先生所言,先生既然能教本宮自然是博學精通儒學經典之人,亦是善政之人?”

  楊廷和不知道為何太子殿下突然話鋒轉變,但也深知反常必為妖的道理,說話間便留有七分余地地道:“臣久居詞臣之職,雖每日上朝聽政,但具體政務也隻知一二。”

  朱厚照擺手示意道:“先生謙虛了,依先生所言只要精通儒家理學經典,才能從中悟出大道之理,才能更好之理國家。相比如先生此等精通儒學之人必是善政之人。本宮請教先生廣州府有百姓多少,耕地多少畝。”

  楊廷和是典型的清流詞臣怎會懂這些被他們鄙視濁流所乾的庶務。

  朱厚照見楊廷和一言不發便繼續追問道:“如果西江發生十年不遇的水患,應該如何治理水患,應該發放多少錢糧救災,平攤每戶應該多少錢糧。先生不會連西江在哪裡都不知道吧,要不要本宮在地圖上隻給先生一看”(西江就是現在珠江水系。)

  楊廷和剛剛辯駁此事非清流所擅長,又想及盤山那日羞辱劉健之言,自己何必自取其辱,便繼續默不作聲。

  朱厚照見楊廷和繼續一言不發,乘勝追擊道:“楊先生儒家理學經典可叫你此事如何做。現在先生知道本宮要學的是什麽東西了吧。本宮今日有些乏累,先生回去想好到底要教本宮些什麽,再來見本宮。”

  楊廷和即使有再好養氣功夫,也有本八歲黃口小兒欺辱的羞恥感,便躬身行禮後默不作聲的告退。

  朱厚照冷眼看著楊廷和走出文華殿的背影心中暗道:這些自以為是的清流詞臣,皆是金絮其外敗壞其中之輩,大明亡就亡在這些只知道誇誇其談玩弄權謀詐術之輩的手裡。

  PS:今日八點半才到家,勉勉強強碼出這一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