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之熊孩子正德》七十二 盤山文風始於王全安(中)
  一更鼓剛剛敲響,已經有三五成群的考生挎著考藍向貢院雲集,王全安孤單的身影被裹挾其中,直至隨著前面人流停下腳步。上萬名考生已經排好隊等待進場,隻為爭奪那一百三十五位舉人的名額。

  當王全安看見貢院的大門再一次陷入近一年傳奇的回憶,然而就在此時一只有力的手掌拍在自己肩頭,讓王全安從往昔回憶中清醒過來,轉頭看去只見一位雖身穿儒衫卻孔武有力,沒有一點文人的樣子,卻好似以為將軍。

  見對方沒有惡意,王全安便搶先開口道:“這位仁兄拍在下不知所為何事?”

  這位壯碩儒生,少了一份儒生的謙恭卻多了一份武人的好爽地道:“在下鄧禹,字仲華,宣府人士。這貢院開門尚需時辰,想找一個人聊聊天已結等待之苦。”

  王全安見鄧禹如此好爽,正好自己也等的苦悶,有一個聊天消磨時間也算一件美事便道:“在下王全安,字潤修,仲華兄名字道很特別,如東漢名將同名同字。”

  只見鄧禹歎息搖頭道:“潤修兄,有所不知在下出身軍籍祖父為其取名就是希望能像東漢名將鄧禹一樣成為一代名將,然父親卻讓在下考取功名,真是愁煞我也。”

  王全安見鄧禹在不自己不相熟的情況,就能將家事托盤而出,足見是無城府爽朗之人,是一個值得結交之人,想一想逃難以來自己再無一位知心朋友,對鄧禹說話也熱情幾分地道:“見仲華兄,身體如此壯碩想必也是精通武藝騎射之人,真羨慕仲華兄允文允武,日後必是國家棟梁。”

  鄧禹見說出自己是兵軍籍,這位王兄並沒有露出輕視之色,對其好感大增,謙虛地道:“潤修兄謬讚了,吾還是知道自己有幾斤墨水。還未請教潤修兄是哪裡人士。”

  王全安輕輕探口氣道:“不滿仲華兄,吾乃哈密人士,去年吐蕃叛亂逃難京師幸賴太子殿下收留,現居盤山鎮。”

  盤山一事早已經傳遍京畿地區,鄧禹雖在宣府亦有耳聞,然卻沒有露出一點驚訝之色反而滿臉遺憾地道:“聽聞盤山乃太子所見世外桃源之地,盤山花海更是當世奇景,只可惜來京之時已經花謝,為觀此奇景真乃遺憾。”

  王全安見鄧禹表情真摯,便道:“仲華兄有何遺憾,待明年花開之時,吾邀請仲華兄來吾家小住幾日,讓仲華兄賞的盡興。”

  如此兩人便聊得熱絡起來,這才知道二人皆是住在同一酒樓,可謂真乃有緣之人。隨後二人通報了生辰八字排長幼,原來鄧禹今年已經二十有四,略長王全安一歲。

  兩人交談之間,更鼓已經敲到三聲,貢院大門緩緩打開,一眾考生驗明搜身後魚貫而入。歷經過生死磨難的王全安再次踏入了征戰科場之路。

  ……

  ……

  清晨第一縷陽光散入盤山這個寂靜的新鎮之中,王全安妻子王於氏已經早早起來在孔子像前點上三根香,保佑自己夫君榮登桂榜。

  也有盤山鎮百姓前去朱厚照生祠前去燒香,希望太子殿下保佑王相公可以高中。足可見經過去年開荒大家一起重建家園,建立起不似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何況王相公一直免費教授自己子女,這份恩情全鎮百姓都深記心中,燒香保佑王相公高中也是全鎮百姓唯一能為其做的事情。

  ……

  ……

  慈慶宮,寢宮書房。

  朱厚照拿著馬永成的禮物清單點點頭表示讚許道:“馬永成準備的不錯,本宮很是滿意。

”  馬永成則謙遜地道:“臣怎敢貪功,皆是按太子殿下旨意辦事。”

  馬永成這幾日辦事朱厚照都看在眼中,沒有劉瑾那麽多的花花心思,自己交代什麽就辦什麽,雖缺少靈氣,但也算是任勞任怨,難怪歷史上八虎之中他是最為不顯山漏水之人。然這不正是自己身邊最為缺少的嗎?

  想及此處朱厚照便今日的一個想法說與馬永成,也在驗證一下他的辦事能力,便道:“馬永成你就按照這上面的禮單準備,日後凡是盤山鎮中舉之人皆按此辦理就可以。另外本宮欲在盤山鎮建立二巷,一曰舉人巷,二曰進士巷。此二巷將記載所有盤山鎮及盤山書院考中的舉人進士。”

  馬永成雖然一時沒有明白太子殿下的用意但既然是太子殿下吩咐唯有應承下來努力辦好。

  見馬永成走後,朱厚照仰靠在椅子之上,兩隻手按著太陽穴眼睛天棚陷入沉思之中。

  江南的詩禮簪纓之族為何能代代相傳,靠的就是以先祖為榜樣,世代薪火相傳。自己要用此二巷來激勵一代代盤山百姓和盤山書院的學子走入官場,成為皇家最堅定的擁護者,這一切始於王全安。

  ……

  ……

  八月十六日鄉試考完之後,王全安、鄧禹二人回到一同居住的酒樓休息,等來幾日後的放榜。

  連續密集的三場九天的考試對考生來說是腦力和體力的雙向摧殘,更何況八月雖早晚已經涼爽,然日間烈日炎炎,加上爐火灼炙,悶熱得使人難受。三場考完,王全安如同大病一場,足足在酒樓休息三天才堪堪恢復體力。

  然等待放榜這段時間京城青樓、酒樓、茶館無一不是坐滿應試士子,談風花雪月,談詩詞歌賦,就是各個大街小巷也都是三五結伴到處閑逛、參加文會的士子。

  身體壯碩的鄧禹一天內便恢復體力,本想到處結交一些朋友,然一聽他乃軍籍出身,所有的士子便投來鄙夷的眼神,故意疏遠與他。經過幾次碰壁,鄧禹負氣之下便縮在酒樓獨自喝著悶酒。

  精神已經恢復過來略感腹中饑餓的王全安便走出房門來到樓下尋找一些吃食,便看見鄧禹獨自和著悶酒,與其他桌上三五成群的高談闊論的士子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王全安走上前去問道:“仲華兄,現在正是到處文會熱鬧之時,為何在此獨飲?”

  鄧禹放下酒杯示意王全安坐下,歎氣道:“潤修賢弟有所不知,這些士子皆輕慢吾乃軍籍出身,為兄怎會再去自找沒趣,固在此自斟獨飲。”

  說完鄧禹看向起色轉好的王全安問道:“潤修賢弟身體恢復過來了,你也是要去參加文會去嗎?”

  王全安搖搖頭道:“仲華兄也知我乃盤山鎮出身,身份過於敏感,此時太過招搖恐對太子不利,還是在此陪仲華兄喝上一杯。”

  鄧禹遞給王全安一個酒杯斟滿後歎氣道:“真羨慕潤修賢弟,只要此次中舉,他日在進士及第必然是前途無量。吾之心願何時才能實現!”

  王全安一口飲下杯中之酒問道:“不知道仲華兄心中心願為何?”

  鄧禹獨自斟滿一杯後口飲下道:“征戰沙場,雪國之恥,復國故土。”

  說完還未等王全安說話又自斟自飲喝下一杯道:“然如今武將勢頹,就吾等這樣常年駐守九邊的軍人世家都要走文官仕途,以求延續家族榮耀,長此以往國仇何時雪,國土何時複。”

  說完再次自斟自飲連續喝掉三杯。

  鄧禹的這一番話也讓王全安想起了被吐蕃佔據的家園,一次時間家鄉淪喪之痛湧上心頭。

  然而就是這一番話讓這對萍水相逢的朋友真正變成了知己,在這段放榜前的日子大談邊關風情,大談西北攻略,大談對韃靼吐蕃之恨,抒憂國憂民之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