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在大明做翻譯》第2章 桃花渡口
  一共二十一道傷口,被打的傷口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多,仔細檢查過之後,發現也沒有想象中傷的嚴重,看來除了皮肉之苦外,計言當時的恐懼更多的自己在嚇自己。

  畢竟他隻是一個連雞都沒殺過的普通老百姓,而詔獄則是一個專門為折磨人,讓人感到恐懼和害怕,摧毀人的心智和肉體,然後得到他們想要東西而設立的地方。一個人毫無防備的被抓進了那種地方,也不可能要求他表現的更好。

  回到自己住處已過午夜子時,計言給自己傷口處塗了些拿到的傷藥,仰面躺在床上,怎麽也睡不著。

  黑影到底是誰?

  從他在詔獄之中隨意的出現來看,他應該是一個錦衣衛的高級官員,但也隻是個猜測,況且錦衣衛裡上有左都督、指揮使,下有專管詔獄的北鎮撫司,和專管情報事宜的南鎮撫司,掌管這幾個衙門的主事大人,理論上也都可以做到這些。

  思來想去,並沒有什麽頭緒,但計言已決定先不要輕舉妄動,因為以他現在的情況,無權無勢,無依無靠,哪怕是僥幸真的能追查到幕後主使是誰,他也沒什麽可以做的,去稟告鄭和?且不說他目前無憑無據,鄭和憑什麽相信自己,就算鄭和相信了計言,錦衣衛監視朝廷大臣的言談舉止,在大明朝根本也不是什麽秘密,這本就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的目的,即便知道自己被錦衣衛密探監視和記錄,鄭和又能做些什麽呢。

  貿然行動,只會把自己置於非常危險的境地,這就如同人在大霧中行走,看不清方向,找不到目標,這時候應該做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看清楚多少路就走多遠,一點一點的前進,而不是冒失的四處瞎跑。也隻有這樣,才有機會穿破層層的迷霧,到達最後的目的地。

  就這麽胡思亂想了半晌,直到東方泛白,計言才昏昏沉沉的睡去,醒來時早已是日上三竿過了晌午。

  計言檢查了一下身上的傷口,輕一些的傷口已開始形成暗紅色的血痂,傷得比較嚴重的幾個地方,也已經不再往外滲血。

  計言心道,幸虧這身體的底子很好,恢復的挺快,要不更要受罪了。

  隨便吃了點乾糧,帶上幾件衣物和所有的銀錢,收拾完東西,他便起程前往寧波府桃花渡。

  寧波府距離大明王朝首都南京近千裡路,雖然那黑影給了幾錢碎銀子,但是那點錢和計言自己的錢加起來也不夠他租車馬的,因此計言隻能靠著自己的雙腳趕路。

  好在錦衣衛腰牌讓他一路暢通無阻,還可沿途住在驛站,因此除了開始的幾天,因為趕路而導致有的傷口複發耽誤了一下行程外,後幾天身體基本康復,外加天氣越來越暖,沿途風景也還不錯,整個旅途倒也算不上是個苦差事。

  一路行了十來天,計言終於抵達了寧波。城裡問清了鄭和船隊所在地的具體方向,計言沒有再做耽擱,便直奔桃花渡碼頭去了。

  以桃花渡碼頭為圓心,方圓幾十裡的區域現在都可以算是鄭和船隊的領地,海上自然是船隊所屬的大小船隻,而陸地上也因為鄭和船隊人員的駐扎變得好似集市一般的熱鬧非凡。

  而隨著計言離碼頭越行越近,他就越清晰地感覺到這裡跟南京和寧波城裡明顯的不同。

  首先是來來往往的行人裡操著各種方言或者外語,手腳並用的互相交流著,大街上經常能看到帶著行李的人們,從五湖四海來到這裡,甚至還有來自不同的國家民族的人,

各種衣著相貌的人匯集於此。  此外還有各式不同的職業匠人也聚集而來,既有船隊所需的船工、火工,也有軍隊裡的官差、兵士、書記官,更有要一起出海的醫者大夫、商賈和一些外國使臣。

  再者各種商品貨物琳琅滿目,一些浙江本地特色產品自不必說,各種魚蝦海貨也是一應俱全,除此之外更有一些朝鮮,琉球,日本等外域的商品也能在這裡找到。

  計言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找到了報到處,一切都很順利,他的名字早已登記在冊,報到驗過正身之後,即被分去去其他通譯會和一起居住於碼頭外圍的船隊營中。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日子並沒有那麽戲劇性的變化。

  他又開始了日複一日的收發公文信報工作,隻不過是換到了鄭和的船隊裡。他不知道到底要在這裡等多久,也不知道現在出海的準備工作進展到了哪一步,更加不知道鄭和在做什麽,甚至因為那些不停進出營地的來自朝鮮、琉球、日本的商人使臣,讓他連目的地是不是西洋都產生了很大的疑問。

  不過計言這個人,是個想的開的性格,總是可以從積極的方面來思考問題。雖然在這邊目前也隻是普普通通的通譯,但是比起在錦衣衛經歷司來說,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一是有機會親身經歷這浩浩蕩蕩的航海行動便是人生一大幸事,一想到自己能夠參與這場中華民族史上最著名的出海行動,計言經常會自己忍不住偷偷笑出聲來,畢竟他在現代隻是籍籍無名之輩。

  二是雖見不到鄭和本人,沒有什麽表現的機會,但是同時也免去了計言內心的矛盾,詔獄裡那位黑影交代的任務,他自可以名正言順的拋之腦後,不用去想。

  三是這裡每天都有各種人來來往往,雖然計言跟每個接觸到的人也許都隻有三言兩句的簡單交流,但是大家都是為了一項偉大的事業而來,因此個個都情緒高漲,氣氛熱烈,跟成日裡死氣沉沉、大家言談舉止都謹小慎微的錦衣衛衙門內真是兩個天地。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放棄,心裡想的開,啥都不是事。

  到桃花渡報到二十幾天后,一個傳令太監來到通譯們的辦事場所,傳達了一個消息。

  “鄭和鄭大人今晚飯後要召見營地裡的通譯們!”

  通譯們一陣歡呼,連計言在內的這十來個通譯雖然來的時間有長有短,時間長的已有月余,時間短的則剛來幾天,不過有一點都一樣那就是都沒有見過這位聲名在外的鄭大人。

  吃過晚飯,計言跟著其他人一起由一位小太監領路,穿過營地,來到了鄭和帳中。

  這也是計言魂穿以來,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歷史人物”。大帳內外燭火通明,計言眼前的鄭和有著不太符合這個時代的魁梧身材,著一身便服,此刻正背對著大家,在一個記錄著東海海域情況的地圖上不停的比比劃劃。而一個身材比鄭和矮小一些的太監,則手中拿著紙筆,在鄭和身側服侍。

  鄭和其時不過三十余歲,他十二歲與叔父們一起被明軍所俘,之後他的其他族人大半被明軍所殺,他因年幼躲過一劫,之後在十三歲的時候被宮廷選做侍從而遭受了“宮刑”,十四歲被選進北平燕王府,隨後跟隨燕王朱棣鞍前馬後,更在靖難之役中立下赫赫戰功並深得新皇帝的信任。因此於永樂二年正月初一,被皇帝賜“鄭”姓並升任四品內官監太監,隨後領旨在此地督造寶船,招募隨員,不久的將來即將代表大明朝出使番邦。

  通譯們進到帳中後依次站開,垂首不語,大家都默默的在等待著鄭和發言。

  帶領的小太監向侍奉在鄭和身邊的太監示意人都已經到齊了,那位隨侍的太監見狀走近鄭和耳邊,耳語了幾句。

  鄭和轉過身來,面朝大家,滿意的從每個通譯臉上掃過,看著這一個個年輕充滿朝氣的面孔,他雖稍顯疲憊但情緒還是很不錯,微笑道:“今天是第一次與諸位通譯們見面,大家不用這麽拘謹。相信大家對於船隊目前的情況,以及出使的目的也都有所疑問,所以今晚特意叫景弘。”說著指了指身邊隨侍的那位太監。

  “景弘他追隨我多年,也是此行的副使,把大家叫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此次出使的情況。”

  雖然此時是笑著說的,但是由於鄭和中氣十足,因此大堂中的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鄭和講到這裡,略微停頓了一下,目光再次掃過每一個通譯,看到並沒有人提出什麽疑問,便接著說道:

  “今天下已定,皇上宏圖志在四方,欲遣本官率人馬船隊出使西洋,以示我中國之富強。然而近來倭寇日益猖獗,擾我沿海州縣,讓我水師難以分身。我已奏明皇上,船隊人馬已齊備,但若要下西洋,必先平東洋。聖上業已準奏,命我率眾先遣出師東洋,絕倭寇之禍,再圖西洋。”

  “而我在明,敵在暗,倭寇之亂歷久難平, 一是因為他們神出鬼沒,很難得到他們有效的信息情報,二是因為一直以來我國都有人跟倭寇暗通消息。他們在我國有內應的問題且先不提,有效的情報信息收集目前已迫在眉睫。因此本官決定,先遣人前往數個倭寇之巢穴所在,摸清楚情況,查實他們的落腳點、人數、火器裝備情況等,務必做到知己知彼。待我大軍抵達日本之後,告知日本國王,攜其一舉掃清倭寇之患,此役隻可成功,否則我大明之威武水師則將被永遠困於東洋,疲於守邊剿匪,再無力志圖西洋。”

  大帳內外,火把正熊熊燃燒著,正如此刻計言體內沸騰的熱血。他來自現代,中國與日本近代的恩怨讓他比在場的其他人更迫切的渴求能去做這件事,此刻的他真恨不得馬上就能飛到日本去,抓幾個倭寇扔到帳前給鄭和發落。

  鄭和的語氣逐漸輕柔了下來,他一邊來回踱著步,一邊放慢了語速繼續說道:“不過此行也是凶險異常,因今日我大明與日本之關系若近若離,因此若是行動之中出現了意外而致被捕,朝廷是不會出面替你們與日本交涉的,你們可能隻得自求多福而不能指望有外援。當然,我不會隻安排你們獨自前往,每一個目標,我都會安排或精乾軍士或錦衣衛校尉等與你們一起,也會聯絡熟悉該地的客商給你們做掩護。”

  “不過這些都隻是保全措施,這個差事仍然凶險異常,所以我希望你們之中願意接下這差事的人,自己報名。”

  鄭和說完這番話,沒有再繼續說下去,他停下腳步站在大帳正中,靜靜的看著這些通譯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