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唐》第261章:相公0叮囑
第二百六十一章:相公千叮囑

 李隆基一指身側的宦官,又向秦晉投去了一絲頗耐人尋味的目光。

 勤政樓正殿內的光線並不亮,秦晉好不容易適應了,仔細一看竟是內監景佑。景佑早先因為同產兄弟和秦晉有過一些過節,但後來早就冰釋前嫌,甚至還多有交情。秦晉相信,以李隆基的耳目,或多或少也應該知道一些景佑和神武軍的關系淵源。但令人奇怪的是,李隆基似乎仍舊不管不顧的重用了此人,自從兵變以後,興慶宮內的格局已經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往得勢的宦官不是死在兵變中,就是失節而失寵。

 這個景佑在興慶宮的地位,已經可以和昔日的邊令誠,程元振之流相比。當然,不論何時何地,景佑的身上還有著邊令誠義子的標簽。可這也不能成為李隆基信重其人的原因。

 都說天子心機深似海,僅僅是一個內監的任用就讓人摸不到頭腦。秦晉現在也算是有所領教了。當然,他絕不相信,李隆基任用景佑是老眼昏花,腦筋不靈所致。

 “奴婢一定不辜負聖人厚望!”

 景佑跪了下來,信誓旦旦的表明著心跡。李隆基也似乎對景佑的反應很是滿意,讓他起身之後,又對高楊二人笑道: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次亂事朕深有所得,景佑雖然是個宦官,但仍舊能夠做到始終如一,已經勝過百官多矣。”

 李隆基很少在臣子面前誇讚宦官,高楊二人的面色都有些尷尬,包括秦晉的臉上都有些熱乎乎的。一句疾風勁草,板蕩誠臣,似乎在有意無意的暗諷他鼠首兩端。

 不過,李隆基並沒有糾纏這個話題,而是很快又提及了京師乃至關中的防備。

 對此,秦晉並不急於表態,畢竟有高楊二位在前,怎麽也還輪不到他來顯擺。

 果然,楊國忠率先開口。

 “臣以為,潼關雖有二十萬大軍,但哥舒翰畢竟病體尚未痊愈,關中還是要擴充軍備以防不測。”

 囉哩囉唆的說了小半個時辰,楊國忠的主旨就是一個,長安守軍的防備力量不夠,必須擴軍,而且要於神策軍和北衙三軍之外,另行編練。

 對此,高仙芝表示讚同,他的話雖然不多,但句句都在重點上李隆基頻頻點頭,顯然是對高楊二人的唱和十分滿意,擴充長安防備,的確是首要之務。

 秦晉則默默的盤算著,楊國忠這一番建議究竟還有什麽別的企圖。

 其實,楊國忠的目的很容易就能猜測得到,吃夠了兵變的虧,自然要親自掌握一隻大軍才來的安心。神策軍作為外來戶,起於隴右與潼關的哥舒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對他而言無異於枕邊虎狼,雖然由魚朝恩節製,但區區宦官,能不能管住那些半兵半匪的邊軍還是個未知之數。

 至於李隆基和高仙芝對此表示滿意,也很容易理解。李隆基最善製衡之道,龍武軍在兵變後背,神武軍離開長安後,就只剩下了神策軍一家獨大,所以必須在扶起一隻力量與之製約,如此才能高枕無憂。

 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後,秦晉更是抱定了不發一言的態度。眼下勤政樓中商議的無非是神武軍走後,長安城中空出的權力空間由誰來填補而已。

 若論擴軍的合適的人選,當非中書令高仙芝莫屬。但以秦晉對李隆基的了解,這位老邁的天子應該有八成以上的可能傾向於楊國忠。

 往往在這種局勢複雜的局面中,擇能而擁並非最佳的選擇,相比之下倒是選親更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

 李隆基之所以屢屢在最後關頭都保著楊國忠,不肯將其逐出長安,心中抱的也就是這個念頭。

 果不其然,李隆基沉思了一陣後緩緩說道:“高卿病體未愈,還當將養些時日,擴軍一事便有楊卿勞動。”說著又向高仙芝投去了征詢目光“待高卿痊愈之後再執掌六軍,如何啊?”

 表面上是與之商量,但高仙芝怎麽可能拒絕,自然是欠身應諾。

 得到了天子的支持,楊國忠的一雙眸子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兵變之後,重返政事堂不說,手中還掌握著長安新軍,今後還有誰能威脅到他的地位?

 突然之間,秦晉的眼前靈光一閃,又想到了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這也是他一直忽略的。

 表面上看,天子的安排是為了之上長安各軍,不使任何一家獨大。但跳出長安這個圈子來評判,難道就沒有防備哥舒翰的意思嗎?

 要知道,長安兵變持續了七天以上,隴右兆州的神策軍都能從百裡之外趕來,潼關距長安不過是朝發夕至,哥舒翰卻沒派回來一兵一卒,這能不讓多疑的天子心生芥蒂嗎?

 如果所料不差,只怕李隆基接下來還會有所動作。

 但這些動作對與神武軍無乾,秦晉也就不願插一腳進去,袖手旁觀成為上上之策。

 秦晉主動求去,極大的減輕了李隆基的壓力,甚至對神武軍也不似先前那麽著意緊張,只要這些惹是生非的世家子們都離開長安,就不怕他們翻了天去。

 李隆基當然不傻,他敢於將神武軍與秦晉一道都派到馮翊郡去,自然是有所依仗。神武軍七成以上的兵員出自關中世家,其中絕大多數,族人家眷都在長安,放了他們出去,就好比放出去的紙鳶,盡管飛得遠,只要將其族人家眷盡握手中,就等於攥牢了拴住紙鳶的絲線。

 勤政樓中,天子和高楊兩位重臣商議擴充長安防備,便議論了整整一個時辰,將秦晉晾在一邊,似乎已經把他遺忘了。

 秦晉非但沒有受到冷落的感覺,反而樂得置身事外。他現在對長安上下已經厭煩到了骨子裡,從天子到芝麻綠豆大點的官員,共同形成了一潭深不見底的爛泥漩渦,剛剛從中抽身,可不想再重新踏進去。

 再以局外人的目光去看到長安政局,秦晉竟前所未有的心思澄明了。

 李隆基置身於漩渦正中,自以為擺弄朝廷各方勢力於鼓掌之中,但殊不知,這麽做只能將他一步步推向難以挽救的深淵。

 而且,隨著李隆基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蒼老,對權力細節的掌控也將越來越多,還能不能成功擺布臣下都要劃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此前的兵變就是從“厭勝射偶”大案的失控中突變而來,這不正是李隆基掌控能力大幅下降的明證嗎?

 但是,秦晉早不是剛剛來到長安時的秦晉了,他知道任何建議對於李隆基而言都只能是耳旁風,蒼老的天子已經沒有多余的經歷做出改變,他能夠做的只有維持延續以往駕輕就熟的統治方式,只有這麽做才會覺得安心。

 商議的差不多後,中書令高仙芝將目光轉到了秦晉的身上。

 “聽聞黃河面臨斷流的危險,蒲津失卻了大河天險,不知足下打算如何退敵?”

 至此,秦晉才明白。原來這次陛見根本就不是李隆基的主意,否則哪輪得到高仙芝先發問呢?想來是高仙芝放心不下,才讓李隆基下敕召見,以做叮囑。

 秦晉很識相的欠身施禮道:“還請高相公示下!”

 高仙芝正身肅容道:“蒲津乃馮翊於河東的門戶,馮翊又是三輔畿要之地,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你可記下了?”

 這麽說等於委婉的告訴秦晉,馮翊郡的重要性無可替代,絕對不能放棄。言下之意就是,人在郡在,郡亡人就不要回來了。

 “相公叮囑下吏記在心間,一字一句不敢忘!”

 高仙芝沒一句話指點秦晉該如何防守,隻態度嚴厲半是叮囑半是警告的示意秦晉,須得與馮翊共存亡,絕不能再如新安和陝州一般,打不過就放棄。因為,馮翊的身後就是長安,已經退無可退。

 至此,高仙芝忽然站了起來,來到一旁的屏風處,立時就有內侍跟著過去將屏風前的蠟台一一點燃,一片燭光通亮之下,秦晉才發現,這屏風上鎖繪製的不是普通圖案,而是一幅關中的地圖。

 高仙芝的右手在長安所在位置的左上方重重的點指著。

 “馮翊扼長安通往河東的通道,雖然不比潼關,但北連朔方,東接河東。安賊在麥收之後一定會大舉進攻關中,除了潼關即將面臨巨大的攻勢壓力。來自於河東的威脅同樣不能小視。”

 他的手向東越過了黃河,“河北道各郡的起事已經接近失敗,史思明穩定河北局勢後先期攻入河東,以作潼關策應。哥舒老相公未必能分身援助於馮翊。秦將軍,你身上的擔子不輕啊!”

 秦晉同樣是肅容擲地有聲。

 “秦某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卻聽楊國忠似語重心長的說道:“秦將軍有此心跡,楊某甚是寬慰,可不能辜負了聖人的一番苦心啊。現在長安城中非議洶洶,聖人將你放在馮翊實際上可全是出自愛才之心,莫要心有芥蒂”

 秦晉冷笑,楊國忠這是生怕天子不知道他有怨憤和芥蒂!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