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唐》第583章:善後非易事
從登上城牆的那一刻起,幾乎所有的不快和憤恨都煙消雲散,叛軍軍營的一場大火燒了整整一夜半日,到現在已經接近尾聲,從高聳的城牆上遠眺,其大致境況可看的清清楚楚。凡是木質的建築基本上都被付之一炬,這其中也包括轅門和參差其間的寨牆。

 保護軍營的寨牆被燒毀,也就意味著唐/軍只要越過那三道壕溝就能輕而易舉的挺近叛軍軍營、然則,此時此刻挺近叛軍軍營的意義已然不大。就是這一場大火徹底燒掉了凝聚叛軍的所有條件。

 因而,秦晉入眼處,除了一片廢墟以外,竟再無別的景象。

 對於眼前的景況,秦晉雖然早就料到了,但真正切實的目睹還是大為震撼。想不到孫孝哲叛軍竟然終結於一場莫名其妙的大火。

 與此同時,郭子儀早就下令城中守軍四面出擊,分赴叛軍棄置的軍營。除了中軍所在的軍營被燒成廢墟以外,另外三個方向的軍營尚算完整,但其中的叛軍則早就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神武軍於此時出擊,主要目的是清理障礙,毀掉叛軍軍營,填平叛軍耗時耗力挖成的壕溝。只有如此,才能徹底使長安城朝著恢復秩序的方向發展。而且,還有為數不少的叛軍軍卒依托於被棄置的軍營寨牆狗眼殘存,清理乾淨這些打算負隅頑抗的人也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僅僅一夜的功夫,降營便收編了新附之軍有三萬之眾。這個數目幾乎超過了神武軍計劃中的補給能力的八成,如此一來補給壓力驟然增加。郭子儀本人此時不在城牆上指揮坐鎮,便是親自到降營去安排相關事宜。

 從成立降營的第一天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月余光景,從最初的百余降卒到現在的近七萬眾,其兵力的總和已經超過了長安城內的戰兵數目。而神武軍唯一能鉗製這些曾經的殺人惡魔的只有糧食一條途徑。

 很多人選擇了投降的原因都很簡單,那就是為了吃飯。孫孝哲麾下的叛軍在斷絕糧草的情況下居然能堅持了數月時間,也算是軍事史上的一次奇跡,當然這種奇跡也是建立在令人發指作嘔的基礎之上。

 隨著神武軍填平了壕溝,深入到叛軍軍營中,在投降叛軍軍卒的引領下尋到了他們儲藏軍糧的倉房,在倉門打開的一刹那間,撲鼻的腐臭氣息迎面而來,碼放的極為整齊的人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叛軍以此物為食,城中神武軍早有聽說,但今日得以親見還是震驚的無以複加,有甚者伏地嘔吐,更深深感歎,不知叛軍軍卒是怎麽下得去口的。

 這種駭人聽聞的事就發生在長安城外,現在既然由神武軍接管了棄置的軍營,自然就容不得這種東西的存在,在請示了秦晉以後,終還是一把火將其燒了個乾乾淨淨。至於那些未曾製作為人脯的大小屍體,由於數目龐大,也只能就地焚燒,然後再將焚燒後的殘渣就地掩埋,以把影響降到最低。

 秦晉這麽做是擔了風險的,按照風俗這些死屍應當土葬才是,不分敵我一把火少了個乾淨,肯定會遭到詬病,本來朝臣就對他多有不滿,如果捉到了這個把柄還不得大做文章?

 但是,秦晉才不會顧及那些蠅營狗苟之人的想法,此時已經如春,氣溫一天比一天高,如果靠人力掩埋這成千上萬的死屍,不知又要耽擱多少時日,隨著氣溫升高帶來的另一大惡果就是屍體的腐爛發臭,一旦因此而產生了疫症,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死屍的數目實在過於龐大,就算能及時土埋了,若要完全腐爛分解恐怕至少也得一年半載的時間,埋的淺了不管用,埋得深又不知道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他不能冒這個險,索性一把火少個乾淨。

 其實,善後處理叛軍遺留棄置的軍營和各種防禦設施就已經極為耗費人力。

 對於被燒毀的中軍營地尚還好說,畢竟大火將地上的木質建築燒成了灰碳,只須將溝壑填平,就可以大致算是完工。然則,那些保存完好的軍營則是最麻煩的,經過數月以來不間斷的修葺加固,拆除的難度不比重修一邊要容易多少。

 有人建議不如也用一把大火全都燒了乾淨,但秦晉和郭子儀商議之後還是沒有采納這個建議。叛軍修建軍營和各種設施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鐵器,這些東西都是不能隨意丟棄的物資。既然燃眉之急已經解除,何妨花費些人力物力,將其收攏歸置呢?只要做好人力的配置,一切也就不成問題。

 俗話說,天子腳下無小事,何況這種關乎人力使用的大事?秦晉為此轉呈向李亨請示允準。在得知了他的初衷以後,李亨欣然表示同意,並讓他和廣平王一同負責此事。

 現在就算瞎子都看得出來,天子事事都讓秦晉拉上廣平王,一則是給他鍛煉的機會,而來也是在為其積攢功績和資歷。

 秦晉本人對這種安排並不反感,廣平王其人謙遜好學,彬彬有禮,全然沒有李家子弟的驕橫與跋扈,相比較而言他的那些叔叔們就不怎麽惹人喜歡了。

 眼看著長安之圍已解,宗室們便紛紛上書李亨,請求裁撤民營,讓他們各回各家。畢竟這些天潢貴胄們都是自打出娘胎就嬌生慣養,衣食住行無一不有人悉心伺候,到了民營中一切都要親力親為,非但如此還得眾人在一個鍋裡爭食,夜間數十人擠在通鋪上睡覺,這種日子和受刑坐牢又有什麽區別呢?

 不過,關於這一點,百官們的意見卻出奇的一致,認為戰事尚未底定,長安城外的局面也沒有徹底平靖,誰知道還會不會有反覆,朝廷根本就沒有多余的人力和物力來估計數以萬計的宗室,因而強烈要求天子繼續將這些人繼續關在民營裡。

 對此,李亨還是頗感為難的,他所思慮的遠比普通臣子要多,為朝廷節約人力和財力誠然是應有之議,但對待宗室過於刻薄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個凌迫宗室的帽子怕是要遲早扣在自己的頭上。

 因而,李亨在此事的表態上竟出乎百官們的預料,而有些模棱兩可。

 不過這件事沒有朝臣的配合是無法強行實施的,十王宅早就毀在太上皇西狩之初,在李亨返京之初亦曾將宗室們安置在東宮,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幾個脾氣剛烈的宗室得知了天子和百官們關於此事的對話不禁勃然大怒,紛紛表示要親見天子,當初把他們送進民營時也是說等到長安之圍一解之後就恢復從前的待遇,可現在明顯是要食言的趨勢。

 秦晉在這次即將要演化為衝突的危機中,再一次做出了出人意表的決定。僅僅一日功夫,就向天子上書,表示應該依照當初的約定,將宗室們放出民營。

 李亨萬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為他解圍的竟是秦晉,大喜之下也申明了態度。

 “朕確有解放宗室的想法,可大臣們都說人力物力難以支應,因而也是左右為難啊!”

 這既是表明態度,也是變相的求助。

 豈料秦晉卻從容答道:

 “陛下何須憂愁?宗室人口上萬,完全可以自行為之,如此豈非解決了人力的問題?至於物資一項,臣可酌情滿足他們的需求,總不讓陛下為難就是!”

 秦晉這一番話無疑將所有的亂麻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李亨又是高興又是感慨,幾至不知該說什麽好。

 李亨是個有志於名垂千古的天子,絕不像讓凌迫宗室這樣的汙點出現在後世評價自己的史書之上,現在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自然心情舒暢。

 秦晉離開太極宮時,正趕上李泌急吼吼的入宮,當他從李亨那裡得知了秦晉的表態和許諾後,竟全然不顧李亨的臉面,憤然直呼其為奸臣。

 “如此曲意逢迎,實乃奸險之徒,陛下當遠之!”

 卻聽一個聲音從旁陰惻惻的響起。

 “門下侍郎此話恐怕有失偏頗刻薄。 自古哪個奸臣能不顧自身安危,挽社稷狂瀾於既倒?”

 是李輔國,李泌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這個閹人只要一出現就會陰陽怪氣的給自己添堵,但又苦於沒有辦法處置掉。

 在他看來,李亨的身邊有太多艱險小人,但偏偏又被視之以親信股肱,根本就動不得。

 拋開太極宮內蠅營狗苟,沒有返回軍中,而是帶著一乾隨從趕往長安城外視察。

 出了安化門,他隻覺得竟有二世為人之感,雖然與外面僅僅有一道城門之隔,可為了從容踏出來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此而前撲後繼。

 叛軍軍營外的壕溝已經被填埋的七七八八,空氣中還是飄蕩彌漫著濃烈的焦臭味道,隨著風勢的忽大忽小而漸濃漸淡。

 一路走著,間或還能看到青黑的斷手斷腳從泥土中支出來,孫孝哲叛軍圍城數月,因此而喪命的關中軍民以及叛軍乃以數十萬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