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唐》第378章:奸相進讒言
“高仙芝部眾突下殺手,末將等人不及反應,當場就有十數兄弟就射死。末將命大,雖然中箭,卻僥幸逃了出來。”

 一口氣說了許多話,耗費了楊行本過多的力氣,他虛弱的喘息了一陣,又繼續說著:

 “當時,沒能進入潼關,又身負重傷,末將離開長安時只聽說使君在河東城,便孤注一擲,也是老天保佑,沒有撲了空,否則末將這條命恐怕就……”

 在楊行本斷斷續續的講述中,秦晉了解了其間整個過程,也可以想象得到楊行本身負重傷之下又顛簸至此的不易,他沒死在路上幾乎可以說是個天大的奇跡。

 “你好好養傷,外面有一千甲士負責護衛,在這裡沒人能夠再傷害你!”

 楊行本忍不住雙目淚流,他自問到叛軍去負責談判一方面是受了楊國忠的命令不得不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探聽虛實,以備來日再戰。可若說他通敵賣國,那可是天大的冤枉,高仙芝辣手無情,顯然是將他當做了國賊,以殺一儆百警告世人。

 秦晉離開了驛館,自從決定與盤踞在絳州的叛軍偏師決戰以後,他身上就有處理不完的公事,既然知道了楊行本悲慘遭遇的原因不是長安與潼關的矛盾進入了白熱化,也總算松了一口氣。

 只要沒撕破臉皮,一切就還有挽回的余地。只可惜了楊行本,成為夾在權力鬥爭中的犧牲者。

 回到縣廷,迎面正瞧見杜乾運候在了庭院中,此人滿臉的諂笑,一看就知道有事而來。

 “使君回來就好,關中通往關外的幾條兩道都斷了,外面的糧食進不來,咱們的金銀也運不出去。”

 “以前一直通暢無阻,怎麽現在就不通了?”

 秦晉穿過了前庭,繞過正堂由回廊往中堂而去,杜乾運則搖頭擺尾的跟在後面解釋著因由。

 “全怪這次商陽關大戰,孫孝哲吃了虧就四處設卡,所有通往關中的小路都斷了,糧食也都被叛軍擄走……還有高相公,也改變了以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徹底封死了關中與關外的通路,這回麻煩大了。”

 秦晉對關中內外的交通也算有所了解,表面上看與燕軍於關內外對峙,一切似乎水泄不通,但不通的也僅僅是險關要隘,從南到北綿延千裡的崤山左近通往關內的民間小路卻不止一條,尤其是丹水、湘水等幾大河流,更是溝通關內與江淮一帶的主要通路。

 現在從杜乾運帶回的消息判斷,一定是商陽關大戰徹底激化了雙方的對峙,進而才使得交通斷絕。

 “馮翊郡的糧食雖然也存儲了一些,但只出不進,又要負責河工與將士的一切吃用,很快就會坐吃山空的。”

 如果沒有外部糧食持續流入關中,只怕用高糧價都未必能再買得到糧食了。而秦晉更擔心的則是,關中的糧價也許會因為這次商陽關大戰的後遺症而持續上漲,一旦漲到了百姓難以接受的地步,恐怕大亂就要難以避免了。

 “可曾聽過朝廷有應對措施?”

 話剛問出口,秦晉就知道問了也是白問,朝廷連關乎國命的大戰都能夠徇私,更何況米價了?

 果不其然,杜乾運憂心忡忡的搖了搖頭。

 “相公們的眼睛都盯著潼關呢,怎麽會關心米價的上漲。不過卑下剛剛收到了從長安傳回來的秘密消息,說是楊國忠有意與孫孝哲講和,正攛掇著天子呢……如果真能不打仗,也許,也許還是件好事,至少這種東西對峙交通斷絕的情形會結束吧。”

 兩個人進入縣廷中堂,分主次落座。

 “別做夢了,講和?安祿山兵鋒正盛,豈會輕易的罷手?就算積極講和,也只能是在拖延時間,到頭來還是要攻入關中,滅了唐朝!”

 “滅了,唐朝?”

 杜乾運顫抖著重複了一句,滅掉唐朝從秦晉口中說出來,就好像踩死螞蟻一般容易,但在杜乾運的固有思維中,大唐乃煌煌天朝,就算讓安祿山暫時佔了上風,也不至於輕而易舉的就被滅掉吧?

 “不相信?再這麽折騰下去,就算安祿山無心滅唐,也是唐朝主動將刀子遞了上去。天予不取豈非傻子?”

 “是是,天予不取,的確是傻子……”

 杜乾運隻連聲附和了幾句,腦門上已經見了汗,他雖然也不是什麽忠臣孝子,但公然討論唐朝是否天命尚在這種話題,還是心驚膽戰。

 “還有,卑下已經調整了方略,加了三成的價,在關中全力征集糧食,卑下隻擔心到了入冬時,就算再加一倍的價也難以收得到了……”

 秦晉想了想說道:

 “好在馬上就要秋收了,就算再怎麽減產絕收,也算有糧食產出,勉強支應到年關應該不是問題。”

 “使君所言甚是,可年關過了,又該如何是好?”

 想到年關之後的糧食需求與缺口,不僅僅秦晉心憂如焚,就連杜乾運都隱隱意識到了即將面臨的困難,幾乎是沒有解決辦法的。

 秦晉輕歎了一聲。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絳州決戰在即,這是神武軍在河東第一次攻堅戰,只能勝,不能敗,糧食千萬不能出岔子。”

 神武軍離開長安之前曾得了政事堂的允許,可以在當地自籌糧食,這誠然是楊國忠甩包袱,給秦晉設置障礙,讓他從長安府庫中得不到一粒糧食,但也在另一方面給了神武軍足夠的自由度,使得它可以盡可能不受政事堂的影響而進行作戰。

 比如河東城一戰,比如即將開始的絳州一戰。假若神武軍的糧道現在掌握在政事堂手中,輕易開戰那是門都沒有,恐怕神武軍現在還窩在黃河以西難以東進寸步呢。

 糧食問題畢竟還是遠慮,對秦晉而言,神武軍壓上了前後兩軍的絳州之戰才是近在眼前的最大問題,如果絳州之戰攻略失敗,此前的一切計劃勢必都要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

 杜乾運退下之後,秦晉將自己關在了屋子裡,對著地圖苦苦琢磨著手中的牌如何才能最大化的加以利用,神武軍有三萬人,皇甫恪的朔方軍也有三萬人,加起來足有六萬余人,雖然規模遠不足以發動一場波及整個河東道的大戰,但至少可以影響附近數郡。

 秦晉的目光定格在地圖上的安邑附近,讓皇甫恪的三萬人盡數閑置在此處,似乎有些浪費了……

 長安,楊國忠仍舊沒能從憤怒中走出來,楊行本之死給他的刺激太大了。對這個堂侄,他是極為看好的,甚至將其當做楊家第二代的傑出人物來培養,此次到孫孝哲軍中就是一次難得的歷練機會,可是派出去的人居然都死在了潼關,而且還被高仙芝全部砍了腦袋,一個挨著一個掛在了潼關的城頭示眾。

 楊行本的死讓他既難過又憤懣,但是對於一個手握朝廷命脈兵權的人物,也不是說報復就能報復的。

 這事若想有進展只能從天子那裡下手,楊國忠在興慶宮中向李隆基哭訴了高仙芝的專斷與跋扈,對侄兒之死大為抱屈,甚至一度哭的老淚縱橫。

 人心都是肉長的,李隆基雖然知道楊國忠有私心,但親侄子的死卻不是假的,見他哭的可憐,也想起了高力士在潼關碰的硬釘子,心中不免也產生了幾分忿忿之感。

 臣下的勸諫,李隆基在這四十余年裡見識得多了,但像高仙芝這種以殺人和鮮血勸諫的,還是頭一遭。如果在以往,膽敢有人如此放肆,他斷然不會輕饒,然則此一時彼一時,就算再有不滿,又能怎樣呢?拿掉了高仙芝,朝廷還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將兵之人嗎?

 於是乎,李隆基反而放下了身段,緩和了態度來勸慰楊國忠。

 “朕知道二郎死的冤枉,但事已至此只能以國事為重,至於二郎的家人從優撫恤,子弟可以破格提拔為官就是……”

 “臣替二郎謝聖人隆恩!”

 楊行本在家中排行第二, 因而他的親近之人都稱其為楊二郎。楊國忠重新趴在了地上,給李隆基重重的磕了三個頭。但他根本就不在乎楊行本身後的賞賜,他在乎的是如何以此為契機打擊高仙芝在天子心中的地位。

 盡管天子出面替高仙芝說了話,但楊國忠能夠看出來,天子心中對高仙芝的芥蒂正在一點點的膨脹,積流成海之下,早晚有一日會達到目的。

 離開了興慶宮,楊國忠立時收起了臉上的悲戚之色,代之以得意的冷笑,今次覲見天子的目的達成了,不過他並沒有就此而滿足,接下來還有更厲害的殺招等著呢。

 ……

 潼關城牆上一排青黑發臭的首級遠遠看上去駭人至極,這裡面既有來自叛軍的,也有來自於唐朝內部的。自從和談事件被揭開之後,高仙芝在軍中進行了一次極為嚴厲的清洗,凡是疑似與叛軍有過勾結的人,全部不由分說,一律斬首。

 在連續殺了數百人之後,軍中內部的清洗又戛然而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