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唐》第397章:自當有對策
“不奉詔?此一時,彼一時。”

 高仙芝輕聲重複了一句,又從書案上翻出了一封書信,讓崔煥去看。

 這封書信顯然是高仙芝在長安城中眼線的密報,高仙芝肯於讓他觀看,顯然是信任到了極點。崔煥懷著一種極為複雜的心情翻開了手中的書信,才看了一行,就驚得雙手顫抖,險些連輕如鴻毛的信箋都拿捏不住。

 “這,這分明是別有居心之人的謠言,天子聖明,豈能輕信?”

 其實崔煥說這話,連他自己都底氣不足,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不外如是,如果天子真的信任高仙芝,也就不會身在長安而對領兵在外的高仙芝指手畫腳了。表面上看,天子詔書中的理由十分完備,借著商陽關和絳州兩戰連勝的機會,此消彼長之下,乘勝追擊,爭取一舉奪回東都洛陽,把安祿山攆回范陽。但在謠言滿天飛的背景下,細細思量,這分明就是天子對高仙芝產生了疑慮和忌憚,繼而進行的試探。

 崔煥雖然初入官場,對權力鬥爭的許多醜惡一面見識不足,但並不意味著他看不透此封詔書背後的彎彎心思。催促高仙芝盡快與叛軍決戰,一旦大戰展開,雙方針尖對麥芒,謠言首先就破了一半。

 然後再看接下來的戰局進展,如果高仙芝連戰連捷,謠言的另一半也就跟著不攻自破。假使連戰失利,也就給了天子處置高仙芝名正言順的理由。

 崔煥不會質疑天子的決斷力,僅從誅殺哥舒翰一事上,已然可見一斑,他隻擔心天子也如法炮製對付高仙芝,那對唐朝而言可真是自毀長城,再無挽救之理了。

 高仙芝好像看出了崔煥的擔心,便安慰道:

 “放心,只要高某奉詔,路未必便會越走越窄,崔參軍過於悲觀了!”

 至此,崔煥才恍然,原來高仙芝的本意竟與秦晉的想法如出一轍,繼而失聲問道:

 “難道,難道高相公讚同秦使君的建議?”

 高仙芝點了點頭,很明確的表達了肯定。

 “不過秦晉的推測比高某更為大膽,高某其實是在等封二……”說道此處,他忽然頓了一下。“等著封二在河北道將史思明打的兵盡糧絕……就算不能擊敗史思明,只要叛軍拖的時日久了,軍心也必然會走下坡路而開始頹喪……”

 封二所指的自然是前禦史大夫封常清,此人負罪而走之後,原本已經銷聲匿跡,但過了年之後不知何故竟又在河北道突然現身,而且就在上個月還打了個十分難得的打勝仗,全殲了史思明上萬騎兵,使得史思明不得不放棄了針對河東道的大局攻略,而全力回師河北道。

 原來高相公是在等封常清,崔煥暗想,但他忽然又有些奇怪,如此轟動的河北道戰況,秦晉又因何不能計算在內呢?難道是他疏忽了?

 不可能!崔煥不相信,勇悍睿智如秦晉這等人能夠出現如此大的紕漏,一定是其中還有他所不知的原因。

 但不論如何,高仙芝並非如自己此前想的那麽頑固,恰恰相反,高相公並沒有因為對秦晉的偏見而徹底否定了神武軍的一切,比如對待叛軍的最佳戰術是拖延時間,神武軍在絳州取得的大勝對於朝廷的意義重要非凡……

 看來秦使君還是低估了高相公的心胸,崔煥如此暗暗想著。

 “難道除了出兵就別無他法了嗎?”

 一切回到最初的問題,對潼關大軍而言最好的方略是動不如靜,可如此貿貿然的與叛軍挑釁,萬一失手,後果不堪設想。尤其高仙芝在軍中很是信任的火拔歸仁,此人求戰立功心切,是軍中堅定的求戰派,一旦失去了控制,很難想象他會捅出何等難以收拾的大窟窿。

 崔煥本想建議高仙芝不要重用此人,但他自問從不做這等在背後說人是非的小人之舉,思來想去還是忍住了。

 “確實沒有別的辦法,高某已經下令契苾賀於商陽關向谷城方向佯動,不日就會有一場難得一見的大戰。”

 崔煥呆住了,看來在自己回到潼關之前,高仙芝就已經有了決斷。而且這個決斷已經定下,幾乎就立即開始執行,既然契苾賀那裡已經開始動作,那麽潼關的大軍肯定亦已進入戰備狀態。

 他忽然想起火拔歸仁被高仙芝攆走時,投向自己的嘲諷目光,頓時就全明白了。他的所有努力,所有的語言,不過是在白費功夫而已。結局早就注定了。

 意識到了真相,反而令崔煥沮喪到了極點,明明知道此時不宜妄動刀兵,偏偏卻不能對天子詔書置之不理;明明古往今來有著無數領兵大將不奉詔的先例,偏偏高相公的處境卻難以容許。

 這就仿如一手的臭棋,令崔煥憋悶不已,但下棋可以輸了重來,可這等軍國重事,又豈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聖明天子啊,聖明天子啊,那個聖明睿智的天子究竟去哪了?放眼滿朝上下,還有哪一個比高相公更終於唐朝的嗎?天子為什麽要將楊國忠這等卑劣小人,魏方進這等無能自私之輩留在政事堂?然後又聽信那些別有用心的無稽之談……

 聖明天子不該親賢臣而遠小人的嗎?為什麽聖明天子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崔煥心中有太多的疑問得不到解答,聖明天子多年來在他心中既神聖且不可褻瀆的形象,此時此地竟以隱隱出現了崩塌的跡象。

 “好了,別只顧愣在那出身。舟車勞頓,先回去好好歇息一陣,馬上就有的忙了……”

 高仙芝如何看不出崔煥心中的悲憤,年輕人涉世未深,突然發現了朝堂上最醜惡的一面,一時間接受不了也屬正常。但事實偏就如此,無法改變就只能順應時事,做出最有利的決斷。

 失魂落魄的應了一聲,崔煥跌跌撞撞的離開了中軍帥堂,他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做了,如果所有的努力都放在一樁明知不妥卻必須得全力以赴的事情上,這麽做是不是和撲火的飛蛾一般愚蠢呢?

 三日後,大軍果然有了大動作,潼關、大谷關、商陽關之間,到處都是奉調運動的唐.軍,原本大戰之後平靜的氣氛頓時消失不見,方圓數十裡山地上空的空氣都為之驟然緊張。似乎大戰已然一觸即發。

 經過數日歇息,崔煥的又恢復的精神飽滿了,但心情卻比剛剛回來時更加沉重。眼看著大軍頻繁調動,大戰近在眼前,自己卻毫無阻止的能力,此時才覺得自身的渺小與微不足道。由此,他也更懷念在河東城看著秦晉打仗的光景了,雖然也曾危急到了極點,但得到的勝績足以抵消其中的恐懼和絕望,換取的是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的果實。

 再看眼下,明知不可為,卻偏偏要為之,崔煥甚至不願去見高仙芝,因為見了他也無法改變這糟糕的事實。

 大軍一連數日調動,卻始終不見一場戰鬥的軍報送回,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場面讓崔煥忽然有些開竅了。原來,之所以雷聲大雨點小,應該就是在對朝廷陽奉陰違了,有時候抗命也未必要不奉詔才能實現,高相公也不是全然沒有應對之法!

 崔煥再次發現,自己低估了高仙芝的能力,試問一個身經百戰,有過數度滅國之功的將軍,且能夠出將入相,位極人臣,必定有其過人之處。他隻覺得自己的自信心再度遭受了打擊,初出茅廬時的目中無人,心比天高,此時回頭去看,真是令人羞慚汗顏啊。

 參透此中關節後,崔煥直覺神清氣爽,立時就往中軍帥堂去見高仙芝。

 ……

 安慶緒返回了前敵,安祿山的病情還沒到咽氣的程度,留在洛陽總是覺得心神不寧,他所有的前途都賭在了西征一戰上,如果能夠順利攻破潼關,攻下長安,太子之位就任誰都沒資格搶走。

 在洛陽時,他又得到了關於史思明的最新消息,河北道的局面沒有因為史思明的全面反撲而立見好轉, 反而其在河東道的偏師還被逐了出去。如此種種,真是大快人心, 此人憑借著在軍中資歷甚老,向來目中無人,這個教訓正是讓人看的開懷。

 當他興高采烈將史思明這樁丟人的敗績告訴孫孝哲時,孫孝哲卻滿臉恨恨道:“若非孫某被皇甫恪的緩兵之計戲耍,史思明部不至如此!”

 安慶緒愣了一愣,原來這一戰,孫孝哲竟也參與其中了,但緊接著又擔心的問道:“傷亡幾何?”

 既然吃了虧,再損兵折將可就得不償失了,畢竟此前利用商陽關大戰清除異己的舉動有些過火,軍中雖然少了那些掣肘的老家夥,但畢竟也還是場敗仗啊,敗仗打的多了,別再弄假成真。

 “不曾傷了一兵一卒。親王殿下放心,北邊欠的債,就交由南邊來還吧,高仙芝最近苦惱的很……”

 安慶緒和乃父一樣身體肥胖,不過卻長了一雙黃豆粒大的小眼睛,此時這雙小眼睛裡正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湊近了孫孝哲,壓低了聲音道:

 “成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