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唐》第406章:家奴入軍中
神武軍中只有少量的神臂弩,天子和楊國忠都不願意將這種經由秦晉之手,大批量製造的利器,裝備在神武軍中。這一回之所以能從軍器監調來上萬張,是他花了大價錢的結果。現在朝廷上自政事堂到六部各堂,已經像一塊爛透了的木頭,只要不涉及謀反,沒有什麽事是錢解決不了的。

 秦晉笑著看了看皇甫恪,這老狐狸早就見過神武軍裝備的神臂弓,之所以如此相問,還不是想分一杯羹?實際上,他也沒打算吃獨食,畢竟皇甫恪麾下的朔方軍還要防備駐扎於夏縣的孫孝哲部叛軍。

 “掐算時日,也就這一兩日便會到絳縣,到時會分五千張給老將軍。”說到處,秦晉略微一頓,“不過箭矢卻要老將軍自行解決。”

 皇甫恪的臉上立時就笑開了花,箭矢這種消耗品,他自可以尋著正規途徑向朝廷去要,只有這種產量有限的神臂弩,即便軍器監有存貨,也只會優先供應拱衛長安的神策軍,或者潼關的平叛大軍。

 “這就足夠了,老夫感激不盡!”

 皇甫恪表面從容,但聲音卻已經罕有的發抖了,他實在沒想到,秦晉居然一次就分了一半神臂弩給他。

 說話間,太陽漸漸沒入遠山深處,天色眨眼間暗淡下來。秦晉抬頭看了看已經發黑的天,不無擔心的說道:

 “天黑了,城外不太平,咱們趕快回城吧。”

 史思明部叛軍撤走後,雖然對當地沒有大肆殺戮,但終究是促成了不少失產百姓入山為盜,這些往日間看似良善的百姓們,一旦丟下鋤頭拿起了刀槍,立刻就從綿陽轉換為餓狼。

 “這可不像秦使君的性格啊,叛軍千萬人馬中尚能來去自如,如何就怕了區區幾個蟊賊?”

 秦晉也不爭辯,隻淡然一笑。

 “我打算招募這些散落於山野間的盜匪。”

 對於這種想法,皇甫恪大不以為然。

 “這些盜匪殺人越貨,搶掠財產,早就失去了良善之心,就算接受招募將來也是個麻煩,不如盡數抓了全部斬首,來的乾淨痛快。”

 “殺了未免可惜,只要加以引導,將他們身上的力氣引到叛軍身上,豈非人盡其用?”

 秦晉這麽說並非一廂情願的想法,這些山中盜匪多是本地的失產居民,要麽是當地豪強為非作惡強取豪奪所致,要麽是叛軍殺到搶掠財產所致,只要引導適當,這些失去恆產的人,將極為容易為己所用。

 皇甫恪還是不以為然。

 “刁民為盜,身無恆產,只怕沒等他們殺賊,就先禍害本郡良民了!”

 秦晉呵呵笑了,皇甫恪即將為本郡太守,想不到這麽快就自動進入了角色,他便拍著胸脯保證道:

 “請使君放心,秦某以人頭擔保,斷不會如此!”

 秦晉不稱呼其將軍,而稱為使君,這讓皇甫恪老臉一紅,但又見秦晉如此信誓旦旦,不禁驚詫道:

 “秦使君究竟為何,如此重視這山中盜匪?”

 戰馬煩躁的打了響鼻,顯然黑夜的降臨讓他們感受到了威脅和不安。秦晉加快了下山的腳步,又一面回答著皇甫恪的疑問,他必須就此事說服這個老家夥。

 說起這件事的深層原因,秦晉的目光中頓時浮現起一層難以消除的憂慮。

 “絳州一戰結束後,我先後去過多個縣,初步排查戶口,實有之數,已經剩下不到五成。”

 很顯然,失去的半數戶口,其中一部分人可能逃難了,但出於漢人故土難離的習性,絕大多數人應該已經隱匿於山林間,或為盜,或避難。與黃河南岸都畿道的一馬平川不同,河東道處處山嶺,為這些人提供了絕佳的避難地,而他們在山中失去了謀生的途徑,和官府的約束,避難或者為盜,恐怕已經很難分出明顯的界限了。

 皇甫恪雖然不善民政,但卻是個極為聰明的人,從秦晉的隻言片語中,他立時就明白了,入山為盜的未必都是失產刁民,很多良民為了避難竟也放棄了土地財產。

 其實想想也很容易理解,人的性命畢竟只有一條,為了土地而在家中等著兩軍交戰帶來的災難,傻子才會如此。何況又有河北道與都畿道的慘劇在前,百姓們只怕早就成了驚弓之鳥。

 如果當地半數人口都已經入山,難不成還真將他們都當做盜匪,一個個砍了腦袋?絳州數十萬人口,一次砍了半數,那才是災難吧……

 至此,皇甫恪自歎弗如,此前他將料理民政看的太過想當然,一旦涉及到具體事務,立時就能看出自己不是牧民的材料。

 “多虧秦使君提醒,否則老夫竟險些鑄成大禍啊!”

 皇甫恪的確產生過剿滅盜匪以儆效尤的念頭,如果不是秦晉堅持己見,一旦展開殺戮,就等於把遁入山中的百姓徹底推向盜匪一邊。到那時,恐怕他這個外來戶,對付這些本鄉本土的為盜百姓,也只剩下殺戮一條路了。

 說服了皇甫恪,秦晉卻絲毫不覺得輕松,他輕歎了一聲。

 “金銀沒了可以開礦采掘,可人口沒了,就要積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之功才能恢復。所以啊,人口才是咱們最寶貴的財富,對待他們不能有半分松懈……”

 聞言之後,皇甫恪默然,道理誰都明白,但在明說之前,卻又一個個都在做著糊塗事。其實就算明明白白的指出來,不還是有人在做著糊塗事嗎?

 安祿山在河北道和都畿道攪的天翻地覆,當地戶口減半恐怕都是最好的結果了,只怕是十不存三吧。皇甫恪自加冠起便一直在軍中為將,何曾想過料理民政會如此頭疼,此刻他竟有些後悔接下太守這種差事,萬一絳州在他手中被弄的民不聊生,豈非成了世人口中的惡吏?

 不過,好在有秦晉這個愛“多管閑事”的人,皇甫恪終究還是稍稍放下了心的擔憂。

 “老夫長於兵事,短於理民,還要仰仗秦使君……”

 不等皇甫恪說完,秦晉就痛快的將其打斷。

 “請老將軍放心,秦某責無旁貸。”

 ……

 秦晉說的沒錯,運送神臂弩的車隊在次日一早抵達了絳縣,隨車隊一同趕來的,還有秦晉的家奴秦狗兒以及三個他叫不上名的家夥。他們都是在崤山大火之後,隨著勝業坊的大宅一同被天子賞賜給秦晉的。

 原本他們各有姓氏,但府中的家老卻覺得既然這些人已經成了秦晉的家奴,改姓也就順理成章。盡管秦晉一再表示,改不改姓無所謂,但固執的家老還是將一乾家奴的姓氏改了。

 與秦晉所想的很是不同,家奴們被改姓之後非但沒有被強迫的怨言,反而一個個喜不自禁,做事的勁頭竟也更加的足了。秦晉大惑不解,便私下裡問秦狗兒緣故。

 秦狗兒竟又對秦晉如此發問露出了大惑不解的神情。後來,秦晉終於弄明白了原委,只有改了和家主相同的姓氏,才證明家主將他們看做了自家人。

 在秦晉看來,姓氏和身體發膚一樣受之於父母,怎麽能輕易的改掉呢?但這個時代就是如此,這些家奴的心理也很容易能在官員精英身上找到相同的影子。

 天子就會經常為功臣賜姓李,以顯示對它們的榮寵。而被賜改姓之人,也一個個都是如蒙天恩,感恩戴德。如英國公李勣本名徐世勣,便是被高祖李淵賜姓而改為李姓的。

 以此類推,家奴出身的狗兒,為此興奮也就不難解釋了

 “狗兒給家主磕頭了,臨行前家老囑咐俺們,家主行軍在外,身邊沒有體己的人可不成,讓俺們到軍中來,好好侍奉家主……”

 看著抬起頭的秦狗兒,稚嫩未消的臉上還洋溢著不加掩飾的欣喜和興奮。秦晉便有種說不出的感覺,隻覺得面前的少年的確與自己很是親近。比起,盧杞、裴敬等親信,則又是另一番感覺。

 “很好都起來吧。”他又看了看跟在秦狗兒身後幾個年紀相仿,有些拘謹的五個少年。秦狗兒極是機靈,見家主目光掃向自己的身後,就趕忙說道:“家老說俺一個人過來,怕不夠支用,所以又選了五個伶俐的……”

 秦晉讓這幾個少年自報名姓,居然都是一些豬狗魚的諢名。

 “狗兒, 我給你改個名吧,往後當了將軍,總不能叫狗兒將軍吧?”說著,他又指點著狗兒的身後,“還有你們幾個……”

 一邊和這開朗伶俐的少年開著玩笑,秦晉一邊盤算著給他們改幾個正兒八經的名字。

 聽說家主要賜名,秦狗兒欣喜若狂,又咚咚磕了兩個響頭。

 “狗兒謝家主賜名,狗兒不做將軍,要一直侍奉家主左右。”

 秦狗兒身後的幾個拘謹少年也是滿臉的欣喜,有樣學樣的表示要一直侍奉在秦晉左右。

 秦晉到現在也不適應有人在它面前動輒磕頭,便皺眉道:

 “在軍中,今後就只有軍禮,誰在磕頭,軍法從事!”

 秦狗兒毫不扭捏,立時就從地上爬了起來,不倫不類的拱手躬身。

 “謹遵家主將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