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唐》第1062章:仲春遲改元
韋見素離開長安已經接近半年,一次幾乎等同於流徙的外放,居然成就了他的巔峰之路。秦晉暗自感歎,如果當初因為一時的心軟而答應了韋娢的請求,也許韋家就不會有今日的風光了。這就是實時變化無常啊,誰也不可能預料到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眾人觥籌交錯,歡聲笑語,看起來一派和諧。但是,秦晉卻知道,在座的每個人心裡都各自懷著鬼胎,遠不像表面的那麽一團和氣。不過,政治本就如此,一切都是虛假的,一切都是做戲,只要每個人都演好了自己的角色,這出戲就算唱得圓滿了。

 “韋相公此去江南,多少生靈因此而免遭塗炭,大將百萬軍中以萬古枯槁而成就功勞,都要相形見拙了啊……”

 夏元吉隨口說了一句恭維話,韋見素趕忙謙遜的推辭。

 “江南穩定豈是韋某一人所能為的?若非高節度一力堅持,江南地方人心思安,恐怕就算搭上這把老骨頭也難以扭轉局面。之所以小有所成,所賴者不過是因時因勢而已啊!”

 說這話時,秦晉發現高適的臉上閃過了一絲尷尬之色。的確,當時的高適距離舉兵扯旗只剩下了一步之遙,只是因為背後的工作做足了,才沒有徹底與長安撕破臉皮。而且,據秦晉所知,就連杜甫都親自給高適寫信,勸他不要做唐朝的罪人,讓江南百萬生靈為其陪葬。

 正是因為高適的心中還存著最基本的良善和克制,才沒有為了一己之私而踏出那一步。

 事實上,高適在決定配合朝廷穩定江南以後,就或多或少的做好了被清算的準備,正是因為如此,秦晉更不能清算他,反而還要高爵厚祿的養著,做給天下人看。

 看起來,高適是個不甚喜歡言辭的人,眾人喝的面紅耳熱,他卻只是不時的附和幾句,並未參與進眾人的互相恭維之中來。

 但逮著空檔時,高適似乎也有他的想法,忽而問道:

 “下吏在江南時曾聽過一些風言風雨,是關於安西的……”

 秦晉先是一愣,但馬上就反應過來,安西的問題已經拖延了幾個月,風聲和諸多謠言就算流傳到了江南也不奇怪。不過既然高適主動提及,他也就避重就輕的介紹了幾句。

 “突騎施與西域諸部勾結圍困了龜茲城,由於路途遙遠,情報不明,朝廷還須等待具體消息確實以後,再做打算。”

 高適聞言點了點頭,直視著秦晉說道:

 “以下吏之見,安西之事或可延後,只要朝廷保證河西不受突騎施等叛部的騷擾便可。當務之急,朝廷應當集中全力徹底消滅掉盤踞在河北的史思明部叛軍。”

 實際上,秦晉這幾日已經被各種捕風捉影的情報弄的焦頭爛額,現在忽然聽了高適的建議,心中竟有些豁然開朗了。

 夏元吉見高適將話題引向軍政事務,酒局的熱絡氣氛登時就有些淡了,便借著些許醉意不滿的說道:

 “哎,今日隻喝酒吃肉,軍政事務一概不理,來來來,高節度與老夫幹了這一碗!”

 高適倒是來者不拒,與夏元吉幹了滿滿一大碗酒。只見夏元吉將酒碗放下,花白的胡須上還沾著點點晶瑩的酒水珠,啞著嗓子乾笑起來。

 今日這頓酒一喝,也讓秦晉發現了夏元吉居然是個老酒缸,年逾古稀的老人居然如此擅飲,相比之下倒是一旁的第五琦醉意漸濃,說話時連舌頭都有些打結。

 以第五琦的性格,絕對不會在任何宴會上喝多的。但是,他今日存著幾分心虛,畢竟當初是他們暗算了韋見素,所以喝酒之時難免就會控制不住,身不由己。

 至此,秦晉覺得差不多了,便打算收場,誰知高適卻忽然又一本正經的說道:

 “高某在江南險些釀成大錯,今日惟願到河北將功折罪,平滅史賊叛軍!”

 他這些話自然也是帶著幾分酒意說出來的,與此同時夏元吉也好,第五琦也罷,就連韋見素的臉色都有些變了。高適領兵在江南才出了這一檔亂子,秦晉又怎麽可能再將他派到河北去呢?

 然則,秦晉只是稍一愣怔,便笑道:

 “高節度放心,平叛河北,必定少不了你!”

 他這並非隨口胡亂應承,雖然高適提出來的突然,但如此答應下來也有著很大的回旋余地,參與平亂也未必一定帶兵,至於將他安排在什麽位置合適,顯然不是倉促間可以決定的,須得仔細的斟酌過後再有決斷。

 眾人正說笑間,起了一陣風,繼而竟劈裡啪啦掉起了雨點,幸虧有竹棚擋著,是以並未讓這些全天下權力最重的高官們有多狼狽。

 風起的快,去的也快,但雨點卻是越來越大,沒一會的功夫就淅淅瀝瀝的下了個漫山遍野,整個天地間頓時便像攏在了重重雨幕當中。

 竹棚畢竟擋不住雨,雨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落在地面上,桌面上,酒菜上,眾位位高權重之人的官帽上,紫袍上。

 秦晉撣了撣身上的雨水,胸中竟湧起了些許感慨,入春以後,連綿的雨水已經浸透了關中肥沃的土地,可以想見,一連旱了五年的關中終將迎來豐年。

 不過,他畢竟對農事的了解有限,反而是一旁的夏元吉,聽了秦晉關於豐年的話語後,面色帶著些許擔憂。

 “都說瑞雪兆豐年,這春汛驟起,只怕耽擱了春耕啊!”

 “夏相公的擔憂也未見其然,春汛年年有之,今年的雨水並不算多,況且長安自秦大夫力挽狂瀾之後,氣象早就異於從前,怎會非旱既澇呢?”

 這話卻是站在另一重高度,夏元吉像是受了啟發一般,登時一拍腦門。

 “若論新氣象,不若今歲改元,如何?”

 大雨嘩嘩作響雖大,夏元吉的話卻一字不落的傳入眾人耳朵裡。

 “好,雖然已經仲春,改元依舊不晚!眼看百廢待舉,也該有些新氣象了!”

 說話的是第五琦,他隱隱有些醉了,說話時便比平日裡語氣重了許多,但至少心智是清楚的,覺得改元的確是個激勵人心士氣的好法子。

 至德年一連有三年光景,大唐朝幾乎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至德三年甚至連長安城都丟了,如果現在還沿用至德年,便依舊會使人沉浸在以往那死氣沉沉的病氣中。

 幾位重臣都是飽讀經史子集的人,改元的意見取得一致之後便開始議論著哪一個年號合適,其中引經據典以及排除從前已有的年號自是在所難免。乾元,皇佑一類則字眼不斷出自幾位紫袍大吏之口。

 忽而,秦晉心中一動,脫口而出道:

 “不若就叫太平興國!”

 眾人聞言,登時都眯縫著眼睛思量起這四個字的意思,歷來年號以二字居多,四個字的並不多見,但各自斟酌了一番後,又禁不住紛紛叫好。

 “天下太平,國將中興,便叫太平興國!”

 第五琦也許是酒意使然,竟第一個擊掌大聲的讚歎起來。

 其實,這個年號在兩百多年以後有一位皇帝使用過,秦晉只是拿來一用而已,那位皇帝的生平於後世有著諸多的爭議,得位是否正當,工於權謀詭計,都是對他的詬病,然則卻由此人始,開創了百年文治盛世,對唐朝而言,多了幾分凌厲的霸氣,然則失之於秩序,到如今弄的大廈將傾,也是積弊久矣,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秦晉所想的,不僅僅要恢復開元天寶盛世……

 大雨漸漸轉小,急促而又嘈雜的馬蹄聲由遠而近。

 是神武軍帥堂送來的公文,高長河回去以後專為陳千裡被千牛衛捕拿一事做了初步的調查,又寫成公文命人寄送給秦晉觀閱。

 秦晉隻簡單的掃了幾眼,便將公文放在了腰間的皮囊中,陳千裡涉案是最讓他心痛的。隱約間,他似乎又看到了那個帶著面帶著幾分忠厚的黑胖子,就是這個黑胖子,在縣廷被造反的崔安世控制以後,不畏死亡,欲以一己之力而去做那蜉蚍撼樹之舉。

 人總是念舊的,正是有了當年在新安並肩戰鬥的因由,秦晉對陳千裡幾次三番的“背叛”總是選擇了寬容。然則,人各有志,立場不同,便使原本可能生死之交的兩個人注定對立到死。

 從前,神武軍大事未成,許多事只要都可以內部解決,別人也不會有什麽議論。可現在,壽安公主遇刺,陳留王之死,總要有人站出來負責,就算可以用謊言來向世人隱瞞真相,然則對神武軍內知情的將士們也必須有所交代。否則,軍紀糜爛,怕也只是遲早。

 遞送公文的軍吏見秦晉隻潦草的看了幾眼,就再沒有一句話,便忍不住問道:

 “大夫可有交代?陳長史畢竟是神武軍的……讓千牛衛……”

 秦晉擺手,打斷了那軍吏,平靜的答道:

 “此事,神武軍就不插手了,讓千牛衛去查吧,告訴高長河,也不用想著為他求情了。每個人,只要做出了選擇,就必然要為所作出的選擇付出代價!”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